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養學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器,但是教師的營養學教學反思實踐情況并不樂觀,并且教師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主觀性較強、片面化等問題。為了提升教師的營養學教學反思能力,使營養學教學反思內容更加客觀,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文獻檢索法,使得教師的營養學教學反思完整客觀。未來數據分析能力在食品營養學將可能成為教師新的專業技能。
關鍵詞:營養學;教學反思;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2-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007
營養學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器。當前,實踐中的營養學教學反思存在著單一化,封閉化等許多問題[2]。目前“有效”的營養學教學反思成為教育營養學教學的研究熱點[3]。營養學教學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營養學教學,實現自我認知,促進自我的發展,讓自身的營養學教學技能更好的幫助學生,使學生能夠全面而獨特的個性化發展。營養學教學反思的提出對各國的教育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國外的教育研究學者對營養學教學反思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杜威提倡反省思維,意思是對在某個營養學教學經驗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反復的、嚴肅的、持續不斷地思考[4]。舍恩認為在教師在營養學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有意識,有目的的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將該方法運用在營養學教學實踐中,完善營養學教學活動[5]。埃拜根據杜威的反思理論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構建了一種以反思性計劃為相對起點,反思性評價為重點,反思性營養學教學為相對終點的周期性循環上升的反思營養學教學模型,也稱為埃拜模型[6]。隨著科學技術的急速發展,海量的數據正以指數級增長,教育領域同樣如此。2012年10月,美國教育部提出了“以大數據分析驅動教育發展”的口號[7]。教育大數據日益為教育領域注入了新血液。在此背景下,美國提出了關于教師數據素質的相關標準[8]。美國的學者認為如果教師想要通過學生數據來分析完善營養學教學,那就需要掌握教育數據使用的不同層面。主要有:(1)從數據系統中找到相關的、可用的數據;(2)對數據進行理解。(3)對數據進行詮釋;(4)根據數據分析找到解決營養學教學問題的方法;(5)構建利用數據解決營養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框架[9]。
我國古代,“反思”就等同于“內省”,強調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和對自己的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朱熹在《白鹿洞揭示》中指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等等[10]。主要的營養學教學反思形式有反思日記,寫課堂反思,檔案袋法,教師集體討論法,觀摩和分析法等等[11]。因此,教師的營養學教學反思具有較強的主觀意識。在智慧教育和大數據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出智能化六環節循環式反思模型(見附圖1)。該研究學者認為智能型營養學教學技術不僅要運用在課堂營養學教學,更應運用于營養學教學反思[12]。
營養學教學評價是指以一系列系統的、科學的和專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括鑒別、獲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決策之用的資料、意見和價值判斷[13]。在學科教育中,教育與營養學教學融為一體,因此也稱營養學教學評價。常見的營養學教學評價有紙筆測驗、實作評價、配置型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常模參照評價和效標參照評價。營養學教學評價要遵守的原則有:(1)依據營養學教學目標。(2)兼顧多重營養學教學目標,中學生物營養學教學目標可分為知識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所以營養學教學評價應該兼顧這3個領域。(3)采用多元方法,如口頭報告,調查,觀察,評定量表法等等。(4)進行多次評價,重視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善用評價結果[14][15]。營養學教學評價不僅是要檢測教師的營養學教學,還應該關注學生的進步以及課堂中的感受;不僅要關注教師的營養學教學內容,還應該重視教師在營養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關注,尊重和幫助[16]。
從學校層面來說,學校應該重視在職教師數據素質的培訓。建議學校能夠提供學習場地及機會,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讓數據素質深入教師的營養學教學觀念。從教師層面來說,教師不僅是一名對食品營養學課程熟知的教課者,更是一名研究員。所以,教師應該調整心態,積極樂觀地去應對教師數據素質技能的發展,查找相關資料,參與相關的研討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將該技能運用到營養學教學及研究中。對從技術層面來講,目前缺乏大數據的人才,企業更缺乏既懂在大數據下對食品營養也懂教育的人才。因此,急需懂大數據的人才和懂教育的人才組成團隊,一起研發相關其技術為教育領域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郭俊杰,李芒,王佳瑩.解析營養學教學反思:成分、過程、策略、方法[J].教師教育研究,2014(4):29.
[2][10]安富海.營養學教學反思:內涵、影響因素與問題[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80.
[3]閆艷,程治國.對“有效營養學教學反思”之“有效”的思考[J].教育與考試,2008(3):72.
[4]徐影.教育學考研應試寶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5]康曉偉.論舍恩反思行動的教師實踐性知識思想[J].外國教育研究,2014(4):14.
[6]龍菁菁,楊迎.國外反思性教學研究綜述[J].學周刊,2015(7):7-8.
[7]徐鵬,王以寧,劉艷華,張海.大數據視角分析學習變革——美國《通過營養學教學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解讀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6):11.
[8]楊文建.大數據環境下的教師數據素養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1):102.
[9]劉雅馨,楊現民,李新,田雪松.大數據時代教師數據素養模型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18(2):109.
[11]杜新榮,吳瓊.教師反思方法的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2015(12):43.
[12]程嶺.智慧教育進程中教師教學反思智能模型設計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1):44.
[13]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4]吉貽祥.美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特點及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13(2):52.
[15]蔡敏.美國高校教學評價改革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07(3):88.
[16]彭亮.學生成為教學評價主體的探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6):41.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羅慶華(1960— ),女,漢族,山西汾陽人,高級實驗研究員,研究方向:食品營養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