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枝
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而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但是數學閱讀又不同于文學閱讀,數學閱讀不是機械的認知數學語言,它包含了語言符號(如文字、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公式定律、圖表等等)的感知和認讀以及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閱讀是對文本的加工和理解過程,小學數學中不僅有關于數的運算,還有空間關系和邏輯思維的問題。在小學數學中,閱讀能力往往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應用題和綜合與實踐問題等)的必要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閱讀的理性回歸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亟需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1.教師雖意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但對數學閱讀仍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沒有在這方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2.學生對數學閱讀的概念模糊,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真正的去閱讀理解題意,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查閱相關的資料來補充自身知識。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于那些考試無關的知識點,學生很少,甚至是從來不會去閱讀和關注(比如書本上的數學故事),老師不講學生就不會去看。因此,學生的數學閱讀需要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和運用正確的方法指導。
3.家庭教育方面對數學閱讀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家長在指導孩子看課外閱讀時往往以文學為主。
1.增加關于數學閱讀的教師專業培訓,提升專業素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扮演者授業解惑的角色,要把數學閱讀真正落手到教學中去,首先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數學閱讀方面的專業知識。然而,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數學老師并沒有形成對數學閱讀教學的意識,只注重課堂講解和演算過程的演示和推理,而忽略了講授數學語言的重要性。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老師在講課時可以根據上課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一課時,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以及書本的描述動手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也可以老師和學生一起制作,通過動手實踐驗證書本的結論,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閱讀興趣;也可以設疑挑戰的方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學《運用運算定律簡便計算》時,可以速算挑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獲得閱讀數學書本可以獲取知識的內驅力。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數學書也增設了很多知識鏈接和數學家的故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融入這些補充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3.指導閱讀方法,強化閱讀訓練
小學生雖然有著閱讀經歷,甚至很喜歡閱讀,但是并不知道哪一些是重點。因此,數學閱讀需要老師恰到好處的指導,抓住知識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推理,概括,比較,歸納。同時,在指導學生閱讀書本或題干的時候,強調重讀或標記出關鍵字、詞,引導學生尋找書本或題干中的隱含條件,并標明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必要時要把文字轉化為圖形,幫助解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數學書本的習慣。
4.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也歸于生活,因此,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數學,并鼓勵他們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嘗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可以通過要求學生學數學日記等方法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
5.通過舉辦數學手抄報比賽、數學競賽、數學故事比賽等數學活動強化數學閱讀
指導學生搜集相關的數學資料,如數學故事、數學家的故事等等,并引導學生學會整理所收集的資料繪制成手抄報,讀書卡,或者匯編成數學故事,逐步讓學生學會數學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數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6.加強家校聯系,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孩子對數學閱讀理解不深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家長對于數學閱讀沒有一定的認識,所購買的閱讀資料僅限于語文和英語,而與數學相關的少之又少,因此,在學校方面應該做好與家長之間的聯系,讓家長意識到數學閱讀對于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性,為孩子的家庭數學閱讀做出有效的建議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