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彥華 吳曉虹(昆明醫科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以大學生為中心,實施競賽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充分滿足大學籃球課程中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而且可以在具體競賽項目的指導下同步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綜合能力及管理能力。因此,為切實提高大學籃球課教學質量,對大學籃球課程中競賽教學方法的實施路徑進行具體分析非常必要。
大學籃球課競賽教學法主要是在傳統籃球教學的基礎上,依據籃球專項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壓縮基本籃球技術學習及講解示范比例,增大籃球教學競賽比例。以賽代練,賽學耦合,在每次課程中設置40分鐘或者50分鐘的籃球教學競賽時間。其可為高等院校大學生個體需求、主體意愿的有效銜接提供依據。
本文以籃球專項競賽教學中教學指導思想、教學過程實施、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結果評價等內容為研究措施,以某高校2018年籃球專修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劃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兩個小組,兩組學生身體素質差異及籃球技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中實驗組采用競賽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及學時均相同。在教學實驗結束后,依據原籃球專修教育大綱評價標準,采取開放式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進行測試。

表1 實驗組及對照組在試驗后各指標差異性對比
通過對最終問卷調查結果及籃球教學專家意見進行分析,可得出籃球競賽教學法在大學籃球課程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籃球課程學習興趣及學生的競賽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
在傳統大學籃球課教學過程中,大學籃球課教學人員大多是在教授學生單個基礎技術動作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組合動作、復雜組合動作、對抗練習、教學競賽等活動。上述教學方式,僅注重籃球知識的傳授,沒有重視學生籃球技能的培養及身體素質提升。且由于實際籃球課程教學中學時數不足,導致最終籃球教學競賽模塊被削減,甚至跳過,促使高等院校學生無法在籃球競賽中感受籃球運動的趣味性,嚴重制約了高等院校大學生籃球課程學習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
一方面,為保證籃球課競賽教學效果,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需樹立以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為本位,充分、深入探究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內在需求。以此為依據進行籃球課程競賽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為具體教學實踐提供明確的指導。同時從認知領域進行分析,大學籃球課程競賽教學不僅要求大學生全面、科學、系統的掌握籃球運動基本理論及技術、戰術,而且要求大學生掌握籃球規則及裁判方法。因此,在具體籃球課程競賽教學目標設置過程中,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應以強化籃球運動理論知識、籃球技術及戰術應用、籃球競賽組織及裁判為教學要點,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機制。
另一方面,根據大學籃球課程中學生基礎籃球技能的差異及能力需求差別,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應以賽練結合、賽學關聯為教學原則,將競賽作為學生籃球技巧實踐的主要渠道。同時基于籃球競賽的特殊性,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應將競賽任務作為籃球課程教學奠定任務的決策標準。如以院系為單位的競賽,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應以技術、戰術協調應用為要點,向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重點傳授籃球應用技術及戰術。除此之外,在具體課程時間安排時,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應以競賽進程為依據,進行籃球課程教學進程的合理安排。并依據籃球課程教育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進度的合理安排,以保證各層次、各級別競賽教學與籃球課程教學時間相對應。
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關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在競賽教育方案制定時,大學籃球課程教育教學人員可將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劃分為班組級、院級、校級三個層次。同時以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籃球學習興趣、社會就業為指導,綜合考慮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競賽能力、管理能力、綜合能力。結合旋轉門機制,將各層次學生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如公關類、組織類、管理類、后勤類、競賽類等。其中依據賽事級別變化,公關類主要是逐步培養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社會交際方面的能力;組織類主要是進行人員配置、環節控制及組織協調;管理類主要是協助教練進行安全風險檢查、管控及賽事督促;后勤類主要是在不同賽事級別下全面培養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責任意識、能力;競賽類主要是根據賽事級別差異,配置對應競賽能力的學生參與競賽。
依據以上各層次、各類別學生能力培養目標,在籃球課程競賽教學方案設計時,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競賽項目為主要任務,深入探究籃球課程特點、競賽特點、教學任務、競賽任務特點及需求,進行基本任務、中級任務、高級任務不同等級、不同難度任務及內容的設置。其中基礎任務為班級組及專項組競賽,分別為持續兩周的基礎配合一、基礎配合二教學,可針對性的訓練相關層次學生的進攻基礎配合、防守基礎配合能力;中級任務主要針對社團競賽及院級競賽,分別需要開展持續三周的進攻戰術一、進攻戰術二教學,可有效培養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進攻盯人戰術、進攻聯防戰術;高級任務主要指校級競賽及校際競賽,分別需要進行教學時長為四周的防守戰術一、防守戰術二教學。通過對相關層次學生盯人聯防戰術、綜合防守戰術教學,可以同步提升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籃球競賽能力。
在具體籃球課程競賽教學過程實施過程中,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賽事組織、賽學耦合、賽事管理為主要渠道,進行教學組織方案的細化設置。首先,在籃球賽事組織過程中,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提高籃球課程教學質量作為根本目標,以維持籃球系統訓練過程為賽事組織標準。結合籃球專項教育教學大綱要求,在規定籃球課程教學訓練期限內,進行本學習籃球課程教學任務及賽事任務的規劃。為保證具體籃球課程教學任務的有效實現,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從賽事安排、學習任務兩個模塊入手,以每星期一小賽、每月一大賽、每學期一高水平聯賽為主要目標。綜合考慮競賽能力需求、賽事級別,進行競賽人員及學習任務的合理調配。
其次,在賽學耦合模塊,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賽事項目任務為引導,將賽事安排、教學安排進行深度融合。同時根據籃球賽事任務,依據從簡單到復雜、從淺顯到深入、從初級到高級的原則,進行籃球課程教學內容的適當調整,以保證籃球賽事安排、籃球課程教學進度有效對接。在具體籃球課程競賽教學階段,高等院校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依據交叉安排的模式,首先安排適當強度的技術、戰術訓練,控制技術、戰術訓練占整節課程比例的1/5。隨后在剩余時間段,安排班級內各層次、各類別學生開展競賽訓練。并進行身體素質練習,以邊綜合培養高等院校大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技術戰術水平。
最后,在籃球賽事管理階段,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應以自身為主導,以學生骨干委員會成立的方式,明確劃分各個層次、類別學生工作任務,以便在教學任務、賽事任務間構建高效信息交互渠道,保證整體籃球賽事過程協調進行。
此外,為提高籃球課程競賽教學的趣味性,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半場四人制競賽的方式,進行各層次競賽的合理組織。半場四人制競賽要求雙方隊員各四名在二分之一籃球場地中競賽,通過對規定時間內得分情況進行分析,可確定學生籃球技術、戰術利用情況。相較于三人制、五人制教學方式而言,半場四人制教學方式在攻守面積、技術運用、戰術方法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如半場四人制攻守面積每人在26m2左右,為陣地進攻模式,相較于三人制攻守面積更小,難度更低;而相較于五人制競賽模式而言,四人制半場競賽模式主要運用技術為基本技術→位置技術,主要用戰術方法為攻守基本配合→位置相互配合,可以幫助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在競賽中建立位置空間概念,避免跑動時忽略同伴對同伴進攻、防守的阻礙,保證整體競賽過程的有序性。
在四人制半場籃球競賽過程中,高等院校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依據籃球運動非隔網對抗的模式,在規則允許范圍內,進行技術、戰術的合理傳授。同時引導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綜合利用夾擊、阻截的方式,在局部地區形成以多打少的形式,提高防守模塊的攻擊性。
基于籃球課程競賽教學特殊性,高等院校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從一般身體素質、籃球技術測試、課程表現三個方面,對籃球課程教學效果進行分析。首先在一般身體素質測試過程中,高等院校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1000m跑、立定跳遠等措施,對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一般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其中一千米跑需要將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劃分為五人一組的若干個小組,以站立式起跑的形式,在哨聲的指揮下,進行起跑計時。并在被測試者軀干部到達終點線垂直面時停止計時,確定被測試人員一千米跑成績;立定跳遠測試則要求被測試人員雙腳平行站立,以立定姿勢,在平底中距離沙坑邊緣50cm位置跳遠,最終以厘米為單元進行成績記錄。
其次,籃球技術測試主要包括一分鐘投籃、全場繞“8”字折返跑籃兩個模塊。其中一分鐘投籃要求被測試人員以藍圈中心投影點至罰球線最近距離為半徑,站在線外自投自搶,記錄最終進球數量;而全場繞“8”字折返跑籃要求被測試人員從底線位置開始,全場運球散步上籃。經罰球區、中圈等位置上籃。并在進球后運球折返兩個來回,記錄最終經過時間。除此之外,根據具體籃球課程競賽教學方式,高等院校籃球課程教學人員也可以進行基礎技能評定方式的更改。如在半場四人制競賽結束之后,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以各小組進攻基礎配合技能評定為依據,對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在半場四人制競賽中與同伴協助情況進行考核。以便根據最終測試結果,確定下一階段競賽訓練方案,為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在對抗、變化中逐步強化自身戰術能力、技術能力提供良好的幫助。
最后,在綜合評定模塊,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可根據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日常表現,結合各級別競賽中學生戰術、技術運用能力。以隨機組合為單位,進行競賽結果綜合評定。除此之外,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還可在期末測試中,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測試各專業籃球課程學習人員對競賽教學法實施意見及對籃球課程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學生內因決策能力,逐步調整籃球課程競賽組織方式,為終身體育及健康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以競賽教學為主導的大學籃球課程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籃球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大學生競賽能力。因此,在大學籃球課程教學過程中,大學籃球課程教學人員應根據階段教學任務,利用學習任務與籃球賽事任務有機整合的方式,進行籃球課程競賽教學方案的設置及規劃。結合多元化籃球課程競賽評價體系的設置,可以在提高高等院校大學生籃球基礎技術掌握能力的同時,提高高等院校大學生競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