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啟發式作為一種教學思想,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無論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離不開啟發式。同時,啟發式因其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到現在為止已經被國內外的教學實踐所接受,它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獲得同步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啟發式教學;方法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啟發學生用新思路解決數學問題
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應該把大部分的精力與時間都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注重引導學生,教師要幫助學生始終處于自覺、積極地心態之中,聚精會神的進行學習,新型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穎的教學理念,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提取教學精髓,根據教學實踐活動融入自己想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加深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教育觀。教師應根據新課改大綱的要求,提綱挈領,細致分析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訓練,啟發學生分析教學內容,采用新思路解決問題。例如,小學生在學習三位數的乘法時,教師要讓小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一位數、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破對三位數的計算,理解“用乘數百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末位與百位對齊”的結論。教師可在課堂上讓小學生進行練習: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這樣,學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數的乘法計算要領。
二、精心提煉教學問題
小學的數學有較強的系統性,為此,對于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師要求小學生進行溫習,使學生將基礎知識把握得更為牢固,有舊知識作為基礎小學生才可以成功地學習新知識。學生學習新知識變得更加簡單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啟發點,掌握數學問題之間的重要因素,能夠有效地啟發和正確的指點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清晰的知曉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關系,鍛煉學生積極探討新知識,逐漸產生數學知識的體系。當小學生對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要在學生細心思考之后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考問題的思路。
三、創造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
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他的權威性堅不可破。而學生處于被接受的狀態,他們很少有自由學習、主動學習的機會,他們只是接受教師所灌輸的課本知識,沒有經過自己的大腦加工。長此一來,學生不敢想,不敢問,而啟發式教學重視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通常情況下,在教學過程中,主角是教師,主體還是教師,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抑制,學生的積極的學習方式被磨滅。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評價和進一步引導中獲得了反饋信息,學生根據這些反饋信息調整自己的狀態,強化正確的觀念,改正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
四、善于抓住提問、啟發的最佳時機與方式
教師應把握住這個度,有的問題可能是無用的,這樣不僅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反感的情緒,這些都使教學變得更加的無趣。當然多數問題應該在備課時就要有總體設計,一定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個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一下是易是難。因為教師課堂提問是連接主導和主體的紐帶,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也會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為了回答問題也會積極思考,從而達到了發展思維的目的。對于不擅長提出問題的同學和那些基礎底子薄、膽小害羞的同學,一旦提出問題,教師應當夸獎其勇氣,進行鼓勵,然后再幫助其理解問題,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喜歡提問但總是找不到重點的同學,教師要做到不取笑、不挖苦,而應當平和的對其進行主動的啟發。
五、啟發學生質疑問難,發揮其主體地位
古人認為:學習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有所疑問,發現簡單的問題可以幫助其獲得小的進步,發現復雜的問題有助于其大的進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切實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學會質難問疑。使學生在不斷地創造中學習,全面的發展學生的素質。例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首先讓學生回想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圓也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接著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教師補充完善各組的思維方法。
啟發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的要點:a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問。b創造質疑時機,讓學生好問。c要引導學生,讓學生會問。d要提供時間,讓學生想問。E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多問。
六、加強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當今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引導他們不斷在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的中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牢固的記在心里。這樣,學生在學習就可以在構建中靈活的應用知識,而不是呆板的記住書本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呢?可以增設數學實踐課;開展小調查和小課題研究;開展數學實踐能力競賽;辦數學實踐應用小報等活動。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實踐,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最大限度的減少課堂中教師的講授,滿足學生的自主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天舒.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華章,2014(03).
作者簡介
遲海靜,本科學歷,任教于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哈拉海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