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玉
【摘要】無論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還是在人類的其他學習領域中,動機都是決定學習者是否愿意為學習過程付出精力,能否一度既往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的關鍵因素。作為英語教師,更要理解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本文在對動機基本知識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激發(fā)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19-02
一、引言
無論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還是在人類的其他學習領域中,動機都是決定學習者是否愿意為學習過程付出精力,能否一度既往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英語教學中的重大研究課題。
二、動機的定義與分類
羅伯特·加德納和Wallace Lambert將動機分為工具動機和融合動機,這種劃分方法與Harter的內外動機之分相似。
工具型動機強調外語學習的實際目的,如閱讀資料, 參加考試,獲得某種必要的資格,提高受聘的可能性等,是把外語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
融合型動機是指學習者有與目的語文化群體相結合的愿望,他們希望同目的語人群進行交流,期望參與或融入其社會生活,甚至成為其中一員。
Robert Gardner 和 Wallace Lambert的實驗結果表明,受融合型動機驅動的學習者要比受工具型動機驅動的學習者所取得的學習成就更大,而第二語言學習的成敗又與工具型動機密切相關。總之,大多數(shù)學習者都是在兩種動機的共同驅動下進行學習。
三、激發(fā)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方法
1.使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英語在我國是一門外語,學生對它自然會有陌生感,而且英語對于高中生的實用性和意義不像日常生活中運用的母語那樣顯而易見,英語對他們而言仿佛純粹是由一個個字母符號組成的,學生們看不到符號背后代表的意義和文化,所以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吃力很枯燥,最終失去英語學習的熱情。只有認識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們才會有興趣學習英語。因此,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通過考試,更是為了開闊視野,增加求職砝碼,甚至與國際接軌;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欣賞英語語言之美,從而增加學生對英語以及其中所包含文化的興趣。
2.設定明確、合理的學習目標
調動學習動機不僅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使學生保持這種興趣,促使其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xiàn)既定目標。如果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并且該學習目標極具吸引力,那么學生一定會盡全力去實現(xiàn)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可分為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短期目標可使教師與學生看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進步,但全面的長遠目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也是不可忽視的。《英語教學論》(武海燕,058)中談到,有長遠目標的學生更容易教。明確、合適的學習目標既有利于教師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這是因為學習目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他們所應達到的學習水平,促使他們向該目標前進,還有助于教師對學生以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出恰當?shù)脑u估。
3.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
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直接受益學生,使學習者成為更為獨立的語言使用者。此外,良好的師生關系會激發(fā)學生與教師合作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更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語言學習最基本的動機是其提供了一種交流的方式(Littlewoods,53)。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力向學生植入真正的交流需要,例如日常問候。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使其掌握聽、說等語言技巧。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仿真語言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設計一些具有真實性的課堂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主動性。
4.合理使用教材
課堂教學在學生英語學習中起著主渠道作用,而教材是為教學目的服務,是教學的重要資源。“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材料的興趣,”布魯納說。教師應將教材與實際相結合,以提高其實用價值,而不是機械地照搬書本。而教學材料應當是與學生有關,并在學生的興趣水平之內,讓學生看到活動對其有個人意義和益處。這樣,學生才能感到課堂上學到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將符合他們的現(xiàn)實需要。
5.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高中生總是對一切都持有好奇心并且想要嘗試與眾不同的事情。總是運用同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必定會使他們感到乏味無趣,注意力下降,喪失英語學習興趣。不同的教學方法側重與不同的英語學習技巧,教師應“因材施教”, 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避免單調乏味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水平。
四、結語
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是激發(fā)人們行動的主觀原因,是人們行動的內部動力。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向持久性學習動機轉化。
參考文獻:
[1]武海燕.《英語教學論》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