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誦讀國學經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經典誦讀為切入點,以身作則,重視課堂誦讀積累,注重誦讀感悟,以讀促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經典誦讀;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10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89
“新課標”提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同時也強調指出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于個人對語文積淀的程度。只有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誦讀積累。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廣泛誦讀積累時,應該激勵學生對國學經典中一些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段落或篇目反復吟誦,盡情享受誦讀帶來的快樂,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一、以身作則,潤澤心靈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想要和學生一起談古論今,激揚文字,教師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萬萬不行的。教師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它有“超學科”的特點,語文教學內容幾乎涉及所有知識領域,這既給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題材,又對語文教師的文化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擁有了經典文化沉淀,就可以在語文教學中信手拈來、旁征博引,讓語文課堂充滿文學氣息,在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和滿足學生求知欲的同時,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對國學經典產生濃厚興趣。
教師自身除了要有淵博的經典文化知識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誦讀技巧。通過積極模仿名家朗誦和參與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水平。教學時,在范讀課文前,應對課文內容、感情、體裁、風格等做細致的分析,依據“因文定調”“依情賦聲”的原則確定文章的朗讀基調,以情真意切、極具感染力的誦讀打動學生的內心,潤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打心眼里喜歡誦讀,進而養成誦讀積累的好習慣。
二、重視課堂誦讀積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為了讓國學經典真正植入學生的生命,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文化血液,我校把經典文化的傳承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堂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國學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紐帶。
(一)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進行誦讀積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娬b讀在學習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課前三分鐘誦讀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養成學生經典誦讀的習慣。只有反復誦讀,對文章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才能在經典美文的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方面達到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
(二)重視課堂誦讀訓練,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段學生“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范讀、讓學生個別讀、分角色讀、男女讀、分組讀等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使學生在力求當堂背誦中領悟到語氣之別,語言之美,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習興趣,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適時進行誦讀比較,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創設情境,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名言警句、詩詞文賦、傳說故事等,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如在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從背誦熟悉的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導入。在拓展升華的環節進行誦讀比較,如在學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時,可以和蘇軾的《喜雨亭記》進行比較,學習作者與民同樂的民本思想。
三、重視課外誦讀積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利用每周一的班會,限時15分鐘讓學生誦讀《三字經》《千字文》《論語》等,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每天利用校園廣播早、中、晚誦讀國學經典,讓學生沉浸在濃厚的經典文化氛圍里。通過長期的誦讀“灌耳音”,讓學生在有意或無意的聽誦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成熟心智,明辨是非,懂得善惡與美丑。開設興趣小組詩歌朗誦課,組織學生進行朗誦訓練,如在對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岳飛《滿江紅》、汪國真《熱愛生命》《跨越自己》等經典美文的朗誦中,讓他們更加自信和勵志,熱愛誦讀積累,養成良好的誦讀積累習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注重誦讀感悟,以讀促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寫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教師應在誦讀的基礎上搭建平臺,引導學生以讀促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教師平時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課本中所學的詩改寫成一個個小故事或寫一些誦讀體會。國學經典中的名言警句、優美段落不斷地在誦讀中被吸收和積累,這樣由讀到寫,以讀促寫,讀寫相結合,將想象到的情境和感受到的情感訴諸筆端,能讓誦讀積累的內容更有效。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經典誦讀猶如一道靚麗的風景,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一片生機和活力,讓我們在重視經典誦讀積累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文化底蘊,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英秀.注重閱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J].當代教育科學研究,2013(3).
[2]劉德夫.在經典誦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J].成功(教育),2016(16).
作者簡介:石艷梅(1984.2— ),女,漢族,甘肅靖遠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張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