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姝穎
【摘要】素質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應試教育”指的是為考試而展開的學校教育,處于這一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行為目的都直接指向了考試,導致初中音樂教學將音樂知識與技能作為課程中心。素質教育則是以學生的素質發育為中心,關注的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素質的綜合發展,促使初中音樂教學走向了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將從挖掘音樂知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從初中生的音樂學習表現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始終堅持積極心理教育準則三個角度分析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與心理學的整合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 素質教育 心理學 整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19-01
現代的青少年從小備受家長呵護與關愛,生活在經濟優渥、物質豐富、醫療條件發達的社會環境之中,所以初中生的身體是十分健康的。但是,學生的身體健康并不代表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因為初中生的心理問題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成長發展。一旦學生產生了不良的心理問題,則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行為活動。由此,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重新規定了健康的定義,認為人們的身心健康才是健康的真正意義。這就促使我國初中音樂教學需要與心理學結合起來,關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做好準備。
一、挖掘音樂知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融合了音樂創作人的某種情感與想法,帶有一定的人文色彩。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不同的音樂作品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欣賞情緒,而這些情緒對于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重要,所以出現了“音樂心理療法”這一保護人們心理健康的教育手段。初中音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音樂知識的心理健康教育優勢,讓學生們嘗試通過音樂欣賞緩解不良情緒,獲得健康的心理感受。
人音版初中音樂教材收錄的歌曲通常都是宣揚真、善、美品質的音樂作品,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比如,我們班的學生從小便習慣接受家人無條件地包容與關愛,導致學生們失了愛別人的能力,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分享、不懂犧牲。于是,我便以《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組織了心理教育,為學生講解了郭峰內心深處對世界和平、人人友愛團結的向往與渴望。同時,我還準備了九寨溝地震災難紀實片,宣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力量,希望學生們可以感受“愛”這種精神的偉大,學習如何主動地愛別人。另外,我平常也會為學生選擇一些情感濃厚、教育意義明顯的音樂歌曲,鼓勵學生通過音樂欣賞緩解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學生感到焦躁、不安時,我會為他們播放輕音樂,用平和、溫柔的音樂曲調幫助學生戒驕戒躁,重新獲得心靈平靜。
二、從初中生的音樂學習表現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自進入青春期之后,初中生就開始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愿意向老師傾訴衷腸,導致初中音樂教師難以理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但是,初中生的年齡較小,心智發育不成熟,所以他們很難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常常在行為中展示內心訴求。對此,初中音樂教師需從初中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行為表現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癥下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因人、因地、因時展開。
就如在《彩色的中國》一課教學中,初中生需用活潑、輕快的語氣演唱本首歌曲,感受創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歌詞中將祖國的山河地貌如同一幅圖畫一樣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但是,在音樂學習中,我發現我們班大多數學生都不能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且對歌曲中的休止符把控不準,更不能很好地體會它的作用,而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己無法突破學習難題產生了焦躁、放棄的情緒。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我從最直觀的中國地圖冊入手講解遼闊的平原、廣袤的沙漠、萬里長江、滾滾黃河,還讓學生們主動分享自己對祖國、對家鄉美景的感情。然后,我還告訴學生他們在音樂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希望他們可以做好心理準備,始終以堅持不懈、戒驕戒躁的精神鉆研音樂知識。
三、始終堅持積極心理教育準則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十分廣闊,研究領域多種多樣,積極心理學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初中生的積極學習心理,以及積極心理對學習的具體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堅持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準則,保護初中生的自信、幸福與快樂的感受,讓初中生在積極心理學的驅使下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音樂教學中,我會盡量以賞識、激勵保護初中生的音樂學習自信,避免他們產生負面心理。就如在《丑末寅初》一課中,學生們欣賞我國京韻大鼓的音樂特色,以及京韻大鼓的唱腔藝術,從而對我國民間音樂藝術產生欣賞之情。在學唱歌曲片段時學生有畏難情緒,京韻大鼓對學生的嗓音條件與藝術感受能力要求甚高,學生很容易產生挫敗感。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自信,我會始終以耐心、愛心與關心對待學生,不厭其煩地指導學生一遍遍學習《丑末寅初》中的唱腔,為學生加油打氣,防止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實踐證明,在我的賞識激勵下,雖然學生的音樂能力水平不高,但是每個學生都十分自信,不管音樂學習任務多難,他們都會微笑面對,從來不說放棄。筆者相信,這種自信的美麗將是初中生一生的財富,能夠讓學生一直用自信笑談成長與人生,享受生活,獲得快樂。
總而言之,初中生會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欣賞具體的音樂作品,從而產生某種情感。這就代表著音樂學科本身也會對初中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必須要將音樂教學與心理教育整合起來,以音樂幫助初中生走出心理陰霾,走進陽光、藍天之下,促使學生產生積極心理,引導學生快樂、幸福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凌娜,任冰潔.從音樂審美心理學角度談初中音樂欣賞課[J].大眾文藝,2013(12):265-266.
[2]苑佳佳.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初中音樂教育課堂實踐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