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
摘 要 畜牧業的不斷發展為區域經濟建設提供了有效保證。為了不斷提高基層畜牧業發展水平,要科學地進行實踐分析,明確基層畜牧業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進一步促使基層畜牧業不斷發展。基于此,分析基層畜牧業發展現狀,提出提高基層畜牧業發展水平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 基層畜牧業;發展模式;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S85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69
基層畜牧業的不斷發展提高了區域經濟建設質量。為了研究基層畜牧業發展的有效策略,需要深入工作實際,分析基層畜牧業發展狀況,以此制定更加科學的發展途徑。從工作實際分析,基層畜牧業的發展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保證基層畜牧業建設水平,應該科學地構建更加完善的發展模式,促使基層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1 基層畜牧業發展現狀分析
通過對基層畜牧業發展的進一步分析,能夠提高對基層畜牧業發展的認識,從而利于構建更加完善的發展策略,以促使區域性經濟不斷發展。
1.1 基層畜牧業的發展目標
在當代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做好現代化建設,形成優質、資源節約以及環境友好的產業鏈。伴隨我國農業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畜牧業發展進入創新階段,在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上都有著巨大的潛力與推動作用。盡管目前我國基層畜牧業的發展速度迅猛,但其發展核心要義仍然圍繞著食品安全,要做好當前現代化的農業、畜牧業發展,積極推進產業鏈的深入,延伸制造一個可持續化發展的綠色空間。同時,要在農村基層建設科技創新任務,只有在科技層面不斷優化、前行,才能在原有的畜牧業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有利于畜牧業的進一步改革開放,為養殖戶爭取更多的利益[1]。
1.2 基層畜牧業的發展思路
從根本上來看,目前我國部分農村已經逐步完成轉型戰略工作,將畜牧業放在生產經濟提升的核心,為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而在進行農村畜牧業的持續發展過程中,要在借鑒其他產業的核心基礎優勢職能基礎上,進一步有針對性地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和優化,保證現代化的畜牧業發展更有針對性,以此提升畜牧產品的安全性與價值。與此同時,相關政府單位要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將最新、最前沿的畜牧業產業知識內容傳達給一線養殖戶,使其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質量發展現代化農村畜牧業。
2 基層畜牧業發展策略
伴隨我國農村畜牧業產業技術發展的不斷完善,中國農村區域的經濟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在傳統基礎上,中國農村基層畜牧業已經發展得相對較為先進,不論是在生產總量還是在生產質量上,都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基層畜牧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具體包括如下3個環節:1)部分區域的生產結構有待進一步合理處置;
2)部分產業結構的深度嚴重不足;3)部分相對落后的區域,存在人才斷檔、缺乏深度改造的負面現象。因此,持續深度改造農村基礎畜牧產業,仍然是我國目前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問題。
2.1 持續深化推進畜牧業供給側改革
2015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加快經濟社會供給側改革,為“十三五”期間畜牧業的各項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要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畜禽產品質量和畜牧行業創新能力。即使是現代化的畜牧業農村供給側改革,仍然需要將安全產品的生產作業擺在核心要義,降低過往高庫存、高產能的被動局面,從發展畜牧業的不足短板入手,為提升生產效率提供堅實基礎。尤其是在新時期,要打造現代化的畜牧業產業品牌,在各個區域建設專門的生產示范區域,推進農村畜牧業產業鏈的建設,加快產業的發展。要利用好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基本特點,結合各個區域的土壤、氣候等實際情況,打造地方性特點非常鮮明的畜牧產業鏈品牌,幫助各個區域和民族提升自己在畜牧產業鏈條上的核心競爭力。在調整畜牧產業結構的同時,還要切實幫助廣大人民完成對綠色、可持續化發展的農產品消費需求,在肉類供應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肉、蛋、奶等副產品的延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助推地方畜牧產業結構的優化,為進一步提升當地農戶的經濟效益做好鋪墊[2]。
2.2 實施種養結合,走綠色發展之路
結合過往的實際經驗來看,現代基層畜牧業為了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和發展,形成綠色開放、可持續化發展路徑是必然走向。在現代化高度強調環保的理念下,畜牧業的發展路徑必然要朝向更為綠色與友善的方向發展,其安全性體現在產品本身和對環境的要求2個方面。從本質上來看,當前中國規模化的畜牧業產業鏈條,盡管在廢棄物的資源利用程度上偏弱,但也是當前制約我國現代化畜牧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所在。目前我國畜牧業推行三改、兩分、再利用的模式,在一些轉型難度較低的農村區域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部分養殖區域,在污染物無法良好利用的局面下轉型失敗。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即為種養結合,種養結合指的是一種深度結合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生態模式,需要將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作為核心準則,使畜牧業和種植業在糞污消納技術的基礎上融合起來。即在農作物生產種植過程中,引入由畜牧業產生的天然肥料,形成良好的可持續化發展。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區域養殖場設備搭建不足,相關農戶、養殖戶經驗缺失或動作操作不規范等問題,使得發展不順利。所以,作為政府職能單位,除了進一步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上的更新與開發,為養殖戶提供多元化的思路以外,還需要利用好農副產品和畜牧業產生品開發更多的飼料,使得農業技術與畜牧業技術有機交互,形成動態化的可持續化發展戰略。同時,要利用好如今發達的細胞技術等高端研究成果,研制更為綠色、安全和穩定的動物疫苗,幫助畜牧業從源頭出發,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攝入,為整個種養結合的策略提供更多的技術方法支持[3]。
2.3 完善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結合現代實際經驗來看,畜牧產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資源與市場兩個環節的限制,為了有效突破瓶頸再創新高,科技是唯一支持動力,也只有科技才能更好挖掘畜牧業的發展本質。從本質上來看,無論是進一步提升現有畜牧業的產能以及產品質量,還是在畜牧產業推進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對市場預期和未來發展的合理評估,都離不開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力量予以更多的支持,只有科技才能帶動基礎產業持續發展完善。所以,作為農村的政府職能單位,需要做好推廣、服務等相關工作:1)依托于國家高等院校的核心科研人員,使其能夠深入到畜牧產業的第一線,使其研發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2)組織建設一批專門的畜牧業推廣服務職能人員,將產業技術轉化為實際成果推廣到一線的農村區域,助力農村及養殖戶在第一時間完成轉型建設工作;3)依托于現代化互聯網信息技術力量,發展現代化畜牧業,為傳統畜牧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推進畜牧業科技發展。
2.4 制定相關政策,完善扶持機制
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食品安全、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畜牧業要適應和引領新時代,政府必須在產業、投入、金融3大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產業建設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加強對現有區域布局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使得綠色、現代化畜牧業落實在農村技術轉型的最前線,要加快綠色畜牧產業加工品的建設,尤其是需要在高質量畜牧品種的培養上發揮更多的價值與作用,建設一個專門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監管體系,為安全生產工作保駕護航。要針對各個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專門的監管體系,實行良好的食品市場準入機制,推行產品質量的追溯體系建設,為每一類的農產品建立專門的檔案,一旦出現問題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從源頭和根本找尋。基于政府層面,在財政投入上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和實際發展態勢加強投入,尤其需要做好現代化的養殖場和特色畜牧產業的示范區建設,為當地養殖戶做好轉型工作、吸納一些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加強鋪墊。而在金融建設的政策工作指導上,需要進一步完善畜牧業的擔保體系,擴大當地農村銀行為養殖戶轉型工作所貸款的范圍,降低養殖戶的貸款門檻,針對積極轉型、有切實困難的養殖戶,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與經濟扶持,為當地的養殖轉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引入一定的社會資本入駐,共同提升產業的發展綜合水平[4]。
3 結語
隨著新時期發展,為了推進基層畜牧業發展,要重視結合有效的技術,并遵守相關規定,不斷促使基層畜牧業發展。要對多方面的實踐探索進行總結,重視結合基層畜牧業區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更加高效的經營管理模式,保證基層畜牧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前福,唐式校.如何推進東海縣現代畜牧業提質增效[J].現代畜牧科技,2019(12):4-6.
[2] 王曉彤.加強草原建設,促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策略[J].南方農機,2019,50(22):74.
[3] 耿顯奇.利用山區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畜牧產業[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11):73.
[4] 余四洋,田隆保,李俊飛.畜牧業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淺談[J].湖北畜牧獸醫,2019,40(11):36-3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