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華
【摘要】腦癱學生多重功能障礙和特殊需要,使得特殊教育學校把“康教一體”作為課程建設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把文化知識的學習、認知能力的提高、運動功能的康復、生活技能的掌握、才藝潛能的開發等有機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場所接受到多個維度的引導和訓練,讓學生在學習中康復,在康復中學習,實現腦癱學生教育和康復“雙贏”的良好狀態。
【關鍵詞】腦癱學生 康教一體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81-02
一、前言
絕大部分腦癱學生都屬于多重殘疾,最為凸顯的是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伴隨認知障礙、言語障礙及學習障礙等。以腦癱學生為主要教育對象的學校或訓練機構在課程設置方面必須要立足學生的這些特殊問題和特殊需要,至少應從兩大方面去進行課程建設,一是基礎文化知識與潛能開發的各類課程,一是身體功能康復的各類缺陷補償訓練課程,兩者的相互融合是促進腦癱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保障。
基于以上的考慮,以腦癱學生為主要教育對象的特殊教育學校應該確立“康教一體”課程建設理念。這里的“康”指的是在沒有單純醫學手段的介入如藥物治療或手術矯正等情況下,只從康復醫學的角度提供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言語治療(ST),輔具介入,此外還包括廣義的心理康復、智力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教”是指作為學校最基本職能即“教育教學”的范疇,具體是指文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習慣的形成、品德的培養、人格的塑造等。所謂“一體”是指康復與教育的有機融合,共同作用于學生,并且交叉滲透,相互促進。
筆者所在的學校廣州康復實驗學校,是一所主要以腦癱學生為教育對象的特殊教育學校,在課程方面遵循了“康教一體”的建設理念,組建年級專業師資工作團隊,劃分年級學段,制定不同學段的核心發展目標,提供“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四大內容,積極推進特殊教育課程改革。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腦癱學生“康教一體”課程建設已初見成效。
二、“康教一體”課程建設
(一)組建“一專多能”的工作團隊
為了更好地發揮一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實行年級長組建教育康復師資團隊。年級長根據課程、工作量、專業技能、個人素養等來綜合確定自己團隊的康復治療師,文化課老師及生活護理師,團隊成立后,年級長帶領團隊成長負責整個學段學生的綜合能力評估,目標制定,“康教一體”課程設置與安排,課程實施與評測等工作任務。教務部門給予指導和支持。此種方式組建的團隊易于團隊成員就團隊的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達成共識,發揮團隊優勢開展工作。
(二)劃分“相輔相成”的學段目標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殊需要,將九個年級劃分為三大學段:低年級學段(1-3年級),中年級學段(4-6年級),高年級學段(7-9年級)。各個學段都有康復和教育教學的側重點和核心發展目標。低年級學段以康復訓練、認知訓練、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主要任務;中年級學段以基礎文化知識,生活自理,品德培養和興趣發展為主要任務;高年級學段以居家生活,社區生活,休閑娛樂、職業素養為主要任務。通過年級學段的任務劃分,把“康教一體”的總目標具體化,提高了目標實現的可操作性和可能性。
(三)安排適宜的教學科目
1.一班系列課程設置:根據智力評測結果將同一年級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學生安置在一班。一班采用普通學校的課程設置,使用人教版教材,并參加區教育局的考試。這樣的課程設置能使學生全面接觸各科文化知識,和健康學生一樣擁有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為部分學生今后能接受高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打好基礎,更為他們融入社會、適應社會、提高生活品質提供了可能與保障。(文化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信息技術、歷史、地理、物理、音樂、美術、社會實踐、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課。醫學康復課程: PT訓練課,OT訓練課,ST訓練課,認知訓練課等。)
2.二班系列課程設置:根據智力評測結果將同一年級中度和重度智障的學生安置在二班。二班主要采用主題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認知能力等,使他們能最大化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增強自我意識,提高適應能力,提升生活品質。(文化課程: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社會適應、休閑娛樂、暢游與律動、韻律誦讀、繪畫與手工、生命教育、電腦基礎、心理健康等。醫學康復課程: PT訓練課、OT訓練課、ST訓練課、社區康復課、輔具使用課、認知訓練課等。)
3.三個學段“康復訓練課”的比重:低年級學段(1-3年級)康復比重為40%,中年級學段(4-6年級)康復比重為30%,都是以PT,OT,ST和認知訓練為核心;高年級學段(7-9年級)康復比重為20%,主要以輔具的靈活使用、無障礙環境的改造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為核心。這樣搭配的比重和傾向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身體特點、心理特點和社會融合等特點。
(四)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
1.醫康類課程:每個班每天的課表中都安排有醫康課程,康復課由團隊的專業治療師帶領團隊文化課教師以及家長共同完成。治療師從專業的角度給出每個學生的康復目標和計劃,并指導文化課老師及家長康復訓練的手段和方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康復服務。課后治療師要布置的康復作業,家長及看護人員要協助學生完成。
2.藝術類課程:為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發現和挖掘學生潛在的藝術才能,學校設置了豐富多彩的興趣課(繪畫、陶藝、信息技術、繪本劇表演、合唱團、油畫、手工制作)。部分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和美術作品曾多次榮獲市教育局、區教育局組織的比賽大獎。學生話劇表演、朗誦、歌唱等節目也多次被邀參加市、區級的文藝匯演,得到了社會各家的贊賞和肯定。
3.社會認知課程:為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我們非常重視社會認知教育,例如:組織學生與周邊中、小學的學生舉行聯誼活動;積極參加市、區級的才藝演出;聯系義工來校聯歡,配合社會企業溫情關愛等活動,這些不僅提供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擴大了交際范圍,更為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堅強、勇敢、樂觀的接受康復訓練和學習。此外我們帶領學生超市購物、掌握交通安全,郵寄包裹,看電影、參觀科技館,暢游大學城,各種形式的旅游等,我們試圖從各個層面為學生將來融入社會做好鋪墊。
4.心理健康課程:腦癱學生除了運動功能障礙,認知水平低下,智力發展遲緩等特征外,他們的情緒、情感、性格、與人交往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對此,學校充分發揮本校心理學專業教師,重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同時注重心理康復與教育教學和體能康復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加強班級管理、開展主題班會、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加強生命教育、開展青春期教育講座,還對有異常行為問題的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等。
5.生活技能課程:專業護理師給學生的生活給予指導和幫助,不僅體現在對住宿生的日常生活護理,還包括給全體學生提供課間護理。此外,她們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的重要任務,例如指導學生清洗餐具,整理床鋪,打點個人衛生,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熱愛勞動,與人和睦相處的思想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聽取治療師的建議,也把康復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學生在學習生活自理的過程中也得到缺陷功能的補償訓練。
6.生命教育課程:學校開展了腦癱學生生命教育校本課題研究,截至目前,編寫了1-9年級腦癱學生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同時為每個班級開設生命教育課。在生命教育課上,學生接觸到一個個充滿生命力量的主題內容。圍繞這些生命教育主題腦癱學生懂得了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品味生命,也學會了感恩,明白了生命的彌足珍貴,更懂得要靠自己的品質和努力去拓展生命的寬度和深度。
三、“康教一體”課程實施成效
“康教一體”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首先從學生的教育和康復層面來看,學生在自己的認知層面掌握了更加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在興趣和潛能方面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康復方面,實現了在學習中康復,在康復中學習的良性互溶。其次從教師和治療師的發展層面來看,在團隊的引領下,大家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康教一體”課程建設過程中,大家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最后從學校的層面來看,學校“康教一體”的辦學模式初具規模,課程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四、結束語
“康教一體”的課程建設理念能結合腦癱學生的自身特點和特殊需要,把文化知識的學習、生活技能的掌握、才藝潛能的開發、認知能力的提高、運動功能的康復等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康復,在康復中學習,實現教育和康復雙贏。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是重中之重,是學生發展的綜合載體,只有建設好合理的課程,完善行之有效的課程實施策略,聚集配套的外圍力量,“康教一體”才不會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落實在具體的課程中,讓學生受益。當然,隨著經驗的積累,信息化教學的快速發展,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康教一體”課程建設將會逐步深入和完善,并緊跟時代的步伐,為更多腦癱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全禮.關于我國特殊教育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8(05):28-31.
[2]楊中樞.培智學校校本課程的意義、內涵與開發[J].現代特殊教育,2018(11):19-21.
[3]柏佳麗.培智學校生活適應性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8(21):86-87.
[4]林開儀.英國培智學校基于課程標準的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5]劉嫣靜.新課標背景下培智學校課程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現代特殊教育,2018(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