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丘

摘 ? 要:土地整治、規劃與管理將為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國土資源保障。土地整治的開展在我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為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創造了條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在土地整治中融入鄉村景觀規劃的理論,擴充土地整治的理論及方法體系,為保護耕地、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改善鄉村景觀風貌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關鍵詞:鄉村 ?景觀規劃 ?土地整治 ?功能分區
中圖分類號:TU98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1(b)-0057-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中,農業方面的“產業興旺”是關鍵;農村方面的“生態宜居”是前提,“鄉風文明”是靈魂,“治理有效”是保障;農民方面的“生活富裕”是根本。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優先發展,農業綠色發展是基石,統籌規劃是保障,需要多措并舉協同推進;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礎。
土地是現代社會生產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農業發展的根基。農村土地整治及相關涉農項目建設,是節約集約用地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廣大農村地區脫貧攻堅,共同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土地整治、規劃與管理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國土資源保障。
土地整治就是對那些低效率利用、非法使用、空置以及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進行整治,以此來提高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就是土地整理,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對村莊、道路進行綜合整治,進一步擴大有效的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此來改善生產條件以及生態環境。 其二就是土地復墾,主要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對那些生產建設中遭到破壞的土地, 或者那些因自然災害,例如地震、山體滑坡或者火山噴發,而遭到破壞的土地,進行科學合理的整治,以此來恢復土地的使用性。
土地整治工程同鄉村風貌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相連,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統籌安排各項土地利用活動,將有力地推進新農村建設,也是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和改善農村居民居住條件的基本承載。
1 ?景觀型土地整治設計的方法
(1)調查分析區域內現有資源要素的情況,包括自然生態要素、人文景觀要素及道路布局等。確定各項工程主線的分布,為土地整治工作有條理地進行打下堅實基礎。
(2)根據區域的尺度大小及項目的要求,確定工程的規格標準,如在道路工程的設計過程中,若項目區的貨運量較大,則在主干道的設計中,應將路面寬度加大、硬化規格提高。
(3)通過緩沖帶、廊道等景觀要素連接各區域,使原來獨立存在的區域聯系起來,構成協調統一的整體。
2 ?土地整治的景觀功能分區
景觀功能分區是景觀與功能研究的基礎,同時也是開展景觀格局研究、景觀評價、景觀規劃與整治設計的前提條件,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與紐帶。開展土地整治的景觀功能分區,對發揮各功能區的職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2.1 土地整治景觀功能分區的方法
依據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結合土地整治的具體要求,從土地利用現狀、生態環境等方面,分別選取科學、合理的指標,借助 SPSS 及 ARCGIS 等分析制圖軟件,對研究區域進行景觀功能分區,為下一步更好地進行具體的工程設計打下良好基礎。
(1)土地整治景觀功能分區的指標體系構建。在對研究區的發展現狀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依據規劃原則及項目實施的最終目標,運用層次分析法,篩選出具有較強反映性、可定量化、可比較、數據便于獲取的指標,建立景觀功能分區的相關指標體系。(2)指標值及權重的確定。針對上述指標,由于部分指標存在空間差異較小的現象,在利用過程中意義不大,為消除這種情況,同時也為確保指標間具有可比性,因此對選擇的指標進行無量綱化和標準化處理。(3)GIS 疊加分析。GIS疊加分析是將同一地區、同一比例尺、統一數學基礎、不同信息表達的兩組或多組專題要素的圖形或數據文件進行疊加,根據各類要素的圖形和屬性建立具有多重屬性組合的新圖層的空間分析方法,如圖1所示。
2.2 景觀功能分區的結果
在土地利用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研究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依據土地的自然屬性、經濟屬性及生態環境效應,在 Arcgis 及 SPSS 軟件的輔助下,對多個因素進行空間分析,將參與分區的各柵格圖按照權重的比重依次進行疊置。項目區通常可劃分為:居住建設生活區、經濟林果生產區、特色農業生產區、大田糧食生產區及生態環境保護區五個區域。
3 ?景觀型整治具體的工程設計
3.1 土地平整工程設計
土地平整工程內容包括以平田整地為重點的耕作田塊修筑工程和以保持或提高地力為目標的地力保持工程。土地平整的目的是為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改善作物的種植條件,為作物的生長提供較好的基礎條件,也更有利于農戶的田間作業及農業生產管理。
在進行土地平整工程時要充分利用自然曲線產生的美感,如果只追求整體的統一規整,則勢必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要保護好原有的景觀要素,如田埂、樹籬、池塘等,盡可能將各景觀連接起來,構成完整的生態網絡。土地平整的規劃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最小限度的改變地形,保持原有景觀格局。(2)利用“鑲嵌”田塊,保持物種的多樣性。(3)要與周圍自然景觀相協調、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