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剛 劉奇 成穎 馬若男
【摘要】本文通過對現今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結合當今社會對于市場營銷人才的職業要求。指出了在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實踐教學中存在著課程設置著重理論缺乏實踐、師資力量薄弱、專業相關硬件設施不完善、校企合作及企業實習逐漸表面化等問題。并針對性的給出了注重實踐環節,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教師隊伍實踐能力,推行“雙師型”教學模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辦實踐實訓課程、加強校企深度合作等改革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 市場營銷專業 實踐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課題(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09號);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課題(吉高教會[2017]第9號);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基金項目(JGJX2017C8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19-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在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民辦普通高等校一直是以培養應用型性人才為學校的目標,本應注重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目前的民辦高等學校教學設置中實踐環節反而是短板,致使培養的學生在走入社會時因缺乏相應專業的實踐能力而與社會要求相脫節。目前,市場營銷專業無論在民辦或者公辦院校中都有開設,并且已經成為了全中國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專業之一。同時,市場營銷專業本身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專業,這就要求在課程教學中不僅僅需要培養學生市場營銷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該重點培訓學生市場營銷的專業實踐能力。并且在現今社會中企業對于市場營銷人才越來越看中其運作、溝通、協調等實踐能力。所以民辦高校在培養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時,不僅不能忽視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必須加緊重視起來,對于民辦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尤為重要且迫在眉睫。
一、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現存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著重理論缺乏實踐
市場營銷是工商管理下的二級學科,所以核心課程很復雜。從知識結構的角度來看,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的核心知識都有涉及[2]。這樣造成了課程多樣及復雜的局面,看似學習的課程多,但是對于每門課程的所能接觸的知識較淺,達不到能用于實踐程度,大量的理論課程不僅僅減少了學生的實踐課程時間還挫傷了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同時,實踐課程由于經費問題、安全問題、學生問題等,學校本身并不愿意開展實踐課程,即使開展實踐課程學時也非常短,主要是參觀企業或聽取報告,很難真正獲得專業實踐能力。
(二)師資力量薄弱
民辦高校市場營銷教師隊伍主要來源于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公辦院校退休返聘的老教師、公辦院校兼職外聘教師、兼職的在讀碩士生和博士生、其他外單位調入的教師[3]。由于民辦高校自身的機制和待遇等情況,導致很少有老師能夠長期留校任職。且教師結構不合理不規范,不是外聘或退休老教師就是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嚴重缺乏中青年教師,而這些中青年教師真是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頂梁柱。同時,民辦高校老師的自身專業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并不強,學校教師隊伍多數久居“象牙塔”,可能并沒有相關學科的企業就職經驗和太多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學校自身學科建設上也沒有對教師的課程實踐環節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對應的實踐課程獎勵機制,導致老師自身也不愿帶領學生積極的開展學科專業實踐課程及實踐活動。
(三)民辦高校專業相關硬件設施不完善
民辦高校通常規模小缺乏經費,能難建立相關學科的實踐教學基地,甚至絕大部分民辦高校都沒有專門的市場營銷教學實驗室。即使高校有專門的教學實驗室,也很少有ERP和沙盤等營銷模擬實踐設備和與營銷相關的專業操作軟件。其本質上也淪為擺設,自身的利用率也非常低,根本不能用以培養出學生的市場營銷專業實踐能力。
(四)校企合作及企業實習逐漸表面化
民辦高校現如今一般都會采用“課堂教學+校企合作+企業實習”的聯合培養模式,但是校企合作卻不能真真正正的走進學校的教學之中,所謂的合作也只是停在協議階段并不能真正的履行。企業家或企業很少會派出優秀員工或干部會進入學校為學生進行專門的教學、講座、報告,即使有也不會專門講相關專業實踐方面的知識與要點,大多數只是換種形式的理論知識闡述。推送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時,其本質也是為了實習而實習,企業對于學生的指派也只是根據企業的人力需求現狀。能少有學生能夠分配到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職位做與其學科所學相關的工作,更別提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再者,學生對于實習多多少少存在著抵觸的情緒,最后能夠真正參與到企業實習環節并認真完成工作的學生可以說少之又少。
二、針對現存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一)注重實踐環節,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民辦高校要把握好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教學目標,面對市場營銷這門注重實踐的學科時更是如此,在課程設置上把實踐課程的時間比重和學分比重都調整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注重對于學生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對于實踐方面的經費投入,創建組織學校創新實踐平臺和學生專業實踐小組。提升實踐環節在學分和獎金中的比重,加大學生自身對于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視及興趣。籌辦校內專業實踐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對優秀獲獎者進行擇優推選和獎勵。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對于實踐環節的教學重視程度,在理論教學中加入實踐案例的講解,并在期末對于學生所學習到的專業實踐知識的考核加入到科目的期末最終考核中去,相應的學校也要重視對于學生實踐知識的考核,建立相應的實踐知識能力考核體系。同時對于市場營銷學生培養課程的選取上,也不能忽略專業實踐課程的開設,注重好現今社會對于市場營銷人才的實踐技能所需,并且有針對性的調整好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
(二)加強教師隊伍實踐能力,推行“雙師型”教學模式
教師要求理論與實踐能力并重,加強對于高校教師隊伍實踐能力的培訓,鼓勵在校教師參加社會市場營銷實踐培訓及活動。并積極為老師提供多種學習和進修機會。對于涉及到具有高實踐操作能力要求的課程,學校要積極推行“雙師型”教學模式。一課雙師制是指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或實訓課程由兩名教師任教,一名為校內專任教師;另一名為校外兼職教師或從企業引進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內教師。“雙師制”能夠有效解決在校老師缺乏高水平專業實踐能力的問題,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更能使學校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好地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辦實踐實訓課程
對民辦高校缺失的軟硬件進行補齊,設立專門的營銷模擬綜合實驗室,最為重要的是提升實驗室的利用率,開設例如沙盤和ERP等實踐實訓操作課程。通過現代化的軟件教學能讓學生模擬企業銷售、經營、管理的運作全過程,使理論知識更能被學生接受并運用,就業時也能更受企業歡迎。同時在科技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營銷的機制與手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建設營銷模擬實驗室可以更好地使在校學生接觸并學習到最新的營銷專業技術知識,更好地與未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發展要求接軌。
(四)加強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指的是要突破校企逐漸表面化的現狀,充分發揮企業與學校各自的優勢,通過創辦校企合作教研室和“雙師型”教師團隊等形式,將企業的實踐培訓經驗和學校的教學資源深度結合起來。同時,學校和企業對于學生的實習管理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確保學生能夠在企業實習之中嚴格完成實習任務收獲專業技能與知識,并使理論知識能夠被理解并運用到實踐之中去。
參考文獻:
[1]湯杰.民辦普通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訓教學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10):29-30.
[2]梁君麗.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27):3-4.
[3]王維坤,溫濤.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出路——以遼寧省民辦高校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4(01):75-78.
[4]徐俊,覃亮,梁濤.一課雙師制教學模式的構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1):114-115+118.
作者簡介:
楊子剛,男,長春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