原歡逸 王文杰 劉心語 康藝花
【摘要】目前,我省一些幼兒園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這些“小學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違背了幼兒的認知規律,極易使幼兒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厭學、畏懼等不良情緒,嚴重的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扼殺了幼兒游戲的天性,因此,防止與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勢在必行。本文針對陜西省幼兒園小學化的一般情況,提出適合的解決或預防措施,從而為處理好幼小銜接工作、防止幼兒園小學化提供有利根據。
【關鍵詞】學前教育 小學化 幼兒身心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239-02
隨著教育壓力的不斷加大,我國對教育改革的力度也不斷增加,這其中,學前教育成為“教育新秀”。學前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人終身發展最基礎的一步。近年來,學前教育越來越被國家重視,因此引起更多的人關注學前教育、關注幼兒。對比教育部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南》和《綱要》),不難看出現今的小學化現象已尤為嚴重。
一、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升學壓力變大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一直上升,升學的壓力也就越來越重。高考在中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是巨大而深刻的,一個重點高中升學率相比一般的高中要高出許多,而重點初中進入到重點高中的幾率明顯較大,以此類推,這原本是高中面對的高考壓力,現在也一步一步下移到了幼兒園。
(二)家長的期望
一方面,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都懂得知識對孩子的重要性,一些家長覺得自己沒有學到許多知識,就不能讓孩子也像自己一樣。另一方面,家長也受到了來自升學方面的壓力,大多家長認為讓孩子提早學習知識,可以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甚至不少家長還抱有讓自己孩子成為“神童”的觀念。因此,不少家長不僅在家給幼兒灌輸一些算數、認字的知識,還要求幼兒園開設語文、數學等科目教學。
(三)學校競爭壓力變大
現今社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不僅存在于私立園,不少公立園中也存在有小學化的問題。私立園大多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會盡可能多的迎合家長,而家長所希望的教學模式是像小學那樣以學習學科知識為主。在公辦園中,一部分教師還是想進行游戲教學活動,但這樣引起了部分家長的不滿,一部分家長為了讓自己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會把孩子從公立園轉入私立園,這無疑給公立園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四)教師整體專業素養不高
在之前,幼兒園的教師基本是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后直接進入到幼兒園進行工作,這其中,多數沒有受過專業教師技能培訓,好一點的幼兒園則是中專或者大專畢業的教師。這些教師的共同特點是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性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他們沒有自己的教學理念,沒有自己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不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明白幼兒應該接受什么水平的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發展。
(五)幼兒對知識的興趣
在實地考察中,我們注意到幼兒并非對知識把握不了,一些幼兒還希望去學習算數和認字知識,這就為我們的研究提出了困惑。我們所以為的“小學化”問題是幼兒被迫去學習知識,但事實卻剛好相反,幼兒由于受到來自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各方面的熏陶,激發了他們學習學科知識的興趣,這也促進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繼續加深。
二、陜西省幼兒園“小學化”現狀與影響
我省位于西北欠發達地區,來自社會的壓力雖沒有沿海發達地區那樣大,但小學化現象也是很嚴重,甚至有增無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方面單純追求小學的知識難度
小學化傾向下以孩子讀寫多少字、拼音、背誦多少詩詞等等作為衡量孩子學習效果的標準,強調學科知識的學習,忽視其它方面的教育。有的幼兒園將小學的拼音、算術、英語等課程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有的小班也已經開始跟著教師朗誦古詩詞,占用大量的時間教孩子拼音書寫、加減法、英語記誦等,輕視了幼兒最主要的游戲活動。
(二)模仿小學紀律的管理規范
有的幼兒園過于強調紀律和常規,教師通常要求幼兒端端正正的坐在小板凳上、小手背后、上課時間不能說話、不能走動、上廁所打報告等,一舉一動都在教師的允許下進行。限制了幼兒的行動和話語權,抹殺了孩子的天性,抑制了幼兒的自主性。
(三)教學方式單一
在學前領域,對教師的要求是課堂教學過程要有趣味性,要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但大多數教師能做到的只是應付最基礎的知識灌輸,做不到教學的豐富多彩。在這些教師中,有一部分教師是缺乏專業知識,經驗不足,能力有限,而還有少部分教師是熟練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技能也較好,卻由于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而逐漸放棄了自己所具有的教學能力,后者這一現象在剛步入幼兒園崗位的本科畢業生中尤為突出。
三、解決和預防陜西省幼兒園小學化的策略
(一)正確認識“小學化”現象
想要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首先要正確認識“小學化”。在如今小學化嚴峻的形態下,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認為凡是幼兒園出現漢字、數字、數學符號等內容就是“小學化”,這顯然是不科學的。《指南》語言領域中提到,對5-6歲幼兒的目標是: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科學領域目標中,5-6歲幼兒的目標是: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能通過實物操作等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用簡單的記錄表、統計圖等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大班幼兒教師讓幼兒用繪畫或簡單的符號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數據,同時利用直觀教具、實物操作等引導幼兒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都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而且幼兒也是能夠掌握的。因此,單純、片面地看教學內容不能斷定幼兒教育“小學化”,還應該根據各年齡階段《指南》的目標要求進行客觀、全面的判斷和評價。
(二)政府加大財政和監管力度
首先,加大財政投入,確保各項款目到位。在政府支持下,我省各地區雖然紛紛創建多所公辦園,但在材料設備的投入上還不足夠,尤其是農村邊遠地區,游戲材料和教學設備不充足,致使其無法正常開展符合《綱要》和《指南》上所要求的教學活動,只能進行簡單的漢字和數字教學,而這也就為幼兒園小學化打下了基礎。我國學前教育起步晚,在學前教育事業前期發展中更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使其走上正軌,因此政府投入力度必不可少。此外,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更能吸引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人才進入到學前教育體系中,教師專業素養整體上升,也能為學前教育領域提供更好的理論和實踐性的支持。
其次,加強政府監管力度,盡快將學前教育納入法制體系。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很大程度的存在于私立園中,而這一問題的出現正是由于政府監管力度不足導致的。未來幾年里,我國將會為學前教育立法,這無疑給了學前領域莫大的保障。
(三)幼兒園與小學加大聯系
要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單靠幼兒園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小學向幼兒園靠攏。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設有開放日讓大班幼兒到小學里參觀,同時雙方教師對幼兒進行進一步的引導,使其對小學的狀況有所了解。同時,在了解小學基本情況后,教師可以設置關于小學初印象的課程,引導大班幼兒對自己眼中的小學做出簡單的描述。其次,小學和幼兒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小學教師從幼兒教師那了解幼兒園的情況,對剛入一年級的學生也能進行更好的教育。最后,倡導小學降低入學標準,取消入學考試等硬性條件。
(四)家長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
開展對于家長的教育活動,使其樹立科學的教育態度,轉變傳統觀念。首先,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一系列的親子活動,使家長參與到活動中去,體驗游戲活動對幼兒帶來的價值。此外,還應開展一些關于家長的教育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解釋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使家長逐漸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同時,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給家長提供更多提建議的機會。與家長進行行之有效的溝通,長此以往,家長就能夠理解幼兒園的做法,并且從根本思想上去肯定幼兒園的做法,摒棄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錯誤觀點。
(五)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養
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能直接影響到幼兒,因此幼兒教師的能力和教育觀念尤為重要。首先,在進入工作崗位前,必須經過專業的入職培訓。幼兒是個特殊的群體,每個幼兒的特點和水平都不一樣,就像馬拉古奇所說的“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每個幼兒都有上百種表達自我的方式,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發現并保護幼兒獨有的能力。每個幼兒教師也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提高,積累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等,以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李立娟.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J].才智2016(32):179.
[2]王桂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狀分析及現實思考[N].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6):97-99.
[3]嚴仲連,蓋笑松.論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N].東北師大學報,2014(01):150-154.
[4]賈月紅.試論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影響[J].西部皮革,2017(2):140.
[5]黃勝,周圓,楊秀云.幼兒教育“小學化”辨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5(2):171-174.
作者簡介:
原歡逸(1999-),女,陜西咸陽人,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
指導老師:王芳,女,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