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少峰
【摘 要】數學的高考分差較大,是高考成功的關鍵學科。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及自身智力水平的差異,學生會遇到學習困難,從而產生“學困生”,本文就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脫“困”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數學“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要求的學生”,面對他們,我們要認真分析成因,采取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脫“困”策略,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1.深入了解學生,摸清成因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卻各不相同。同樣,優秀的學生基本類似,但造成學困的原因卻差異較大。作為老師,應深入細致地去親近、了解學生,摸清學困的原因:究竟是基礎差,知識點無法銜接;還是缺乏學習主動性和恒心,容易放棄;或者是好高騖遠,自以為是,不愿深究而形成停留知識表層,知識點無法遷移;又或源于以往的挫折,對學習數學有陰影。
2.傾注愛心,博取信任
成績的落后很容易導致學困生內心焦慮、壓抑,期望獲得老師的關注。老師應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古語云:愛其師,好其道。所以,通過師生密切的聯系,用“愛”去感化學生,用“行動”去幫助學生:基礎薄弱的幫其夯實基礎,興趣低的激發興趣,方法不對的改變方法,可以讓其感受到溫暖,從而喜歡、親近、信任數學老師,愛上數學課。
3.鼓勵表揚,增強信心
大部分的學困生雖然對學習信心不足,但潛意識里的還存在著強烈的進步欲望,喜歡表揚。恰當的表揚,經常是增強信心的良丹妙藥,但關鍵在于“恰當”,過濫或錯誤的表揚會導致反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油,你是最棒的!”“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讓暖心的表揚成為學困生轉化的催化劑。
4.創造機會,體會成功
“學困生”由于長期的成績低下,多次的失敗經歷,形成了“我不如人”“我學不好”的自卑心理,也對數學喪失了自信。自信心是孩子求知的推動力,而孩子的自信心源于對成功經歷的體驗,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成功體驗非常重要。
4.1創造機會,提供成功平臺
學困生往往存在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過分夸大學習困難。其實,學困生經常也有自己的特長。老師應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在自己優勢領域展示自己,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有特長的學困生機會展示自己特長和亮點——在學習數列時,讓演講好的學困生有課前去收集資料,給大家講“國王與棋盤的故事”;學習“直線與斜率”時,讓喜歡計算機軟件的學困生為大家演示直線與斜率的動畫。創設各種活動,可以讓學困生在自己勝任的領域充分認識和展示自己的能力,經歷成功的喜悅,重塑信心。
4.2選擇合適的榜樣
距離產生美,但過大距離會讓人絕望,學困生需要榜樣,但榜樣的選擇卻有特定的要求。關鍵不能選擇“學霸”,學困生會由于過大差距,產生自己永遠都追不上,而且做不到是理所當然的想法。但卻容易從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學的成功而受到鼓舞。因此,選擇原來基礎較差進步較快的同學為榜樣,讓學困生分析別人進步原因,尋找自己和榜樣間“微不足道”的差距,激勵自己進步。
4.3在自身進步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跟自己比,通過感受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最關鍵讓學困生的進步變得可實現、可發現。結合學困生實際,幫助學生制定一個“跳一跳,就能摸到的目標”——可實現,而且要求目標實現期較短——可發現,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自己的進步,通過實現自我目標來體驗成功。
5.優化課堂教學,促進轉化
5.1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課堂永遠是轉化學困生的主陣地。教師在創設教學情景時,注意考慮到學困生的知識基礎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挑選適合學困生實際的情景來進行教學,讓學困生同樣可以在教學情景感受到學習興趣。
5.2注重新舊知識聯系,提高學習積極性
注重初、高中知識銜接。初中內容顯淺、形象,高中內容深奧、抽象,因此初、高中銜接不到位,就是學困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初、高中知識銜接,是學生順利進入高中數學學習及減少學困生產生的關鍵。應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次反復”方式,讓學困生理解知識生成,在應用中體驗成功。
注重新知識的生長點。數學知識邏輯性、系統性強,而新知識的生長點,也經常是學困生掉落點,老師要善于揭示新舊知識連接點,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遷移、轉化。
5.3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有一類學困生其實學習積極、勤奮,持之以恒,但成績總上不去,原因是他們學習方法不好,不能對信息進行處理,對知識進行遷移,不會反思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為此,我們在給學生補全知識體系的同時,要加強方法指導,讓他們懂得回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善于靈活運用各種方法的能力,做到“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多題歸一”。
5.4掌握反饋信息,精心設計練習
轉化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跟蹤學困生,掌握學習動向,根據反饋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分層教學,分層布置練習,每節課設置最低達成度,讓學困生在課堂中得到發展;加強概念、性質及例題教學,做到低起點探究,深層次剖析,讓學困生明確知識來源、去向,做好板練演示,多做提示,提在“點子”上,“示”在經典、疑難處,然后逐步變形,多次檢測,讓學困生考出好成績;建立個性化學困生題庫:根據學困生實際,將同類型的習題形成題庫,有針對性進行反復訓練,達到重點突破;針對易錯、遺忘點,采用螺旋式、遞進式方式,使其溫故知新。
轉化學困生的過程是長期的,但只要老師們能用心愛護學生,精心改進教學方法,持之以恒,有的放矢地幫助他們,相信一定能讓他們脫“困”。
【參考文獻】
[1]朱德全,易連云主編.教育學概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2]李紅主編,張仲明副主編.心理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