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促進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帶動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對討論式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討論式教學;策略
討論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有效運用討論式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教師作為引導者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
一、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實施討論式教學法,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首先是主體性原則,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教師作為引導者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促進學生的進步。討論式教學法重視學生之間的探討與交流,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會對知識進行主動分析,激發思維能力,促進思維判斷能力的提升;其次,要遵循平等性原則,討論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要處于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促進學生積極探討,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教師要充分對待每一個學生,能夠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真正參與到學習中,進行交流思考,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
二、中學歷史教學有效運用討論式教學法的策略
(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討論式教學法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做為引導者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素養。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及時改變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在學生的探討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討論過程,若是學生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解答,以便提升學生的興趣。例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歷史事件的連貫性較強,教師在講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時,要充分對第一次科技革命與第二次科技革命進行有效復習,以此保證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框架。然而,由于這些知識點相距較遠,學生的記憶不夠牢固,很容易忘記,所以,教師要運用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將學生遇到的疑問拿出來,大家共同交流,最終得出解決辦法,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會有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構建有效的互動式課堂
在討論式教學法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構建一個有效的互動式課堂,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互動中交流,在互動中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是設置一些問題,在問題中促進學生的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冷戰局面形成”的講解中,學生對相關政策不夠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產生冷戰的原因進行交流探討,并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二戰期間及二戰后美蘇關系發生變化的原因,學生在相互交流探討中闡述自身的觀點,教師在一旁進行有效引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討論,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在情境的設置中,教師要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王安石變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當時社會的相關視頻,讓學生站在當時社會變革的角度上進行思考,感受當時的政治環境,思考當時的社會需要實施哪些改革措施,以及實施這些措施對當時社會的重要作用,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有效交流,將自身的觀點表達出來,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使其主動學習歷史知識。
結語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知識,帶動學生的進步與發展。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合理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啟福.中學歷史教科書助讀系統之提示語研究——以人教版教材為例[J].青海教育,2018(Z1):48-49
[2]黃利新.中學歷史學習經驗在“綱要”課教學中“負遷移”表現及其對策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27(11):157-
160
[3]邱俊香.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立意與家國情懷涵養探析——以《偉大的抗日戰爭》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1):85-86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東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