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唯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而大多數小學生的作文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細節描寫。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細節描寫技巧,能夠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寫作創作基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提升。本文針對小學習作教學中細節描寫的功能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指導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習作教學;細節描寫;指導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細節是文章的血肉組織,是塑造作品形象的關鍵要素。通過細節描寫,對特定的人物、特征、環境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某一細微現象進行刻畫,從而升華文章主旨,提升作品品質。寫作學習是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事物觀察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與技巧,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
一、小學習作教學中細節描寫的功能
(一)營造獨特的環境氛圍
良好的環境氛圍是渲染人物情感的必要元素。通過細節描寫,能夠將文章的特定場景、人物、肢體動作、語言等進行放大,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內涵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我國著名唐代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通過描寫“孤帆、遠影、碧空、長江”細節景色,使得送別友人的不舍之情呼之欲出,為整首詩奠定了悲傷的基調。雖未表達“不舍”二字,卻將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更好地彰顯了出來。
(二)刻畫生動的人物形象
細節描寫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恰到好處的細節描寫通常能夠使得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為突出,人物形象更為飽滿。以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風箏》為例,通過采用白描寫景、寫人相結合的方式對兒時的過往經歷進行回憶,寫出了我們放風箏的自由自在和傷心,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整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淺近的語言卻能讓讀者如見其人、其景,甚至可以觸摸,而且充滿了童真童趣。
(三)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細節描寫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推動文章故事情節的發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總是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提升作品的感染力。若故事情節的細節描寫得當,就會激發讀者的繼續閱讀欲望,對于作品品質的提高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通過描寫小蝌蚪尋找媽媽的細節流程,表現出每個發育階段小蝌蚪的外形變化,層層遞進,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直到最后小蝌蚪成長為青蛙,這與簡單描寫青蛙的成長過程相比,顯然有趣味得多,更能抓住讀者的眼球。
(四)升華作品的主旨及內涵
細節是文章的“心靈之窗”。透過細節往往能窺視到文章更多的表達意思及內涵,讓讀者對文章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比如《窮人》這一課中,有一段關于桑娜的心理描寫,通過描寫人物的心理旁白,使得人物所要傳遞的思想感情更加強烈,在升華文章主旨的同時,使得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夠更加自然地流露出來,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若是沒有對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細節,記敘文的內容必然相對空洞,如記流水賬一般缺乏生機。
二、小學習作教學中細節描寫的指導對策
(一)從生活中積累描寫素材
創作始終來源于生活。要想寫好作文,小學語文老師就要首先重視對生活觀察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挖掘寫作資源,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首先,學生要具備一雙“愛美的眼睛”,善于發現社會生活中的微小事物,這就要求學生要懂得熱愛生活與大自然,老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積極組織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自然,感受到自然交替、萬物生長的細節變化,培養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情感。其次,要指導學生將實踐過程中留意到的細節及時記錄下來,并在實踐活動結束后進行整理,形成良好的積累習慣,長此以往,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庫。
(二)借助閱讀學習細節的選擇
在一個素材里,可以由很多的細節構成。比如“愛”這一主題,生病時的照顧、生活中的陪伴、困難中的幫助等都能表達“愛”的主題。但是學生即便找到表達主題的事例,也不善于選擇事例中的細節去寫,所以所寫的作文呈現的內容常常就很空洞。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很有必要去指導學生選擇素材。比如《愛如茉莉》這篇課文,是寫媽媽生病,爸爸去照顧她的事。作者并沒有選擇轟轟烈烈的事例,而是通過“買餃子給爸爸吃,吃完再說”“爸爸直奔醫院,而且每天都去”“緊握的雙手,在床沿睡著了”“不肯叫醒,不忍驚醒他”這些細節表現爸爸媽媽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無限美好的愛,這份愛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去品味,理解選擇細節的角度:選擇事例中細微的情節,以小見大,深化主題。
(三)掌握白描的細節描寫技巧
白描與繪畫術語素描在本質意義上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素描是采用簡單的線條或者單色進行繪畫創作,而白描則是采用質樸、真實的語言來進行文章創作。比如在小學語文課文《稱象》中,通過描寫大臣們一邊看一邊議論“這么大的象,到底能夠多重呢”,繼而描寫曹操七歲的兒子曹沖說“我有一個辦法……”通過直接的語言描寫,將七歲孩童的智商與位高權重的大臣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曹沖的天資聰穎形象。
(四)掌握曲筆的細節伏筆技巧
在寫作練習中,采用曲筆的方式為文章埋下伏筆,留下懸念及遐想的空間,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加深讀者的印象。與平鋪直敘的方式不同,曲筆更加強調層層遞進的鋪墊方式,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在細節描寫中,做好層層鋪墊,為后續文章主旨的引出奠定全文基調。比如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通過描寫丑小鴨從出生便因為與眾不同受到鴨群的排擠,為丑小鴨以后的蛻變埋下伏筆,設置重重懸念,讓讀者想要深入挖掘丑小鴨的不同之處,最后歷經艱難曲折的過程,丑小鴨終于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使得整篇文章一氣呵成,吸引讀者一步步去解開“謎底”。
(五)擅用修辭的細節描寫手法
修辭手法是寫作練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修辭手法應用合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作文品質,使得文章更加富有生趣。在實踐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比喻、擬人、夸張、反復等基本修辭手法,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打破單一的、呆板的“模仿式”寫作模式,激發學生的創作潛力,指導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類修辭手法刻畫人物、情景細節,將抽象的內容轉換為生動形象的事物進行表達,增強作文的畫面感與感染力。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老師必須對細節描寫引起足夠的重視,培養學生的細節觀察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準確的細節描寫手法與技巧。通過刻畫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細節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情感變化,讓孩子懂得通過細節的描寫來體現事情的過程,去抒發真情實感,增強學生習作的生動性與邏輯連貫性,提升作文品質。
參考文獻
[1]郭銀香.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細節描寫指導探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7.
[2]陳根榮.于細微處見真情——基于六年級習作指導課《糊涂的爺爺》的細節描寫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7(16).
[3]蔣林玲.論片段訓練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D].蘇州:蘇州大學,2016.
[4]曾文蘭.小學語文教學中細節描寫的鑒賞與練筆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8.
[5]陳陳.小學語文習作細節描寫指導方法略談[J]. 教書育人,2018(25).
作者簡介:羅榮莉,女,1968年生,壯族,廣西來賓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