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星
【摘要】近幾年“核心素養”一詞活躍在各大教育類期刊文獻、書籍和論壇中,教育家和一線教師們都關注著教育改革,不過教育改革最終仍要落實到教材改革和實際教學中去。新版“部編本”教材歷時五年編成,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體例,現已投入使用兩年??傮w而言,新教材體現出的科學性、時代性受到了普遍的認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可行性。本文將以二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對“部編本”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教材進行分析。
【關鍵詞】部編本;小學語文;記敘文;教材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至今已出版并投入使用至三年級,總體而言,不論是課程理念、教學理念、教材結構,還是課文的選篇,新教材體現出的科學性、時代性受到了普遍的認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可教性。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教師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么如何用好新教材便是一線教師所共同關注、探索的事情,本文從文體角度分析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教材,并提出相應教材處理的方法和記敘文閱讀教學建議。
一、“部編本”小學教材“新”在何處
“部編本”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在接受中華讀書報專訪時表示,中國語文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學語文不讀書,讀書少?!皯嚱逃茈y抑制,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在方法上做點改進,希望能有些平衡?!边@里的改進點即新教材的變化,以二年級上冊為例:首先,課文數量減少了,原人教版共40課,新教材精選文質兼美的選文,數量減少至28課,題材豐富,關注學生心理成長,適宜教學;其次,教學類型增加了“口語交際”“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模塊,尤其是“語文園地”欄目里各個小欄目,如“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日積月累”“我愛閱讀”等,基本上都是聚焦“語用”和閱讀積累,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這樣一個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雙線組織結構體例,增強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有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教育者需要站在新課標要求視野下對教材的內容、結構及其功用進行分析,繼而把握具體單元、篇目的實質,最后綜合聯系整體,以整體與部分統一的思路構建語文框架,建立一個語文體系,融合出一個“再認識”的教材。由于新教材中選文主題豐富,題材多樣,本文試圖從文體角度,探討“部編本”小學語文記敘文閱讀教材的特點、內容和教學建議。
二、記敘文閱讀教材的內容與特色
記敘文是小學課文里分布數量最多的一種文體,其六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二年級上冊教材的記敘文選文中,人稱一般以第三人稱為主,且多以記事小短文或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同時記敘文的閱讀和寫作也有緊密聯系,二年級上冊的記敘文表達方式大多是敘述、描寫和抒情,語言特點富有童趣,符合兒童心理,貼近生活,有助于兒童揮舞想象的翅膀,從而促進口頭表達和書面寫話,于閱讀中積淀語文素養。
教材中每一篇記敘文都是經過編者精心挑選的,其特色必然要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理念、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契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聚焦“語用”
葉圣陶認為語文就是語言,他曾解釋:“功課不叫‘語言而叫‘語文,表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要在這門功課里學習的意思?!痹诹x務教育階段,尤其是第一學段,應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祖國語言文字的初步“學得”與運用的積累。記敘文閱讀自然離不開朗讀,而且是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朗讀這一活動可以體現出學生對于祖國語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因為是否正確流利可以看出學生的識字情況,而有感情地朗讀則需要學生理解關鍵字詞句的含義,并融入語境中去,這是一個更高的評判標準。因此,課文習題部分有設置一些活動來增強學生對于詞句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讀一讀,用加點的詞各說一句話”,分別是“披、鼓、露、甩”四個詞,學生在發言的時候可以通過偏旁部首猜測、動作表演理解詞義,還有可能挖掘出“鼓”除了動詞之外還可作名詞,表示一種樂器?!秼寢屗恕防铩白x一讀,照樣子說一說”則列出一些外貌描寫的詞,如形容眼睛有“明亮”“水汪汪”,形容頭發有“烏黑”“波浪似的”,照樣子再想一些形容詞說一說,這也是記敘文中“描寫”這一表達方式的理解、積累與運用。此外,“語文園地”欄目中“識字加油站”和“字詞句運用”也對“語用”有一個集中性的訓練。
(二)人文內涵豐富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二年級上冊的記敘文則兼顧典范性、時代性和人文性。
既有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文化等思想內容的課文,如歌頌民族文化智慧和無私奉獻精神的《大禹治水》,弘揚領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優秀革命傳統文化的《朱德的扁擔》,表現革命領袖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難忘的潑水節》,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學習這類文章時,教師仿佛就已經在學生的心里種下了愛國主義和民族文化自信的種子;也有關注現實、人類與自然,體現時代特點與人文性的課文,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啟發學生吸取其中教訓的《坐井觀天》《寒號鳥》和《我要的是葫蘆》,寓理于小故事,符合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應他們的認知水平,并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將故事世界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因為低年級小朋友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由《坐井觀天》的寓意,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舉例,來實現本故事的指導意義;還有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么》,表現家人之間相互關懷體貼、充滿愛意的《一封信》和《媽媽睡了》。
以上二年級語文上冊記敘文的選文難度適中,十分“接地氣”,與學生的認知發展緊密聯系,保證了教材的可讀性。而且人文內涵豐富,處處滲透著育人價值,保證了教材的可教性。其實二年級的學生無法獨立地分析每一篇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但若教師指導有方,隨文滲透,學生不僅能夠積累語言,還能初步理解語言運用的奧妙,從而在思想認知上得到啟發,情感上也得到升華。
(三)語文素養有機滲透
在“部編本”教材未出版前,大部分語文教材都是一個單元一個主題相對應的結構,這種結構過于提倡人文性,忽略了語文教育教學的規律。而“部編本”課文按照“內容主題”來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其顯性主題,卻不給每個單元冠上明確的主題命名,既淡化了單元主題,又可以將必要的語文要素按順序落實到單元中去。
那么“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上冊中記敘文閱讀是如何落實語文要素的呢?從語文能力角度來說,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較強,語言表達能力在記敘文的閱讀與學習中能有所提升。其實“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記敘文有“六要素”,在教學時可以成為培養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基礎思路,就是讓學生知道說一件事或者講一個故事要有哪些要素,將來龍去脈表述清楚。這樣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成的,學段越高,要求也就越高,需要通過運用一些表達方式來講精彩,進而促進寫得精彩。此外,朗讀能力也是低年級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因為此時二年級上冊除了要求掌握不同句類的讀法,還增加了分角色朗讀,在具體的語境中感悟語句所傳遞的情感色彩,從而帶著自己的感情去朗讀課文。這種能力的訓練在記敘文和詩歌閱讀教學中是比較容易滲透進去的。就記敘文而言,不論是寫人還是記事,都會使用一定的表達方式,當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和描寫方式時,學生可以通過品味其表達效果,結合想象,啟發豐富內心情感世界,讀起來自然有感情。久而久之,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語文素養則會慢慢“熏”出來。
因此教師對記敘文閱讀教學教材的精心分析既是教學活動的一個保證,它直接決定了教學設計的質量,也是教得好的一個前提。
三、記敘文閱讀教材處理
分析完教材后必然是要投入到實際教學中去的,但我認為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環節不可忽視,那就是教材的處理。它是對教材分析的結果處理加工,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從而為教學活動服務。具體處理什么,怎么處理都是需要結合具體內容去思考的。例如我們在進行教材內容分析時,可以依據課程目標做一個取舍,一篇課文可教學的點很多,那必然需要教師結合學段、學情分析來確定教學內容,“面面俱到”有時反倒不是件好事;也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增加,緊跟時代的內容,結合時事變化;還可以進行拓展,在教材中有例子不夠充足的地方可以適當擴展,因為語文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知識,生活中處處皆語文。
此外,教學內容的組織也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教師在處理教材的時候,也要優化組織教學內容及結構,重點突出,循序漸進,使得新知識能夠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積累。因此新教材總主編也說:“‘部編本語文教材的板塊設置比以前更清晰,但彼此融合,綜合性也有所加強。老師們使用教材時,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边@對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也是一種專業考驗。
四、記敘文閱讀教學建議
汪潮在《文體意識、文體特點與教學策略》中闡述了記敘文教學的策略:“把握記敘文的不同著眼點、理解文中語言的含義、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揭示文章的主題、學習文章的表達方式。”以上策略有其合理性,不過二年級上冊的記敘文閱讀教學也許只能做到初步感知、練習階段。低學段兒童要打下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教學重點首先要緊扣教學目標,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到樂趣;接著要落實語文要素,如正確、流利還帶感情朗讀的能力,于閱讀中體會不同句類的語氣。例如《媽媽睡了》要讀出媽媽愛我、我愛媽媽、體貼媽媽的感情;《難忘的潑水節》要讀出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以及領袖與人民團結一心的欣喜;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同時還應注重語用,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文中詞句的含義,能照樣子寫一寫話;最后滲透人文主題可以簡明扼要地點出,不要求學生能獨立總結。這樣積累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再以良好學習習慣輔之,也不失為學生語文素養整體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舒晉瑜.總主編溫儒敏談“部編本”語文教材的新思路[N].中華讀書報,2017-9-20.
[2]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葉圣陶集(第十三卷)[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247.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4]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和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5]汪潮.文體意識、文體特點與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3(3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