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翠
摘要:工作坊教學模式將任務導向、項目驅動的工學結合教育理念更系統真實地應用于商務英語口譯教學中。文章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商務英語口譯》為例,探討了商務英語口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特點和實施。
關鍵詞:工作坊教學模式; 商務英語口譯; 教學實踐
隨著對“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國內許多高校的翻譯專業和英語專業教師嘗試將“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應用于翻譯教學實踐。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改進的關鍵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作坊式”的實踐模式應用到教學當中,學生既可以了解真實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又可以體會翻譯工作的不易,同時為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奠定基礎。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專業自2012年起進行口譯課項目教學法,近幾年學校承擔武漢市政府的對外友好交流“烏干達恩德培市職業培訓項目”為在校師生提供了口譯學習和操練的難得機會與實訓平臺。學校也連續在2016-2017年上榜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50強”。我校商務英語口譯從第四學期開始開設兩學期,筆者在15商英班第二個學期的商務英語口譯課引入工作坊教學模式。文章從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特點和實施展開論述。
一、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工作坊workshop指的是,一群從事翻譯活動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項具體翻譯任務如何進行翻譯展開表見仁見智、廣泛而熱烈的討論,通過不斷協商而最終議定出該群體所有成員均可接受或認可的譯文的一種活動。工作坊最初主要指基于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方式,逐漸發展為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工作坊”的教育理念是“技術與藝術并重”,學習過程如“工廠學徒制”,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工”。而實踐環節需要特定的環境,因此,學生日常實踐的空間——工作坊就成為實踐環節的核心,以此形成的實踐模式叫作“工作坊教學”。
20世紀60年代以來,翻譯工作坊就已應用于一些美國大學,并成為一種實踐性的翻譯教學方法。國外對翻譯工作坊的研究起步較早。Keeley在美國 1980 年文學翻譯者協會的閉幕式講話中就翻譯工作坊的理論應用發表過見解。Mackenzie提出的“質量導向的合作翻譯教學法”是工作坊教學法的一種形式。采取小組活動形式,成員分工合作,教師是小組的成員但并不擁有權威。Wolfson認為,翻譯工作坊著重對在翻譯過程中如何閱讀、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傳達思想進行自由討論,是一種反思性實踐的體驗。Szyczrbak認為,翻譯工作坊教學所具有的較強的操作性和鮮明的實踐性,是以“助使學生大量訓練并對翻譯過程中涉及語言和非語言加工的各個步驟進行反思”。
國內對翻譯工作坊的研究起步較晚。國內最早涉及翻譯工作坊的論文為肖紅的《“翻譯作坊”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近十年,國內翻譯工作坊的研究呈顯著上升趨勢。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六類:翻譯工作坊整體介紹、翻譯工作坊以網絡與軟件為輔助、翻譯工作坊注重專業化提升、翻譯工作坊用以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翻譯能力、工作坊與地方經濟特色相適應、工作坊與口譯相結合。
上述研究在理論上闡明了翻譯工作坊的地位,也對翻譯教學實踐起到了積極作用,并且為文章的撰寫提供了思路,即口譯課程訓練聚焦于學校近年的外事活動,這些真實語境提供了翻譯工作坊的實踐環境。
二、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特點
翻譯工作坊以實踐為核心,為學生提供高強度翻譯訓練的平臺,通過課內外口筆譯的交互學習環境來把握翻譯的實質。翻譯工作坊的特點是:
1.目的為導向。選取學生知曉的學校外事活動為項目,將學生置于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興趣。
2. 強調團隊協作。在項目完成過程中,要求小組成員通過共同準備、查找資料、討論、分析、總結,來完成一項翻譯任務,這一過程能充分鍛煉小組成員的協作能力。
3. 突出學生的翻譯實踐。指導教師布置真實的翻譯項目,并提出相應的要求,學生以翻譯團隊的形式按照工作過程完成接單、譯前準備、現場口譯、反饋等工作,在翻譯實踐中學習翻譯。
4. 自主學習與管理。在翻譯工作坊的操作中,重視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地位。每次項目中都設立一組質控和項目經理團隊。
三、翻譯工作坊模式的口譯教學實施
工作坊教學模式實施于第二學期的商務英語口譯課,在第一學期學生已學習口譯基本技巧如口譯理解、口譯記憶、公眾陳述、譯前準備、數字口譯、口譯筆記、困境應對等,學生延續第一學期的4-6人團隊,因此,教學以學生的翻譯實踐為主線,繼續鞏固已學的口譯技巧。指導教師對整個項目過程加以監督和指導,和學生一起評價現場口譯質量。口譯工作坊教學安排如表1。
(一)準備
第一次課口譯熱身練習,授課教師提前發布給學生時事專題、關鍵詞和平行文本,學生課前做譯前準備,課上首先以團隊形式分享譯前準備的內容(背景知識、關鍵詞、模擬口譯內容展示等),然后是現場口譯,再師生評估和總結。
后面項目實施模塊中的時事專題口譯選取當下最熱門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主題,依然以譯前準備—現場口譯—譯后評估流程來進行教學,這體現了口譯課與時俱進的特點。項目實施階段真實項目的課前準備工作量大且時間緊,所以交替安排的時事專題口譯,是教學節奏的舒緩。
項目準備模塊的另一個內容是搜索引擎的介紹,熟練掌握常見的搜索引擎,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翻譯質量,其優勢是任何其他翻譯工具書都無法相比的。百度和谷歌是搜索引擎的代表。筆者跟學生介紹一些經驗體會,比如專有名詞的翻譯和還原,專業術語的翻譯和還原,引用文獻的翻譯和還原等。
(二)項目實施
根據企業調研,多數翻譯公司的口譯工作過程大致分為接單、譯前準備、現場口譯、譯后評估和反饋四個階段。接單的工作包括:了解客戶需求,根據需求快速分析稿件,評定其難易程度,統計稿件字數,評定翻譯時間,預估翻譯費用,合同簽訂,客戶下單等。譯前準備的工作包括:根據項目評估選取經驗豐富專業對口的譯員,譯員做譯前準備,完成提供稿本的筆譯工作,審校把關筆譯質量和排版,項目經理全程跟蹤與協調。譯員做現場口譯,這是口譯項目的核心階段。最后的譯后評估和反饋階段包括客戶評價、譯員總結報告等。可見,職場環境下的口譯工作涉及客戶、項目經理、譯員、審校、終審、口譯服務對象等。實際工作中有時譯員需身兼數職。
項目實施模塊的6個口譯項目都是授課教師近一年參與的學校外事活動,因而有全套的文件資料。會議開閉幕式、來訪接待都涉及到主持人和中外方多位發言者,也有少數學生參與其中的志愿者服務,因此,全體學生對于課程的口譯項目都是知曉且非常愿意參與的。項目角色包括中方主持人、中方若干發言者、外方若干發言者、項目經理和審校,上次課結束就提前讓學生自愿選擇下次任務的角色,并且引導學生輪換不同角色。
分配好角色和對應發言稿后,項目經理和審校組首先擬定發言稿筆譯進度,一般是兩天后各小組提交電子版一稿,審校組審校并給出修改意見,各小組兩天后再提交電子版二稿,審校組審校后提交任課老師,任課老師終審,然后是各小組打印文稿,排練所選角色的發言和口譯。課堂上在項目經理的統籌協調下,主持人、發言人和譯員各司其職,完成一個真實的外事活動的開閉幕式或來訪接待任務。剩下的譯后評估一般由項目經理和審校組及授課教師共同承擔,從各組的團隊合作、譯前準備的充分程度、現場發言和口譯的質量等方面來說,若時間充分,也會給各組簡單總結的機會。2個課時的項目實施,其實背后是不斷改善的工作過程,學生和老師付出的學習時間遠不止2個課時,而且小組筆譯、審校、修改、再審、終審、彩排、現場口譯的節奏非常快,要求每一個環節都要及時高效地跟進,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責任心、執行力和公眾陳述的能力。
在經歷了數個真實項目的鍛煉后,教師可安排一次實戰口譯,邀請外教和中方嘉賓就某一話題進行對話。學生自愿擔當譯員,提前知曉主題和訪談提綱,做譯前準備,現場交替口譯,班上其他同學當觀眾,可分成幾組,認真觀摩做好筆記,在譯員遇到困境時爭取及時救場,最終根據觀眾們口譯點評發言的質量和救場的積極程度來計分評選優勝組。
(三)項目評估
在項目評估模塊,學生譯員需了解客戶對翻譯項目的質量要求,并總結經驗教訓。將指導學生設計問卷和訪談,并學會分析,課后完成個人匯報總結文字和團隊匯報課件,并于下次課做匯報展示。在參與了工作坊模式口譯教學的15商英班中,有些同學的畢業設計就選擇了其中的口譯真實項目作為案例來分析口譯學習。
四、翻譯工作坊口譯實踐教學的可實施性
工作坊教學模式將任務導向、項目驅動的工學結合教育理念更系統真實地應用于商務英語口譯教學中,與職位、崗位相融合,真正實現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翻譯工作坊值得推廣。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坊教學模式中教師需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責任心,這樣才能適應高壓g下快節奏的職場風格。
參考文獻:
[1] Keeley, E. The State of Translation [J]. In Modern Poetry in Translation, nos. 41-42, 1981(3):7-18.
[2] Szczyrbak, M.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Business and Legal Translation to Po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J/OL]. SKAS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t: http://www.skase.sk/Volumes/jti03/pdf_doc/6.pdf, 2008.
[3] Wolfson, A. The Contact between Text, Mind, and Ones Own Word in a Translation Workshop [J/OL]. Translation Journal and the Author. At: http://www. accurapid. com/journal/34workshop, htm, 2005.
[4] 李明. 翻譯工作坊(漢譯英)[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5] 劉建珠.基于工作坊教學法的《商務翻譯實務》教學模式探討[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2):65-69.
[6] 宋平鋒.淺談“翻譯工作坊式”翻譯實踐教學模式[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1):140-141+143.
[7] 肖紅.“翻譯作坊”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1):139-142.
[8] 翟云超,馬王儲,常璐.搜索引擎在計算機輔助翻譯中的應用[J].電子測試,2018,(7):118-119.
[9] 張楚鶯.基于工作坊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應用與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23(3):113-114.
[10] 曾麗馨,孫曉蕓.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