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柳妹 張文兵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將方便選取的2018年4月—2019年4月該院收治的92例腦卒中患者分為兩組,46例患者僅接受常規治療,另外46例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相應視作對照組、觀察組,比較兩組營養狀況、免疫功能、感染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患者營養狀況TP、Alb、TF、PA指標水平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標IgG、IgA、IgM、TL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感染發生率為10.87%,低于對照組感染發生率為2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20,P=0.036)。結論 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治療能夠更明顯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同時能夠減少感染的發生,有良好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免疫功能;感染
[中圖分類號] R74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2(c)-0145-03
Effect Analysi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RAO Liu-mei, ZHANG Wen-b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Nanping, City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o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2 stroke patient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convenient electio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6 patients received only routine treatment, and another 46 patients receive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which was regard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tritional status, immune function, and infe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TP, Alb, TF and P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gG, IgA, IgM and TLC of the immune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87%,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8.2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420, P=0.036). Conclusio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for stroke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hich has goo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Strok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Immune function; Infection
腦卒中是中老年人群中發生率較高的一類腦血管疾病,因為醫療水平的提升,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漸提高,但存活患者仍會殘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對患者康復產生明顯影響[1]。除了功能障礙,研究還發現腦卒中患者容易并發營養問題,營養及代謝狀況較差,減弱機體免疫力,增加感染發生風險[2]。所以對于腦卒中患者,做好營養干預非常重要,臨床可選擇腸外營養、腸內營養兩種方法,實踐顯示腸外營養對患者營養狀況缺乏良好改善效果[3],腸內營養的應用更為廣泛。該研究以該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92例腦卒中患者為對象,具體分析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治療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將方便選取的92例腦卒中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6例,男25例以及女21例,平均年齡(60.33±10.72)歲,年齡48~76歲;對照組46例,男23例以及女23例,平均年齡(61.22±10.27)歲,年齡47~75歲。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4],得到影像學檢查證實;②有意識障礙和吞咽困難表現,但程度不一;③預計生存時間超過半年;④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符合腸內營養護理治療適應證。排除標準:①腸內營養護理治療禁忌證;②伴有胃腸功能障礙;③合并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④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⑤有溶栓治療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包括血壓控制、抗血小板聚集、腦循環改善、代謝改善、降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
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給患者喂食營養科配制好的混合鼻飼奶,可以根據飲食偏好添加米湯、肉糜、蔬菜汁,每天喂食5次左右,每次喂食量為200 mL。持續治療3周。
觀察組接受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干預,通過鼻空腸營養管喂養,從患者入院2 d開始經鼻空腸營養管泵入能全力,速率控制在80~10 mL/h,總熱量控制在83.6~125.5 kJ,每天的熱量控制在20~30? kcal/kg,期間始終控制患者隨機血糖不超過11.1 mmol/L,如果患者血糖超過11.1 mmol/L,則實施胰島素治療。針對部分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腸內營養初期4 d左右每天保證監測血糖水平5次左右,按照患者血糖水平對胰島素使用劑量進行合理調節。患者病情處于平穩狀態后,可以稍微延長監測血糖的間隔時間。持續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
營養狀況:分別在治療前、治療3周結束后測定兩組患者營養狀況指標總蛋白(TP)、白蛋白(Alb)、轉鐵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免疫功能:分別在治療前、治療3周結束后測定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血總淋巴細胞計數(TLC)水平。感染發生率: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及治療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腸道感染、混合感染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不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營養狀況
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營養狀況指標TP、Alb、TF、PA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指標水平均有升高,觀察組治療后各項指標水平較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免疫功能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免疫功能IgG、IgA、IgM、TLC各指標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指標水平均有升高,觀察組治療后各指標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感染發生率
觀察組治療期間及治療后發生感染的患者有5例,其中2例為肺部感染,1例為尿路感染,1例為腸道感染,1例為混合感染,感染發生率為10.87%。對照組治療期間及治療后發生感染的患者有13例,其中4例為肺部感染,4例為尿路感染,3例為腸道感染,2例為混合感染,感染發生率為28.26%。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20,P=0.035)。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的臨床預后會受到多個方面的影響,其中營養不良被認為是獨立危險因素[5]。處于急性期的腦卒中患者,出現營養狀況方面問題的原因有多種,臨床得到廣泛認同的原因包括以下:①因為患者以老年為主,本身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卒中出現前就可能存在程度不一的營養問題,腦卒中發生后因為損傷認知功能,胃腸功能減退,加上精神上出現的不良情緒,對患者進食產生明顯影響,因而導致患者營養狀況變差[6]。②如果腦卒中嚴重程度較高,則患者機體表現為高分解狀態,內分泌會有失調表現,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會有紊亂表現,早期會表現出負氮平衡。同時腦卒中嚴重時還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減弱患者胃腸蠕動能力,影響患者吸收以及消化能力[7]。③卒中后患者存在吞咽障礙表現,而吞咽障礙是營養不良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8]。④腦卒中患者有意識障礙表現,意識障礙導致患者無法進食,進而引發營養問題[9]。
腦卒中患者早期機體為高分解狀態,部分患者因為存在意識障礙,無法正常經口進食,機體表現出負氮平衡狀態。腸外營養也是營養的一種補充方法,不過因為這一營養供給方法沒有胃腸道的刺激,會引起腸粘膜萎縮,進而會減弱腸道吸收功能,使得患者循環負擔、呼吸負擔更為嚴重,使得機體高代謝狀態更為嚴重,使患者腦功能恢復受到影響。腦卒中患者胃腸道功能完整,所以規范的腸內營養護理治療能夠提供足夠的營養供給,使腸粘膜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得到維持,且不會使消化道的負擔增加。腦卒中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高,以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腸道感染的發生率最高,免疫功能低下在感染中的發生有重要影響,而機體營養狀況和免疫功能有緊密聯系。腸內營養護理治療應用的營養液中含的谷氨酰胺、短鏈脂肪酸能夠使腸粘膜屏障功能得到維持,避免腸道細菌和毒素進入機體中,另外精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等能夠增加淋巴細胞計數,促進T淋巴細胞增殖,使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該研究通過給予觀察組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治療,經過3周的干預后患者營養狀況TP、Alb、TF、PA指標水平分別為(59.68±5.07)g/L、(32.46±4.28)g/L、(1.99±0.46)g/L、(117.18±20.47)g/L,較對照組(54.78±4.16)g/L、(29.33±4.06)g/L、(1.63±0.45)g/L、(108.76±18.97)g/L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類似研究[10]結果具有一致性,其研究中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為(66.38±5.47)g/L、(37.82±4.12)g/L、(0.24±0.02)g/L,均優于對照組(62.59±5.33)g/L、(35.04±4.29)g/L、(0.28±0.03)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該研究觀察組治療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標IgG、IgA、IgM、TLC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早期對腦卒中患者實施腸內營養護理治療能夠使患者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況得到改善,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機體抵抗力。分析是由于早期腸內營養保證了患者能量需求,使腸粘膜結構的完整性、功能的完整性得以維持,腸粘膜的屏障功能得到保護,因而能夠對免疫功能起到良好調節作用,促進機體器官組織、生理功能的修復,所以患者營養狀況也能得到有效改善[11]。比較兩組感染發生情況可知,觀察組感染發生率為10.87%,低于對照組感染發生率為2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4.420,P=0.035),分析是由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治療提升了腦卒中患者的免疫功能、營養狀況,機體抵抗力提升,對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腸道感染、混合感染各類感染有更好的預防作用,提升患者安全性[12]。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接受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治療能夠有效改善營養狀況、免疫功能,且能減少感染的發生,有良好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謝偉.神經節苷脂鈉聯合免疫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腦卒中老年患者血液流變學及NIHSS評分的影響[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9(3):23-25.
[2]? 趙曉鵬,謝穎,李增寧.WS/T558-2017《腦卒中患者膳食指導》解讀[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8,39(12):1368-1370.
[3]? 班碧秀,張勇勝,沈岳飛.個體化腸內營養對2型糖尿病并發急性腦卒中患者血糖及營養指標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9,41(10):1223-1226.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48(4):246-257.
[5]? 程勇,張杰,張L,等.引用該論文.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的腸內免疫營養與腸內營養:系統回顧與Meta分析[J].BMC胃 侵蝕學,2018,18(1):11-16.
[6]? 林亞琴,金輝,余曉峰.改良腸內營養方案對急性重癥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胰島素抵抗狀態及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7):1089-1091.
[7]? 莫哈達斯A,Dashtikhavidaki S.L-肉毒堿及其對非心臟器官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潛在保護作用:從實驗數據到潛在的臨床應用[J].J 我們的膳食補充劑,2017,15(1):1-7.
[8]? 郝小蕊,趙昌盛.腸內和腸外營養支持對早期重癥腦卒中患者血清ALT、SCr濃度變化及并發癥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57(3):80-84.
[9]? DBAS.對"營養支持練習中的腸內營養配方:您的患者是否有更好的選擇?"的響應[J].《美國藥典》臨床實習官方出版物中的營養·腸內營養和腸內營養,2017,32(3):430.
[10]? 張明勤,王丹,武繼濤.腸內營養支持治療2型糖尿病并發腦卒中的臨床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9,15(3):43-44.
[11]? 張宏博,盧蕾,田亞楠.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急性心源性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9,31(1):90-93.
[12]? 金鑫,史穎,袁蓓.添加益生菌的早期滋養量腸內營養對重癥腦卒中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9,31(2):174-178.
(收稿日期: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