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科技發展與日俱進,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科學技術在這個時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和集中體現,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國家繁榮昌盛的決定因素。而科技興國的關鍵是人才,因此人才培養是當今時代的課題。毋庸置疑,對于人才培養,學校教育充當著重要角色。知識和能力是人才的武器,所以“綜合提高知識和能力”是當前教育的重心。開發學生的右腦,培養其創新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右腦開發;創新能力;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人的大腦結構與功能
(一)大腦的生理結構與特點
研究表明,人腦容量和潛力遠遠超過人們已有的想象,人腦組織是由140—150億個神經細胞和9000多個輔助細胞組成,重量約為1400克,可儲存4600萬億左右個信息單位,其容量相當于目前世界所有圖書館藏書的總量7.7億冊,而正常人只是發揮了大腦潛力的6%—10%,還有好多潛力需要我們去挖掘和開發。
(二)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
人腦分為左側大腦和右側大腦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存在各自明確的分工,左側大腦負責文字、數據和邏輯思維等,右側大腦則負責圖像、靈感、想象和創新等。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腦中絕大部分潛能還未被開發利用,現在教學主要是靠左腦構建理論知識體系,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開發學生右腦潛能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走出傳統的認識誤區
長期以來,人們大多認為左半球是占統治支配地位的優勢腦,而右半球由于缺乏高級認識功能,所以是處于從屬地位的劣勢腦。受這種觀點影響,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只注重開發使用左半腦功能,而使右半腦功能得不到充分開發和使用,甚至讓其處于休止或半休止狀態。因為人類許多高級認識功能,如與創造活動直接有關的具體形象、發散思維、直覺思維,對空間關系的認識,對復雜關系的理解能力、想象、態度、情感等都集中在右半球,也就是說許多科學發明、創造革新都需要右半球的積極參與,平衡使用和發展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可以使人的聰明才智得以最大限度發揮。歷史上許多偉人、學者都是能平衡使用大腦左右兩半球的人。俗話說左撇子聰明,究其原因就是左右腦齊頭并進平衡發展。日本學者品川嘉也先生在他所著的右腦教育——《使您的孩子更聰明》一書中指出,人們思考問題時,首先要利用形象來動員右腦,為了整理表達思考結果,才使用左腦分管的邏輯和語言,左腦進行熟練性思維,右腦進行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過于注重開發學生左腦而忽略右腦的片面做法,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充分開發學生右腦,讓學生在平衡使用左右兩半腦同時,充分挖掘大腦潛力,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很好培養。
三、開發右腦、挖掘潛力
(一)日常生活中的右腦開發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用左肢體活動,如嘗試用左手拿筷子、打球、寫字,用左腳踢球、踢毽子等,以激活右半腦能量,使右半腦得到鍛煉和運用。讓學生多從事朗讀、琴棋書畫、演講等活動,加強藝術熏陶與感染,培養良好態度和情感,有助于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創新能力。學會每天靜思幾分鐘,這是健腦的最佳方式之一,通過靜思可減少能量消耗,增加兩半腦之間聯系,使右半腦按左半腦方式起作用。
(二)教學中的右腦開發
學校教學活動是開發學生右腦,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學校領導和教師應做到:一是開足開齊課程,改變語數外是大三門,體音美是小三門的偏見,重視實踐活動課及體音美教學,保質保量地完成各學科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全面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陶冶情操,開啟智力和創造力;二是樹立新教學理念,把學生從只重視書本知識為單純應付考試而形成的思維習慣中解脫出來,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學習;三是構建新教學策略。首先,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環境,國外課堂上橫七豎八的現象可能不適合中國國情,但我們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課堂氛圍。寬松的氛圍、和諧的課堂對消除學生膽怯心理,打開他們自我封閉大門,對開發學生右腦與培養創新能力大有裨益。通過音樂暗示、畫面展現、角色表演等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想象與情感,調動右腦參與。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設置靈活多樣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聽、看、讀、寫、討論、操作、演示、實驗等學習過程中,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既運用語言抽象邏輯思維又運用感知、想象、具體形象思維,雙腦并用,有機結合。再次,教師在教學中要巧設問題,開發學生右腦,激發其創新能力,注意問題的角度、難度、坡度、密度、深度,對問題進行多方面思考,允許學生發表不同于書本和老師的獨到見解和想法,培養他們的批判反思精神、問題意識和獨創意識。最后,教學中除了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一詞多用、一題多解、給故事續編、創新作文等學習引導之外,還可以利用課上課下對他們進行一些專門思維訓練活動,如急驟聯想、腦筋急轉彎、異想天開等智力游戲和競賽,從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創造想象能力。
(三)課外活動中的右腦開發
為了開發學生右腦與培養創新能力,教師要全方位為學生提供說的平臺:
一是講成語。使學生有話可說,積累詞匯,增加作文文采。
二是講故事。可以促使學生多讀書,鍛煉學生的記憶力,鍛煉學生的選材和剪輯能力。
三是想象力展示。想象力是智力結構中的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因素。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重要途徑。
四是專題演講。比如“談讀書”“談交往”“談環境”,這項活動可以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培養其創新能力。
五是審美活動。每天一首詩,寫鑒賞片段。學生通過寫鑒賞片段,提高詩歌鑒賞力,提高審美能力,開發了右腦,提高了創新能力。
六是分析人物性格。“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人們生活的教科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分析和鑒賞人物形象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
七是比賽講課文。讓學生比賽導入語,比賽講時代背景,比賽讀課文,比賽講課文,老師作補充。這種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讓他們與豐富的環境刺激相碰撞,可以使其創造才能和志趣得以更好形成和發展。為此,學校除了抓好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之外,還要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外活動,讓學生通過參加校內的唱歌、跳舞、書法、繪畫、體育、朗誦、科技發明等,參與校外的參觀訪問、公益性勞動、社會調查等活動,學生就能從中得到多方面鍛煉和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發學生右腦,挖掘大腦潛力的同時,如何引導他們平衡使用左右兩半腦,科學保護大腦顯得至關重要。讓學生有規律學習、鍛煉和休息,注重勞逸結合,形成良好生物鐘,保證足夠和高質量睡眠,合理安排學習課程,注重學習內容的文理搭配和動靜搭配,對于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大腦機能及其靈敏性、防止大腦過度疲勞等都有著重大意義。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盡快摒棄陳腐的觀念和意識,在教學中大力倡導右腦革命,積極開發學生右腦,把學生培養成為富有時代精神、勇于創新的更加聰明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宋延紅.中職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右腦開發[J].內蒙古教育,2018(14).
[2]王翌.右腦開發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現代交際,2013(5).
附 ? 注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快速記憶法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CJYC18251349)
作者簡介:梁磊,女,1971年生,河南淅川人,華中師大漢語言文學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