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鎖 王蘇 秦子政 歐珊 陳文略
【摘要】學困生是指在學習上較為困難的學生,本文以兩所學困生比例較多的農村學校的學困生為研究對象,觀察其學習環境情況、從學困生角度問卷調查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訪談教師影響學困生學習的原因。最后分析安順市農村中學學困生形成原因。
【關鍵詞】農村地區 安順市中學 學困生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2018年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貴州省安順市農村中學學困生原因調查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00-01
一、研究問題
安順市相對于貴州省其他地級市來說教育發展較為落后,農村中學學困生較多。以安順市農村中學學困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二、影響因素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1]
在農村學校學習環境中:由于學生成績普遍不高,學生缺乏學習競爭力和學習意志力;學校教育設施不夠完善,學生學習興趣低;學校教學管理不足,學生學習嚴重懈怠。在農村家庭學習環境中:家長文化素質不高,無法對子女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很少和孩子交流與溝通,教育認知落后,為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2]學生學習無法及時鞏固;家長并不能意識到知識鞏固的重要性,放縱孩子玩耍,學生學習漸漸落下;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對子女的學習狀況不了解,甚至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叫來幫助做家務,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導致學生在家里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3]
在農村家庭中,家長的文化素質不太高,家長教育意識不強,缺乏教育思想,認為學習是學校的事,忽視自己對子女學習的監督權和教育權。
三、方法
(一)調查方式
通過觀察法、問卷法和訪談法研究安順市農村中學學困生形成原因。
(二)調查過程
1.2018年8月下旬到安順地區的兩所學困生比例較多的農村中學——A中學、B中學,觀察學校環境、教學設施等基本情況,并到課堂聽課觀察老師授課和學生聽課情況。
2.問卷調查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的方式和影響學生學習的外部因素。
3.隨機訪談教師關于學困生學習的形成原因。
四、結果及結果分析
(一)觀察結果及分析
1.校園觀察:校園環境良好、學習環境安靜舒適、教學設施完善。
2.課堂觀察:教室設施齊全、教師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學生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課堂紀律良好、課堂學習氛圍沉悶。
(二)問卷結果及分析
1.學生的學習狀態。整理問卷結果,將學生學習狀態分為三類:對學習的態度、對學習的心理情況、對學習的興趣。57%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學習;18%的學生表示能把知識學好,39%的學生表示一直在學習,成績不理想,39%的學生表示基礎跟不上;74%的學生表示對學習沒興趣。
2.學生的學習方法。45.71%的學生課堂不做筆記;60%的學生課后不鞏固;77.14%的學生課外不鞏固。
3.學生學習的外部因素。
(1)74.29%的學生表示對上課沒興趣。
(2)學生在不聽課時, 14.29%的學生表示老師會言語鼓勵其學習;11.43%的學生表示老師會課后談話;28.57%的學生表示老師會粗暴批評;37.14%的學生表示老師會不理不睬;8.57%的學生選擇“其他”。
(3)28.57% 在家時能靜下心學習;71.43%學生在家靜不下心學習。
(三)訪談結果及分析
1.教師教齡:83.33%的教師教齡為十年以上。
2.教學方法:66.67%的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為講授法;33.33%的教師使用講授法和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
3.影響因素:66.67%的教師認為與學生的基礎有關;50%的教師認為與家庭教育有關;33.33%的教師認為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關;16.67%的教師認為與學生的學習動機有關;33.33%的教師認為與學習氣氛有關。
4.最大的影響因素:16.67%的教師認為是學生的基礎;33.33%的教師認為是家庭教育;33.33%的教師認為是學習興趣;16.67%的教師認為是學習的氛圍。
五、結論
安順市這兩所農村中學學校環境良好、教學設施齊全、教師隊伍充足。其學困生形成的內部原因是:學生受家庭的影響,學習動機不足;學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是:教師沒有抓住教育機會及時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參考文獻:
[1]張夢蝶,陳迪妹.農村中學“學困生”成因的調查與分析——以溫州市南白象中學為例[J].成才之路,2012(18):2-3.
[2]樊家永.農村中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廣西教育,2015(34):98+100.
[3]張寅,高麗.農村初級中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華少年,2016(12):154.
作者簡介:
薛鎖(1996-),女,物理學(師范類)15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大、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研究。
陳文略(1963-),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和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