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海珊
榜樣教育是一種古老而又常新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勵,其中激勵居第一位。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對于不同的目標存在選擇偏向。優秀人物榜樣形象的呈現會自動地影響個體的目標獲得。當個體在追逐成功時,正面榜樣對他們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榜樣就是一面旗幟,展現著一種風采,昭示著一種理想,孕育著一種希望,代表著一種方向。榜樣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對于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成型的少年兒童來說,榜樣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單向灌輸式榜樣教育效果逐漸弱化,而少年兒童是受到社會思想觀念變動影響最為直接的社會群體之一。如何拓展榜樣教育內涵,創新榜樣教育形式,多層面、全方位地樹立新時期少年兒童學習的先進典型,開展基于榜樣激勵的勵志教育,促進少年兒童個體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成為教育界迫切需要進行研究的新課題。“多榜齊鳴、和美教育、養德正行”模式的培育與形成,就是圍繞小學生榜樣教育而進行的新探索。
天府路小學通過多年教育實踐,形成了“多榜齊鳴、養德正行”的德育模式。這里一種集合多種榜樣資源,展開系列行動,發揮多種榜樣勵人發展的價值效應,而有效開展小學生勵志教育的實踐模式。多種榜樣主要有:生榜(學生為榜樣)、師榜(教師為榜樣)、家榜(家長為榜樣)、賢榜(賢人為榜樣)。
1.生榜:讓學生成為學生的榜樣。主要是以天府路小學“四美八星”和美少年評價體系為操作載體,展開“生榜勵志行動”,引領學生尋找身邊的同伴榜樣,讓自己也成為同學的榜樣。(見圖1)
2.師榜: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榜樣。主要是以“天府路小學教師天鳴獎活動”為操作載體,展開“師榜勵志行動”,引領學生以優秀教師為榜樣,汲取積極向上的力量,也讓教師互為榜樣。
3.家榜:讓家長成為學生的榜樣。主要是以“天府路小學教師教養秘妙分享會”為操作載體,展開“家榜勵志行動”,引領學生樂于與家長共創好的教養方法,也讓家長互為榜樣。
4.賢榜:讓賢人成為學生的榜樣。主要是以“天府路小學小學見賢思齊校本課程”為操作載體,展開“賢榜勵志行動”,引領學生見賢思齊,健康成長。
我們采用“現狀調查——方案設計——分項推進——案例分析——系統提升——反思回顧——模式構建”的研究思路。即,首先結合本校辦學理念,整體設計出“多榜齊鳴”榜樣教育實施方案,分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不同層次對“多榜齊鳴”進行分項實施和推進,跟蹤研究榜樣的樹立、宣傳、學習與強化、反思與檢討等實施環節,對“多榜齊鳴”模式進行反思和修正,再進行宣傳、實施、推廣,逐步有序地梳理實施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進行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優化“多榜齊鳴”模式,形成最終研究成果,提出當前小學生榜樣激勵教育的實踐價值和實現對策思考。
其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在“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和美教育”辦學思想引領下,天府路小學形成了“多榜齊鳴、養德正行” 德育工作模式與特色。
1.規劃先行,多榜齊鳴
從2014學年開始,我校制訂了德育三年規劃,以“理念引領、準則導向、課題帶動、項目推進、環境熏陶、評價反饋”的運行機制,全面實現“和美德育、多榜齊鳴、養德正行”規劃目標。
理念引領,即以“養德生和,正行共美”的理念,引領“和美德育”的實施。
準則導向,即制定并執行《“和美班級”評比細則》,制定多種規范條例,各班制定班訓、班風、班規,配合“細則”操作,多層面立體引領“和美少年”的成長。
課題帶動,即開展“以‘多榜齊鳴模式開展學生榜樣教育研究”課題研究,以科研帶動“和美德育”的實施。該課題2014年成功立項為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并獲“2015年度省級學校德育創新重點資助項目”立項,同時列入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研究項目(德育專項)。
項目推進,即推進“天府吉尼斯”等精品項目的實施,開展系列課程化的德育活動。
環境熏陶,即通過強化學生與校園環境的互動,引導學生發展,如展示學生豐富創造力的“天府吉尼斯”紀錄墻、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精華而布局的“正行道”等,每一處校園文化的設計都是師生共同創作的結晶,它們從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辦學特色考慮,讓學生在校園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和美文化”的熏陶。
評價反饋,即以“四美八星”和美少年評價體系為抓手,評價與激勵學生成長。具體操作上,設計并使用學生評價手冊,記錄“和美少年”成長軌跡;每月評定班級“和美少年”,少先隊對各班進行板報及衛生評比并即時反饋;每學期評定校級“和美班級”“和美少年”,并對獲獎班級及個人進行表彰;每學期通過家長、學生調查問卷以及學生座談,了解家長、學生的真實想法,及時調整、改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2.和美教育,養德正行
學校實施“和美德育”,以“養德生和,正行共美”為理念,致力于創造一種德性與品行并進、德育與美合轍的德育境界,讓每一個學生都置身于美的教育情境,養德于日常,生和于德美,正行于生活,共美于人和,從而擁有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幸福生活。
2014學年,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校以“天府吉尼斯”項目為主要抓手,開展“和美德育”活動,達成了“養德與正行”同魅的育人目標。
我校創設“天府吉尼斯”項目,并非照搬吉尼斯的做法,而是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根據教育教學規律,根據學校課程開發的要求,對吉尼斯精神進行提煉、改造、豐富,并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將其開發成合適學生發展的校本特色課程。
這一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過程,就是激勵學生創設吉尼斯項目,挑戰最高紀錄的過程。其操作是:各班根據“天府吉尼斯”年級項目開展活動,開始為期一個學期的“天府吉尼斯”爭霸賽賽程——前兩個月為練習期和初賽期,第三個月進行半決賽,第四個月進行決賽。
賽前:成立“天府吉尼斯”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教師專題會議,啟動活動,讓全體老師高度認識吉尼斯活動對開發學生潛能的重要性;利用學校宣傳欄做海報,鼓勵全員積極參與;讓學生自報吉尼斯項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目前有學生自己提出的“金雞獨立”“一分鐘記憶”“魔方”“悠悠球睡眠”等20多項目;利用廣播站開展賽前的活動宣傳,講解活動的規則,號召學生積極參加,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初賽: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由班主任和體育課任教師協作進行初賽,決出參加半決賽的五名選手。
半決賽: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年級確定半決賽時間,級長總協調,班主任和年級體育老師共同組織。半決賽從各班五名選手中,決出全年級前三名,準備進行最后的爭霸戰。半決賽進行時,孩子們紛紛以班級為單位為自己班的選手加油,加油聲響遍運動場。這樣的活動,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決賽:每個年級三位選手備戰一個月后,轟轟烈烈的決賽以年段為單位開始了!比賽一開始,級內的班級就開始給自己的隊員加油,因為年級參賽的只有三人,有些班甚至是跨班、跨級給友誼中隊加油,加油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規則體現著“公平”,組織觀賽的全過程又處處體現“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天府吉尼斯”項目中,孩子們的“個性美”在活動中張揚。
賽后,班主任老師采訪一年級的跳繩冠軍王灝民,了解到他從四歲就開始練習每天都要跳600下。老師和班上孩子說:“這種毅力和堅持都值得咱們班所有人學習,包括她自己。”其他家長也表示:“這孩子這么小就有如此堅韌不拔的執著精神,大人小孩都很佩服啊。”看來,小小吉尼斯不僅僅是個爭霸賽,決出了冠軍,還給學生、教師、家長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是“多榜齊鳴”的“生榜”范例。
如此,“天府吉尼斯”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吉尼斯活動,它是獨特的校本課程,是一種注重喚起、目標導向、各美其美、自主超越、展示自我的的五要素教育模式;它不只是一個結果展示,還是一個他育過程,更是一個自主喚起、自主挑戰、自主實現的自我發展過程。
在這一核心項目的推進下,學校繽紛多彩的節慶課程及各美其美的“多榜齊鳴”課程,也實施得有聲有色,有效促進了學生既養德又正行。師生們認真而執著地踐行“和美德育、養德正行”的宗旨,并注重發揮網絡德育教育資源的作用,優化德育思路、手段和方法等,使學校“多榜齊鳴、和美教育、養德正行”的模式成為廣州教育界研究小學德育工作的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