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飛 王天 王子安
摘要:在思想引領、知識創新和信息技術應用領域,高校始終處在前沿位置,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大數據的理念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既是順應時代要求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需要。通過分析大數據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對高校內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樹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大數據思維理念、在教育工作中應用數據建模等創新途徑,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的數字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途徑
在全球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廣泛使用互聯網,隨之產生了巨量的數據,而傳統的數據管理方式和分析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數據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學習,懂得大數據,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發展規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數據在各項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高校大學生作為網民的主要群體,網絡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可以反映出當下大學生的生活和思想狀態。因此,將大數據思維和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時期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大數據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
大數據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式,推動了思想政治工作向科學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使得個性化、多形式的教育教學體系成為現實。其海量性、時效性、多樣性和價值性等特點,在大學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中顯現出了前瞻性處理問題、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優勢。
(一)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
高校及時了解并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輿情的發展規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的大學生多喜歡用微博、貼吧、微信等網絡媒介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揭露一些現實生活問題,而信息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和擴散中又具有裂變的特點,一些較小甚至并未發生的問題有時會演變成難以處理的輿情危機。因此,在網絡媒體平臺中每個大學生都有可能成為輿情危機事件的制造者和傳播者。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輿情樣本進行科學化整合處理與分析,就可能準確把握輿情現狀,針對輿情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并提出應對意見,做到前瞻性處理問題,防患于未然。
(二)切實解決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
掌握學生生活狀況、解決學生生活問題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基本要求。輔導員可以通過大學生愛使用的新媒體交流平臺,直觀地發現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或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處理其存在的思想及心理隱患。比如,學生在朋友圈、微博等網絡媒介中吐露出由于失戀或其他問題引起的悲觀情緒時,輔導員可以及時發現并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排查疏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除此之外,對家庭經濟困難卻怕被同學嘲笑而不愿意申請助學金的學生,高校通過對學生校園卡消費和網絡消費數據的檢測和分析,對貧困學生實施直接補助,既解決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問題,也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二、大數據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問題
雖然,大數據在大學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中顯現出了前瞻性處理問題、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優勢,但同時也顯露出了信息安全隱患、使用者操作應用能力薄弱、多元化意識形態沖擊等問題。
(一)大數據存在信息安全隱患問題
大數據使高校得以完整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個人信息和思想動態,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但同時也存在容易泄露學生個人信息的問題。學校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取學生在校的課堂出勤、校園卡消費、圖書館自習等信息,但是由于數字化信息高度透明的特點使得學生的個人信息被一覽無余。不法分子通過學校網站公示等途徑掌握了學生的相關信息,再對學生個人信息進行整合和關聯性分析,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制訂精準的詐騙計劃。每年高校內各類獎、助學金的公示及發放期都是校園詐騙活動最猖獗的時期,詐騙分子利用學校在網站上公示的資助名單以及其他渠道獲得的學生網絡消費信息,根據數據分析出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實施詐騙活動。
(二)大數據使用者處理數據的能力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屬于人文社會類學科,而大數據應用屬于數學信息類學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應用大數據,需要將社會類學科的定性分析和數學類學科的定量分析進行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能獲取和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的信息,還要能通過數據整理與分析對大學生思想動態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大數據技術應用需要人們對數理統計、相關專業軟件、數據處理等多方面知識認真系統地學習,而在當前高校中,真正掌握大數據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數據方面的知識相對缺乏,處理數據的能力有待提升,使用大數據技術去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的思維方式也需要改變。
(三)大數據沖擊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
現今大學生主要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數據,而互聯網環境中的海量信息真假難辨,內容來源也不可控制,這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容易受到沖擊。西方國家的文化輸出一直挑戰著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其利用網絡傳播宣揚西方自由主義,企圖推翻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指導地位,并且由于社會經濟和科學水平的發展差異,西方國家在網絡信息傳播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一些錯誤的具有目的性的思想在經過包裝后借助互聯網放大和擴散,很容易進入大學生的視域,造成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大學生價值取向模糊、意識形態立場不堅定,甚至是民族意識弱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用大數據的創新途徑
在大數據的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想占領意識形態教育的制高點,就應樹立大數據思維意識,樹立整體規劃、各部門共同協作的教育理念,積極學習與掌握大數據技術。
(一)對高校內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
大數據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是數據的廣泛分布和快速增長也大大增加了數據收集的困難。學校教務處、各個院系統計的學生出生日期、證件號碼等基礎信息數據,學生發布在社交網絡平臺的視頻圖片、評論留言等行為數據,以及在互聯網中產生的消費數據和位置數據等,都存在于不同部門的管理系統平臺中,使信息共享較為困難。因此,高校內部的各職能部門應樹立整體把握、共同協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務處、各個院系、學工處、圖書館、心理咨詢中心、后勤管理等部門之間相互協同配合,建立共通的數據庫,通過信息中心統一搜集和整理,以期對數據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最終達到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便利的目的。
(二)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數據思維理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協作性思維。當前在校大學生人數眾多,思想發展復雜多變,單個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各部門單位的整體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教育合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具有跨越性思維,積極與校外軟件科技、網絡媒體、社交網站等大數據企業進行合作,最大限度地從多方面、多層次使用和管理數據庫資源。比如,當學生在使用通信軟件過程中被監測出正在與詐騙分子接觸時,通信公司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反映給學校的保衛處和學生周邊的公安部門,確保能及時聯系到學生本人以保障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高校應建立以輔導員為主體,校內外技術、通信及安全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管理機制和結構體系。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大數據技術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從感情出發,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化,教師憑借個人主觀判斷和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判斷全體學生的思想狀況時,教師也通常采用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數據匯總,問卷調查中所設置問題和選取的調查對象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樣難免造成結果偏差。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事物未來變化趨勢的前瞻性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海量數據,建立數據圖表、數學模型,對其進行科學量化分析并找出數據的變化規律,對事物未來發展的特征進行預測。高校通過對大學生當前的思想動態進行數據建模和數據化分析,就可預測其之后可能的行為發展趨勢,從而做到提前管理,科學應對。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樹立大數據思維理念,利用大數據技術先進的科學手段,制訂真正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計劃,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12-11.
[2]桑尼爾.索雷思.大數據治理[M].匡斌,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王學儉,王瑞芳.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