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晏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多數教師都開始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生物實驗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多項能力,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教師,應對之予以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實驗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部分,通過實驗,學生可以對實驗現象進行記錄與分析,并對實驗現象進行總結,從而更好地領悟課本中的生物知識,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質量的提高,本文就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展開探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生命觀念
在高中生物這門學科中,生命是自然界的隨機事件,是一種物質形態,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是極其重要的,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穩態與平衡,學會生命的進化與適應,逐步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然而,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部分學生對生物實驗沒有表現出太高的興趣,在進行實驗時缺乏一定的積極性,不愿積極主動進行實驗、總結實驗現象,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難以得到提高,影響學生生命觀念的形成。而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生物實驗,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還能夠引導學生調動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展開相應的聯想,從而使學生對實驗有深刻的印象,進而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意教學情境的創設。例如,在進行實驗“探究生長素的運輸”時,教師可先創設教學情境: 大樹從一棵小樹苗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大樹的芽和葉源源不斷地合成生長素,運輸到大樹身體的各個部位,保證大樹能夠茁壯地成長,然而,大樹又沒有血液,它是如何將生長素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呢?由此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大樹體內生長素的運輸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生物實驗。實驗過程如下:在玉米胚芽鞘的頂端放置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在低端放置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同時設置對照組,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最后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生命觀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嚴謹對待實驗,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實驗是一件嚴謹的事情,參與實驗的學生應懷著嚴謹的態度進行實驗,以探究精神分析實驗現象,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促進自身學習質量的提高,然而,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許多學生都將生物實驗當成繁忙的學習任務中的調劑品,認為實驗是讓人放松的,在對待生物實驗時缺乏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部分學生甚至不會嚴格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對生物實驗掉以輕心,這便對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實驗是生物學科中的重要部分,是學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引導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進行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時,教師可先為學生明確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嚴禁學生私自進行步驟外的操作,在學生將紅細胞與水接觸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對紅細胞狀態的變化進行記錄,讓學生嚴謹地對待生物實驗,仔細地觀察與分析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驗獲得更深的理解,逐步使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實驗態度,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重視團隊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除卻少數實驗外,大部分實驗是很難由一個人完成的,需要幾個人組成小組,相互協作,小組內明確分工,共同進行實驗,這就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日常的生物實驗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交流、討論,明確小組內各個成員的分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進行實驗“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時,教師可先將學生分組,讓學生4人為一組進行實驗,在分組時也要注意,小組內成員的學習水平差距不宜過大,不然很容易出現組內一人主導的情況,在完成分組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讓組內成員分別負責記錄、實驗操作等各項工作,讓學生比較自來水、緩沖液與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堿后PH的變化,并通過討論得出不同實驗材料PH的變化特點,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各小組對生物實驗的理解,使學生能夠理解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結語
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進行漫長時間的積累,作為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世初.淺析生物實驗對高中生學習生物的影響[J].科技風,2018(35)
(安徽省池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