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
摘 要:當今社會,紅色經典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有重要作用。其對當代大學生成長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然而大學生認知方式直觀、高校傳播方式單一、網絡空間信息繁雜等原因使得紅色經典在高校的傳播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本文針對紅色經典在高校校園中的傳播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網絡時代高校校園中促進紅色經典傳播的手段,并闡述紅色經典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紅色經典;高校校園;傳播
紅色經典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凝聚著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精神,是中老年人情感懷舊的對象,也是增強民族認同感、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過去,紅色經典常用書籍報刊等傳播手段進行傳播普及;步入網絡時代,大眾傳媒在傳播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網絡空間開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的特點對傳播紅色經典有利有弊。高校學生對紅色經典了解較少且高校傳播手段較為單一,紅色經典傳播效果較差。由此,理應結合網絡時代特點和高校傳播手段特點,對紅色經典傳播現狀進行合理分析并尋找新的傳播方法。
一、高校校園中紅色經典的傳播現狀
紅色經典作為重要文化資源,即使由于社會變遷,大眾的審美取向與價值觀念有所變化,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和強大生命力。高校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棟梁,且由于自身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特點,紅色經典在高校校園中的傳播效果略遜于在老一輩人中的傳播效果。然而大學生對紅色經典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大眾對紅色經典的態度。
課堂學習紅色經典、閱讀紅色書籍、利用大眾傳媒觀看紅色經典影視劇以及欣賞紅色音樂、開展各種紅色文化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紅色文化講座等都是大學生接觸紅色經典的途徑。當代大學生比起紅色書籍更傾向于觀看改編影視劇,偶有翻看紅色書籍也是學校課程的要求。盡管現代化的通訊設備使紅色經典傳播內容、形式更豐富多樣,大學生更樂意利用這些媒介關注娛樂生活類信息。更不必說各種紅色文化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講座了。一方面高校附近紅色資源較多,便于開展紅色文化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另一方面,高校本身重視紅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也會更多的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由于高校的傳播手段較為單一且創新性不夠,未能較好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紅色經典始終不是他們樂于主動了解的文化。
很多人認同紅色經典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卻仍然存在對紅色經典的內容了解較為空泛的問題,他們缺乏主動了解紅色經典的積極性。紅色精神有著激勵人心的作用,革命歷史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那個時代并且增強歷史文化知識,認同紅色經典在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紅色經典塑造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是許多同學將其作為消遣的原因,只是作為消遣而不進一步探尋,那么對紅色經典只能有基礎性理解。如今除了紅色經典的書籍之外,還興起了其他傳播形式,諸如改編電視劇、紅色旅游資源、網絡平臺的紅色故事等,相比于紅色書籍閱讀量較少,改編電視劇則是當今大學生相對而言樂于接受紅色經典的一種方式,藝術性與歷史真實并存,生動形象地將那個時代展現給同學們;與此同時,其改編過程存在大量問題,諸如:情節模式化、人物形象類型化,內容娛樂化等,于受眾方而言,他們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見仁見智。
此外,網絡空間各種媒介工具的隨意性與網站編輯水平差異性使紅色經典在傳播過程中逐漸異化。大學生更常利用大眾傳媒了解紅色經典,網絡平臺編輯和校園公眾號編輯沒有把握紅色經典的內核與精神而是浮于表面,未能將紅色經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故而難以將紅色經典的內在精神準確全然地傳播出去。
二、網絡時代高校校園中紅色經典的傳播路徑
學校理應重視紅色經典,調動校園中各類人群開展、組織、參與傳播紅色經典的活動。考慮到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增強傳播針對性;通過改變傳播形式、更新傳播內容的方式來吸引受眾,增強傳播者對傳播內容的控制能力,使紅色經典再創造的內容盡量符合實際。紅色經典的傳播內容理應緊貼時代腳步,將社會現實同紅色經典相結合,發揮紅色經典在當代的精神作用。開設紅色文化課程,使課程內容更貼近現實生活,體現人文精神;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課程學習的趣味性;采用多種授課方式引起學生學習研究紅色經典的興趣。實踐方面,學校組織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文體活動,諸如參觀紅色資源地區基地;拍攝紅色經典微電影,制作紅色經典微動畫;以及開展征文競賽增強學生對紅色經典的理解。
學校網絡平臺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用生動的語言和形式講述紅色故事、留存紅色記憶,由此增強受眾了解紅色經典的積極性。利用各種公眾號的網絡平臺來傳播并及時接受受眾群體的反饋,這種交互式平臺有利于拓展受眾群體,定時推送增強紅色經典影響力。同時,其也為社會思潮的傳播提供土壤,監管機制和網絡輿情治理難以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因此,網絡平臺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治理,易成為誤導大眾的工具。這就要求傳播平臺提高傳播信息的可信性,傳播者自身加強紅色經典的文學素養,確保傳播內容真實、表現形式新穎。
學生自身一方面自覺接受學校的紅色課程并在網絡平臺上接觸紅色經典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積極參與紅色文化活動,并向同學科普紅色經典。學生作為高校的一大受眾,在接觸紅色經典內容時,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主觀想法,受眾群體要增強向傳播者反饋信息的意識,將自身想法傳達給傳播者,兩大群體之間進行友好交流;傳播者一方重視受眾群體的看法和感受,及時采納受眾群體的建議并對傳播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整,此外,積極拓寬受眾群體的反映渠道并及時對其反饋做出回復,如此便能構建一個健康運行的循環。
三、紅色經典的教育意義
紅色經典記錄了中華民族的革命和奮斗史,蘊含深厚的民族精神,隨時代變遷,其表現形式幾經變換,它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和時代精神卻始終不變。文革前,紅色經典是傳播意識形態、增強人民對國家政權認同感的重要工具,內容屬實并且生動而深刻地表現了一個時代;一方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審美水平,另一方面在文化領域起到了領導作用,對當時的人民群眾起到紅色記憶的塑造作用并且引發人們為國家振興而奮斗的激情。文革后,知識分子接受新思潮的洗禮,文藝創作者的觀念開始轉變,并對紅色經典進行再解讀,同時對社會和思想領域進行反思。在新時代,大眾傳媒的興起與普及使得紅色經典傳播速度、效果發生巨大改變,不僅通過書籍報刊等手段,還建立各種網絡平臺、網絡資源對紅色經典進行再創造和傳播,提高紅色精神的感染力,鼓勵大眾自強不息艱苦奮斗,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大眾深入了解歷史、建構合理的歷史觀。
十九大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紅色經典作為我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傳播紅色經典,使大眾認同我國具有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由此堅定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時代,各種思潮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諸如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等,對社會造成一定影響,大眾的價值觀日漸多元化,然而受極端個人主義等影響,社會失范現象也多有發生。紅色經典具有意識形態功能,對主流意識形態具有導向作用,它通過塑造革命英雄人物傳達出的民族精神,歷久彌新。大學生更容易接觸到各種價值觀和思潮,然而其認知方式較為直觀,易被各種思潮影響,紅色經典具有廣博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深邃的文化內涵,其中的智慧與精神、歷史真實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提升其道德品質和思想道德境界,除此之外,紅色經典傳達出的民族之魂、國家之魂更是對長久以來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與傳播,紅色經典中的價值體系與價值追求也是激發大學生們理性思考、形成價值觀、增強文化認同感的重要手段。不僅如此這也是提升大眾思想境界和人格追求的重大精神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四、結語
大學生作為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在這個多元文化泛濫的社會,更易受到各種思潮的沖擊。紅色經典所提供的精神力量,傳達出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國家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然而高校傳播手段單一、傳播內容缺乏吸引力、未能較好管控網絡平臺,由此高校應充分利用各大資源傳播紅色經典,發揮紅色精神的感染作用,促進大學生人文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提升,使大學生自覺傳播、傳承紅色經典,并最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參考文獻:
[1]魏家文,趙念.當代大學生對紅色經典的接受和傳播現狀調研.[D]教育文化論壇. 2013,5(6):56-59.
[2]王會.關于學生閱讀紅色經典的調查思考[J].出版發行研究,2005(08):52-54.
[3]杜云南.紅色經典傳播形式的嬗變及其價值訴求[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2):132-136.
[4]耿丹.紅色經典與教育[J].技術與市場,2011,01(7):542-543.
[5]何玲玲.大學生紅色經典教育的實施途徑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6):138-140.
[6]吳太宇.網絡空間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的理論價值與實踐路徑[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01):142-145.
[7]劉海佳,于婷,郭常喜.淺析紅色經典在當代大學生中的傳播[J].長城,2009 (12):207-208.
[8]付陽陽.“紅色經典”的時代價值與傳播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9]朱良志.淺析網絡傳播的特點與利弊[J].新聞世界,2010(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