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書娟 李梅
摘? 要: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在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土壤中悄然生發的,并顯示出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體系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本文從職業教育集團概念入手,探討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職業教育;集團發展;階段
1982年我國在《憲法》中首次確認“職業教育”這一稱謂。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進一步確定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并在第一章的第三條中做出規定:“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在百科名片中,也給出了職業教育這樣的定義“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施以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的訓練,因此職業教育亦稱職業技術教育或實業教育。職業教育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
職業教育集團化是最新的職業教育形式,即由政府機構、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和中介組織等自主組成又相互聯系的一種人才培養鏈上的聯結機構。對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以及職業教育集團的概念,國內學者和業界人士有過許多不同角度的表述和界定,經過多年的理論探討與辦學實踐,基本形成了如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觀點。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指具有集團特征的組織機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為主線,整合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而進行的集約化、規模化的職業教育辦學行為。職業教育集團是實施集團化辦學的組織基礎和載體,一半由多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組織機構組成,以契約、資產等形式為聯結紐帶,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以合作開展人才培養培訓、技術技能積累、社會服務活動等為主要任務,以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促進產教融合發展和協同創新為目的的合作辦學組織。
職業教育集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一是改革辦學機制和辦學模式,推動校際合作、校企合作;二是以職業教育的教學、科研為主要活動內容;三是職業教育集團本身一般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各成員單位原有的隸屬關系不變,經費渠道不變,其獨立法人主體地位不變。可見,職業教育集團參與主體是若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院校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聯結的紐帶可以是專業、行業、人才培養、資產、契約等多種形式,各單位本著自愿參加的原則,集團章程是共同的行為規范,以技術、技能型人才合作培養及產學研活動為中心工作,職業教育集團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不具備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能力,沒有責任能力,不存在共同債務,不成為訴訟主體。
我國的職業教育集團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90年代以集團化運作的方式迅速發展。21世紀以來,其數量與質量均得到快速提升,并從經濟快速發展區域逐步向全國擴展、覆蓋。縱觀我國二十余年的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20世紀90年代的探索階段
1992年中共中央頒發《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第一次明確將教育事業歸入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影響的第三產業,并作為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這一階段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以聯合辦學、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的政策導向,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提出了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北京西城區率先成為了國內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發源地,1992-1993年,北京市西城區三家職業教育集團相繼成立,即北京蒙妮妲美容美發職業教育集團,西城區旅游職業教育集團,西城區新技術職業教育集團。
2 2002-2005的統籌發展階段
2002年8月,國務院頒發《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2004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骨干職業院校的帶動作用,探索以骨干職業院校為龍頭、帶動其他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參加的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式發展模式”。2005年全國職教會《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積極推進體制改革與創新,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要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形成前校后廠(場)、校企合一的辦學實體。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資源整合和重組,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要發揮公辦職業學校在職業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要充分利用東部地區和城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和就業市場,進一步推進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職業院校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這一時期出臺了積極促進職業教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政策,三教統籌、縣級職教中心、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在新時期里進一步發展,多種職業教育模式齊頭并進,同時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逐漸進入戰略化、規模化的統籌探索階段。
3 2005年至今的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2005年11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出臺,職業教育集團進入有組織的發展階段。《決定》指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自此,職業教育集團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累計成立職業教育集團1400多個,基本覆蓋了全國各省(區、市)和各個行業。這一階段的職業教育集團發展主要以區域化、行業化、校企合作模式為特征,拉開了規范化、有序化發展的帷幕,在規模、數量、質量、效益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職教集團的類型趨向復合化,跨行業、跨區域的職教集團增多;在河南、天津、江蘇、海南、上海等地涌現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的能力大為彰顯;同時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的理論研究也開始努力緊跟實踐探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胡立君.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創新[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報,2013(02).
[2]易朋.湖北省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韓書娟(1972-),女,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人,學士,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合作研究。
李梅(1973-),女,陜西省岐山縣人,碩士,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