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彩雅
【摘 要】當今時代,英語學習已經成為必然選擇。因此,英語教學方面也需要不斷創新,應符合當下教學標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互動教學也由此被廣泛運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本文對互動教學的應用進行解析,以期為同行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動教學;初中英語;教學實踐
英語是全球通用語言,因此,英語學習十分重要。我國現在自小學起就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啟蒙,但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英語,并沒有系統化的學習,自初中起英語學習才開始正式化,而多數學生在上初中以后對英語方面的學習感覺吃力。傳統的英語學習就是教師對英語知識進行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弊端就是學習效果較差,因此,英語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互動教學對初中英語教學的意義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學生一直都是被動的接收者,教師一般都是對英語的時態、語法等進行講解,導致學生認為學習英語非常枯燥乏味。因為在生活中可以運用英語的地方少之又少,所以學生對英語的作用僅停留在需要考試這一層面上,這便導致很多初中生對英語學習抱有抵觸心理,英語學習積極性較弱。鑒于此,創新教學方法十分必要。
互動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樣的教學缺陷,教學方式從以老師為主體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占主動地位。互動教學,簡言之就是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不僅是指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而是多維度、多方面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則相對自由,同學間利用英語口語對話學習,同學間相互學習等都是互動教學所提倡的;而老師之間的互動更多的是為了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使教學思想更開闊。互動教學的重要意義就是顛覆傳統教學、創新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英語變得有趣,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應用能力。
二、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對于互動教學的運用,最基礎的便是教師要深刻理解互動教學的意義,并且能夠靈活地使將互動教學與傳統教學相融合,促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一)課堂教學開始前的精心設計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習下,很多初中生對英語抱有一定消極抵觸情緒,所以在開展互動教學之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便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進行教案設計,以增加英語知識的趣味性。例如:在課堂開始時先不做課程講解,而是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小游戲:將學生分為5組,并準備五張字條,每張字條寫下一段經典故事的橋段,如:“白雪公主吃毒蘋果的橋段”“大灰狼裝作外婆要吃小紅帽的橋段”“《泰坦尼克號》中的經典橋段”等。讓每組的一個同學查看紙條,并通過肢體語言傳達給組內成員,小組內其他用英語說出答案,哪組猜對的最多便可獲得小獎勵。這樣,在教學前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便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增加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同時,通過每個同學對于英語的表達可以較為準確地推斷出學生在英語的哪些方面存有缺陷。一般來說,英語表達所表現出的缺陷包括下幾個方面:英語詞匯掌握過少,表達不出內心的意思;在語法時態方面有明顯缺陷,簡單句中出現多個動詞或沒有動詞,時態表達錯誤等;對自身的不自信導致不敢開口說,害怕說錯被嘲笑被批評等心態方面的問題。有些學生可能同時存在多個問題,教師了解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短板會對日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二)課堂內進行情境互動
每當學習了新英語知識點后,為鞏固學生的學習記憶,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點的用法,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練習。例如:老師講了一個名句“All roads lead to Rome.”然后讓學生利用這個名句進行一個小的劇情表演,可以單人表演也可多人表演,表演中必須靈活運用此名句。要求學生要帶感情地表演,且劇情不可過于生硬,在表演之后可以讓其他學生講解表演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讓表演的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使看表演的同學明白表演者的意思,做到雙向學習。情境互動對學習英語很重要,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可以運用到英語的環境。即使想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表述,但接收語言信號的人也未必明白說話者所表達的意思。所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情景,使學生所學有所用,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作用,會增加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若學生在表達時出現語法錯誤、時態錯誤、或者詞語錯誤等,不要打斷學生的表演。在表演中途打斷會使表演的學生感到心理壓力,這不利于口語表達的練習,不僅如此,突然的打斷會使看表演的學生剛提升起的興趣和參與度降低,對于教學百害而無一利。若想糾正錯誤,可在表演結束后對表演的學生加以指導,這樣既不會使表演的同學感到心理有壓力又可對知識點進行全面的講解,進而獲得雙贏。
(三)角色互換性互動
角色互換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角色的互換,讓學生來當老師,而老師來扮學生。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學生通過自身的講解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同時,老師在扮學生的期間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考試后讓學生進行試卷的講解。每位學生可以分三到五個題,然后讓學生依次上臺講解試卷上的題目。老師可扮做學生對每道題進行提問,讓臺上的“老師”解答。若臺上“老師”解答不到位,教師可繼續補充,也可讓臺下的其他學生回答。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同時,在提問環節可以清楚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臺上講解會加深學生的印象,對還未了解或了解不夠透徹的知識點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角色互換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肯定贊譽,這樣,對學習英語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不會造成過大的壓力。但是,這種互動形式需要挑選合適的時機,不可每次考試題目的講解都使用此方法,因為學生的講解可能會出現思維不夠清晰、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等問題,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所以,此方法需要有階段性地進行。
(四)通過積極的回應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每個班級都會有英語學習好的學生和英語學習較差的學生,而多數英語學習較差的學生對英語都抱有消極情緒,不愿意接觸英語并對英語采取放棄的態度。而對這部分學生需要做的就是給予鼓勵。例如:對于英語學習較差的同學在情境型表演中給予一定的鼓勵,對于發揮較好的地方進行夸贊,最后再提出適當的建議。或當英語學習較差的學生上臺講解英語題目前,對此類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講解,使此類同學不會因為講解不清晰而感到窘迫。并且在講解后給予一定的夸贊和點評,使此類學生感受到學英語的樂趣。此項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能夠使學生從心底改變對英語的看法——學習英語需要長久的堅持。因此,需要教師先做好心態方面的調整,以樂觀的心態看待此問題,這樣才能對此類學生進行學習上的幫助。
(五)通過教師與教師間的互動獲取靈感
一個人的想法可能會在某一時期出現閉塞的狀態,這時與同行相互交流,能夠拓展思路,會對之后的教學創新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例如:當班級氣氛調動不起來,在做過很多努力依舊沒有改變后,其他教師的建議則會好過一個人的思考。可以將班里情況說明,并將已經做過的教學方法進行詳細描述,最后聽取他人的意見。當出現問題時,找多個教師相互協商,靈感會大大提升。既然是教師間的互動,自然應該將成功的教學案例進行分享,這樣可以使其他教師得到創新教學的靈感。在相互交流中會使思維靈活化,可以取長補短、創新教學,并尋求到更加貼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方法。
結論
總而言之,互動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徹底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此外,互動教學可以使教師不斷提升自我,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更多方式方法,打造更為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馬彥.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216+218
[2]江仲慧.試析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