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矯海濤(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學校 北京 10019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一是強調了教育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指明了該如何培養即培養的路徑,即在教育的各方面、全過程、各階段中貫徹“立德樹人”。中專學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的搖籃,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在教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
體育的直觀性、互動性、社會性為德育提供了實現條件,所蘊含的競爭精神、規則意識、團隊精神、責任感與意志品質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具有體驗性強、學生容易接受、影響深刻等實施德育的優越性。中職教育擔負著培養未來國家發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但是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中專學校面臨著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問題,面對特殊的教育對象,中專學校德育工作任務艱巨,所以充分拓寬其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己經迫在眉睫。因此,鑒于德育在體育中滲透的可行性、必要性,加強中專學校體育、德育融合成為當前中專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本文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了解當前中專學校體育中實施德育的研究現狀,參照前人的研究,設計研究方案,編制調查問卷,對本人工作地區的3所職業中專的體育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體育教師問卷42份,回收有效問卷39份,回收率92.86%,發放學生問卷291份,回收有效問卷263份,回收率90.38%。采用SPSS對調查問卷所獲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在對體育課中實施德育的可行性、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才能促使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主動進行德育教學,學生才能在體育中自覺接受德育。
對所調查的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對體育與德育的關系的判斷進行調查,結果發現,82.05%的教師認為體育與德育 “聯系緊密”,17.95%的教師認為體育與德育“有些聯系”,沒有教師認為體育與德育“沒有聯系”。因此,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對體育與德育的關系有基本的認識。同時對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重要性認識就行調查發現,15.38%的教師認為 “非常重要”,46.15%的教師認為“重要”,23.08%的教師認為“一般”,認為“不重要”、“很不重要”的教師分別占 10.26%、5.13%。此外,對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目標中是否主動加入了德育目標進行調查發現,82.05%的教師表示在其教學設計中,將德育目標加入了教學目標。因此,說明在當前的中專學校中,大部分教師對體育中實施德育有了較高的重視,并主動將德育作為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對學生對體育課滲透德育的態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51.33%的中專學生認為“對學生品德、心理素質養成具有重要作用,應加強滲透”,有41.83%的學生認為“有一定作用,可以適當滲透德育內容”,另外還分別有12位、6位學生認為“無所謂,可有可無”及“體育課不用滲透德育”。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認識不足。
綜上所述,在當前中專學校中,體育教師對體育中實施德育的重要性有了足夠的認識,將德育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但學生對體育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認識還有待進一步加深。
對中專學校體育中德育滲透的內容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首先,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經常滲透的德育內容排在前五位的是 “正確的價值觀”、“集體主義思想”、“奧林匹克精神”、“競爭意識”、“責任意識”,都有超過一半的教師表示將其作為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排在最后三位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審美情趣”以及其他。對學生的調查結果發現,其感受到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的德育內容排在前五位的是 “集體主義思想”、“奧林匹克精神”、“責任意識”、“競爭意識”、“正確的價值觀”,排在后三位的同樣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審美情趣”、“其他”,與教師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一方面當前中專學校體育中德育滲透的內容較為豐富,包含正確的價值觀、集體主義思想及奧林匹克精神等;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體育教師在體育中對“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審美情趣”內容滲透不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養成健全人格的必要條件。審美情趣能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因此,兩者是德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體育中實施德育同樣要得到重視和加強。

表1 中專學校體育教學中德育內容調查統計
進一步對當前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方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教師采取的滲透方式有“在學生溝通交流中,對其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提高自身修養,以身示范”、“樹立先進典型,給學生正面引導”、“在體育理論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體育鍛煉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等。但教師表示使用最多、最頻繁的還是通過溝通和交流及樹立先進典型對學生思想行為進行引導。
(1)德育存在理念陳舊、路徑依賴的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中專學校仍然存在德育理念陳舊、教育路徑依賴的問題。在當前中專學校德育中,雖然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對體育中實施德育有了較高的認識和重視,但學校領導及分管德育工作的領導對德育的重要性及德育在其他科目中包括體育科目的滲透缺乏認識及重視,主要體現在:一是認為中專學校主要是培養技能型人才,認為德育在中專學生的培養體系中并不重要,以及認為體育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對體育的德育功能及拓寬德育的途徑認識不足,從而在德育路徑上仍然主要依賴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是直接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進行教育的課程,但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從理論方面進行教育,缺乏體驗性和感悟的深刻性,不能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產生全面、系統的影響和作用;另一方面,過度依賴思想政治課開展德育,容易影響德育的實施效果。思想政治課大都為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并且將學校德育任務全部由思想政治課來承擔,不能實現德育“全過程育人、全面育人”。因此,中專學校德育理念陳舊、路徑依賴直接影響到德育的效果。在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中專學校教師和學生認為當前學校德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對體育教學中的德育評價體系不健全。
教學考核評價是對教師教學結果的評價,能對教師的教學起到引導、激勵的作用。體育既然具有德育功能,且體育中滲透德育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中專學校體育中進行德育滲透就是體育教學的重要部分和內容。但是在當前的中專學校體育教學評價中,缺乏對教師實施德育的考核和評價,對體育教學的不全面評價將對體育中的德育實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于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教師也不能起到激勵作用,久而久之,體育將繼續落入單純對學生體質健康產生作用的窠臼和桎梏。
(3)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效果有待提高。
在調查發現大部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主動將德育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并主動進行了德育滲透,且德育滲透的內容較為豐富,但當前中專學校體育教學中德育實施效果實效與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是因為滲透的方式方法缺乏創新。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體育教師仍然是采取說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不能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對學生的體育考核評價方式的單一性決定了學生對在體育學習中接受德育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在體育課程的考核中只注重對學生運動技術技能、運動參與狀況、體能素質進行考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與體育相關的意志品質進行考核評價。再一方面是中專學校體育中德育滲透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過調查發現,在當前中專學校體育德育滲透內容包含了正確的價值觀、集體主義思想、奧林匹克精神、競爭意識、責任意識等,但缺乏對學生心理素質及審美情趣的培養,影響了德育的全面性和整體效果。
體育中的德育滲透被公認為是有效的德育形式,在中專學校體育中進行德育有利于拓展德育途徑,也是適應當代中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專學校體育建設的必然要求。為加強和改進中專學校體育中的德育,提高德育實施效果,提出以下對策: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 “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美勞”,德排在首位,體現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中專學校教育培養體系中,德育應該放在首位,并貫穿教育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中專學校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主,同樣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堅持把德育擺在突出位置,培養學生文明的言談舉止、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品德及優秀的社會適應能力。作為學校管理層面,要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將德育納入學校教學工作重點,除了加強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外,重視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作為體育教師,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做到以身作則;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提供能力支撐;主動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實施德育的主動性。對于學生,學校通過新媒體以及傳統的海報、宣傳欄等,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提高其接受德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體育本身就蘊含豐富的德育內容,體育精神就是德育的重要素材。在中專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提高德育的滲透意識,主動挖掘德育滲透因素,主動探索一切體育教學活動的德育價值。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活動本身入手,發揮體育運動本身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功能,比如通過足球運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通過長跑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通過羽毛球運動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堅決果斷品質等。可以根據德育目標,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也可以根據體育教學的運動項目,來突出該項目的德育功能;二是在體育基礎理論知識介紹與講解方面,強調所涉及的具體項目的精神內涵,挖掘其道德意蘊,進而對學生思想意識方面進行引導;三是樹立正面的典型,比如某項運動中的杰出人物,姚明、李娜、鄧亞萍等,通過榜樣人物的感染來對學生的意識和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染。
教學方法是教學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德育作為一個對學生綜合施加影響的教育形式,決定了內容的豐富性,也決定了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方法的多樣性,同時多樣性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讓中專學校學生不覺得德育枯燥無味,發揮德育的效果。在中專體育教學中,主要的德育方法有語言感染法、典型示范法、環境熏陶法。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可以根據中專學生的實際,結合教學的需要,創新德育滲透方法。比如互動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體驗性。
德育作為體育教學中應該實施和滲透的內容,當前部分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主動進行了德育,但還處于一種自發的狀態,在學校層面缺乏組織及激勵。這種自發的體育中的德育將處于一種自由發展的狀況,不能獲得更大程度的質量上的提升,體育教師也可能會缺乏進一步開展德育的積極性。因此,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科學評價體育教學中德育效果的機制來促進中專學校體育中的德育。一方面,對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評價,包括他們對實施德育滲透的態度、挖掘德育因素、滲透德育的能力、科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和對學生產生的實際效果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重視對學生情感、意志、品格及個性發展方面的評價,并將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進行評價。通過客觀、科學的評價來調動中專學校體育中德育的積極性,提高德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