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舉
摘要: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效益。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該方法主要的研究對象為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成本,應用該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業成本。但是根據實際情況可知,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成本比較高。目標成本法是一種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有效克服作業成本法的一些問題。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逐漸被摸索出來,這一管理模式主要是將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科學的融合應用。本文對“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進行了研究分析,對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具體融合應用進行說明,旨在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關鍵詞:目標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 企業 融合應用
一、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介紹
(一)目標成本法介紹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常見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主要以市場為導向,關注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成本與產生的利潤。該方法在產品成本與利潤的超前性管理中主要是根據市場實際情況以及產品的構造以及功能等預測產品的市場價格。企業在應用目標成本管理法時,會在產品的設計研發階段綜合各方面實際情況確定目標成本,之后再對確定的目標成本進行具體分析。
(二)作業成本法介紹
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也十分常見,這一管理方法的核心思想為:企業產品產生的作業,作業實際消耗的資源。作業成本管理對生產過程涉及的間接成本與直接成本一視同仁。并且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會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擴大產品成本的計量范疇以及核算范圍。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成本核算的精確性與可靠性。在企業成本管理中作業成本法的優勢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能夠優化作業鏈,能夠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以及能夠促進成本核算質量的提升等。但是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作業成本法內在機理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作業成本法的實際操作比較復雜,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比較大。如果企業的生產規模與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那么作業成本法的工作量就會進一步增大,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此外,作業成本法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相互配合,但是在部門與部門之間在協調方面比較困難。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最后,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屬于事中控制,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終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優勢
與單一的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相比“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該模式是兩種成本管理方法的融合,在融合過程中綜合了兩種方法的優勢,彌補了各自的缺陷,最終達到“1+1>2”的效果。
首先“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實現了從企業作業與工序兩條線并進的成本控制。在企業成本管理中作業成本法主要以企業作業活動為基本的成本控制環節,目標成本法主要以生產工序為基本控制環節,這樣必然使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缺陷,而“目標—作業”管理模式能夠將其有效結合。同時目標成本法能夠在彌補作業成本法的缺陷。在企業成本管理中作業成本法操作比較困難,成本管理成本比較高,工作效率較低。而目標成本法通過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能夠有效提升作業成本法工作效率。
其次,“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能夠對成本進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目標成本法確定成本控制目標這就是成本事前控制。作業成本法根據企業實際作業情況進行成本核算,并且對作業成本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根據對比的差異結合實際情況對企業作業鏈進行優化。
最后,在“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中,作業成本能夠為目標成本提供財務信息。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目標成本法主要采用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對企業后續成本進行核算,在實際的核算工作中不能對成本具體指標進行分解,從而影響成本管理效果。而作業成本法能夠層層分解目標成本,從而為目標成本提供更加精確全面的成本信息,提升企業成本管理的科學性。
三、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實施原則
(一)保證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的滲透
“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能夠保證成本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在實際工作中嚴格遵循全過程成本控制原則。首先,根據市場變化以及產品實際情況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預測,在產品設計與研發階段運用目標成本法確定目標成本。之后對目標成本進行詳細分析,從產品所需零部件至產品實際作業進行層層分析。
(二)堅持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融合
“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在實際實施時要嚴格遵循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全面結合的原則。將兩種成本管理方式的管理理念以及實際工作方法融合起來,應用到企業產品生產全過程之中。除此之外,在“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實際應用中要找到該模式開展的切入點與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以此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三)實施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動態管理
企業運用“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要嚴格遵循管理動態控制原則,賦予“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主動性。結合實際情況對成本控制的潛在影響,以及影響成本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并且在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控手段,防止不良影響產生。在事中控制時要對企業生產成本控制情況進行關注,重點關注成本偏離情況。嚴格遵循動態管理原則能夠及時發現并且解決成本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四、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實施步驟
(一)對產品目標成本進行明確
“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在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實施時,可以以目標成本法成本確定工作思路與實際工作方法。但是要注意,預期成本需要根據市場實際需求和產品實際情況,運用作業成本法進行預測。之后,運用作業成本法分析企業作業活動,對產品消耗作業進行詳細分析,并且在外部價值鏈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定位,積極與企業上游的廠商與下游的廠商建立友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價值鏈成本。最后,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運用目標成本法對作業產生的內在原因進行詳細分析,之后根據成本動因盡量減少企業不增值作業,以此控制企業成本。
(二)制定產品成本計劃
在企業成本管理中要結合現實情況進行產品成本計劃的制定。在“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下,產品成本計劃的編制主要有兩種:一級編制成本計劃法和分級編制成本計劃法。第一種編制方法需要企業的各個部門共同參與,主要由企業財務部門主導完成,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中小型的企業。第二種編制方法主要是由企業生產車間進行車間成本計劃表編制,編制完成之后統一送往企業財務部門,最后再由財務部門進行匯總。
(三)對目標成本進行分解并落實
企業產品成本計劃編制完成之后要對目標成本進行分解和落實。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目標成本分解主要有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企業總部對已經確定的目標成本進行分解,主要分解到企業的各個部門與企業的各個生產單位;第二個步驟是企業的各個部門接到成本目標之后根據具體的作業鏈對目標成本進行分解。具體來說,要對產品的實際性能以及具體構造進行分解,分解完成之后還要對作業活動的成本控制目標進行明確。
(四)作業成本的分析控制
在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目標成本的動態跟蹤以及調整離不開作業成本。企業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要定期開展目標成本信息報告與作業成本信息報告的編制,并且運用作業成本法開展產品生產成本的核算。在作業成本核算完成之后,根據產品生產涉及的作業環節對作業成本進行分配。
五、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企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綜合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成本管理作為企業重要的管理工作,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所以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本文研究分析了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融合應用,首先對兩種成本管理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后對“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優勢、原則進行了說明,最后重點分析了“目標—作業”管理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
參考文獻:
[1]劉士佳.企業目標成本與作業成本的融合應用[J].中國商論,2017(34):77-78.
[2]游然.作業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的融合研究——以食品飲料企業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