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梅
微課直觀、高效,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它短小精悍,不拖沓冗長,是集合了以視頻、音頻、文字和圖畫等形式為一體的現代化信息教學策略,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具有可移動的特點。
1.巧用微課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學習者的注意、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因此,面對不同年級和班級的學生,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巧妙設計課堂導入,是激發兒童階段學生好奇心的關鍵。微課具有短小精悍、視聽效果突出、教學資源整合的特點,以微課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直觀性,可以快速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較符合小學數學課堂及小學生的特點,被廣泛用于課堂導入環節。如認識角、平移與旋轉等內容,具有較強的演示性,可在課堂上考慮使用微課導入新課。
2.讓微課成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引路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孩子學習的最好方式,就是教會孩子主動學習,善于思考。數學學習不僅僅是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還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初次學習新知識,他們肯定會對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有很多疑問,也不知道如何把握學習重點。此時的微課,主要是答疑解惑,為學生學習新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掃清障礙。例如,在預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有的學生可能會不理解“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他們會想: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減呢?為什么分母不變?分母相加減行不行呢?面對這一問題,教師課前制作一段“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微課視頻,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將錯誤的想法消滅于萌芽狀態,并借助微課正確理解算法和算理。
3.微課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預先了解知識內容與線索,讓學習更有針對性,學生經過預習后再去聽講,上課時的積極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沒有預習的要強。微課還可以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后鞏固復習,“哪里不會點哪里”。由于學生個體差異,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慢,不懂的地方可以課后去看微課,反復學習,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鞏固,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去尋找更多的拓展內容,從而能有效理解課本知識,突破學習難點,達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1.結合教學實際,制作形式多樣的優質微課
微課制作要求短小精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課雖只選取教學內容中的一個知識點,但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教學時間短,一般為5至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教學內容少而集中,資源構成完整。
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制作微課。小學數學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適合制作微課的內容如:方法過程的演示;講述性較強的知識點,像概念、定理定律等;針對知識難點、易錯點的講解。
微課制作要結合實際生活場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微課可以拍攝很多生活的場景,也可以把生活中的圖片集合起來,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多使用生活實例。尤其對于小學生的閱歷和理解能力都有限,生活化的場景和語音,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如在《分類》教學中,可拍攝一些超市物品分類擺放、生活中的垃圾分類等場景,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類方法及意義的理解。
2.豐富微課資源,為微課教學搭建交流平臺
近年來,很多學校都建有校園網,大部分學校完成了寬帶網絡“班班通”建設,教室擁有多媒體投影設備,教師人人配備電腦。學校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微課資源分享區,教師可以將自己制作的微課上傳到教師交流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這樣既可以豐富微課的資源儲備,又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微課制作技術、技巧。微課教學資源庫的逐步完善必將為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充分利用微課優勢,結合傳統教學,讓教學效果更好
微課沒有傳統課堂系統教學的優勢,因為微課的知識點是以零散、碎片化的形式展現出來,沒有很統一的主線。微課在學習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時就不如傳統課堂優勢明顯,尤其是在小學數學中,知識點的對比和串聯是很重要的,因此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