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摘 要: 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堂的調整與改革,“教學藝術”的運用必不可少,其顯著的陶冶功能、轉化功能、諧悅功能及調控功能有助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分析教學藝術及其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從導入藝術、語言藝術、提問藝術、機智藝術和多媒體演示藝術五方面提出具體應用策略,旨在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實效。
關鍵詞: 教學藝術 大學生思想政治課 運用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性,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廣大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將教學藝術更多地融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使政治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思想政治課。
一、教學藝術的含義
教學藝術就是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隨著對教學效果的追求,教學藝術的使用和研究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在西方,對教學藝術的思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他在《雄辯術原理》中把雄辯與藝術聯(lián)系起來,對二者進行闡釋,是教育史上發(fā)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驅。在此之后,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一書中說道:“教學論(didactic)是指教學的藝術。”
不僅在西方,中國古代教育學家很早就開始對教學之道的研究,如《學記》:“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這些在廣義上也被看作對教學藝術的思考。
二、教學藝術的功能
1.陶冶功能。除了對課程重視程度不高、師資隊伍質量不高、教學評價方式缺乏等原因外,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從而降低教學效果。因此,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讓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師生教與學的質量,正是教學藝術的陶冶功能的體現(xiàn)。
2.轉化功能。教學的實質是引導學生把人類已知的科學真理轉化為學生的真知,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知識轉化過程中,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通過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高質量地完成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任務。
3.諧悅功能。古典文學家、文學評論家吉爾伯特·海特在《教學的藝術》一書中說:“如果我們不能獲得一聲出自內(nèi)心的笑,那么這一天的教學就白費了。”教學雖然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但教學的趣味性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師與課堂教學相適宜的輕松的形象、幽默的話語等,都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好地保證教學的進行。
4.調控功能。教學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tǒng),正確使用教學藝術能夠使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等教學手段之間配合更密切,使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更緊密恰當,使教學內(nèi)容的信息傳遞速度和強度更有效,使學生充分吸收所講授的知識。
三、教學藝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作用分析
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堂的調整與改革,“教學藝術”的使用必不可少,其具備的陶冶功能、轉化功能、諧悅功能及調控功能有助于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增強。
1.有利于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一般以教科書為基礎,更多地使用灌輸?shù)姆绞浇淌诘赖隆⒎o、經(jīng)濟、政治等內(nèi)容,容易導致教與學脫節(jié)。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最佳途徑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學藝術”。
2.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想政治課的內(nèi)容,一方面與時政經(jīng)濟結合緊密,比較嚴肅,另一方面和文化哲學關聯(lián),比較抽象,這就要求教師巧妙地使用教學藝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充分發(fā)揮教學藝術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有利于實現(xiàn)教師的角色轉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師講授,學生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被割裂。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就要強調以學生為本,把教師的角色由教書匠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而要成功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藝術的應用顯得非常重要。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等教學手段經(jīng)過教學藝術的加工整合,讓學生自然地被生動形象的教學吸引。教師不用擔心自身角色發(fā)生轉變而影響教學質量,正確地應用教學藝術,教師哪怕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也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藝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為使教學藝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地發(fā)揮,可以通過以下五個方面的策略運用達到。
1.導入藝術。教學導入藝術的實質是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良好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思想政治課的導入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是回顧舊課內(nèi)容導入,以便鞏固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并且可以鏈接思想政治課程章節(jié)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順學習內(nèi)容的邏輯關系,更有利于學生在此基礎上理解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二是新聞熱點導入,思想政治課與時事政治結合緊密,相關教學內(nèi)容理論與當前的社會熱點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三是多媒體演示導入,即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有利于氣氛的渲染,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強學習效果。四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即通過展示實物、播放音樂視頻、演繹小品、情景模擬等形式實現(xiàn),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快速進入學習角色。
2.語言藝術。教學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要“武器”。思想政治課闡述的概念、原理、觀點都存在嚴密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并且主要通過語言媒介使學生達到受教育的目的。所以,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水平,在課堂上更好地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化知識理解和陶冶學生情操等作用。另一方面,語言藝術的使用要符合思想政治課的要求,如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形象、簡明易懂等,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授課語言經(jīng)過認真組織、反復推敲。
3.提問藝術。“提問”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課不僅是前后聯(lián)系緊密的知識體系,而且與現(xiàn)實社會、國內(nèi)外時政相聯(lián)系,因此,思想政治課的“提問”比其他學科涉及的內(nèi)容更廣泛、更突出。思想政治課的“提問”應該在強化問題意識、提高針對性、注意寬松課堂構建及及時解答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和內(nèi)容“提問”,如既可以結合前后知識關聯(lián)提問,又可以結合社會熱點提問,還可以與提問方式相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4.機智藝術。思想政治課教學既是師生雙方的互動,又是一個復雜又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的個性、認識差異導致教學過程中時有偶發(fā)事件發(fā)生。這就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控課堂。一是隨機應變排干擾,即教師對于課堂上“不和諧”的因素迅速做出針對性的處理,同時保證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二是幽默救氣氛,思想政治課是嚴肅的,但這并不代表與幽默無緣,有時恰恰是這種幽默能給學生如沐春風的感覺,使課堂教學更為活躍,效率更高。三是因勢利導化難題,在處理偶發(fā)狀況時,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特點,利用并調動積極因素,化解難題,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四是引喻驅疑云,思想政治課中有一部分是比較抽象深奧的內(nèi)容,在講授過程中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消除學生學習的畏難情緒,保持學習興趣。
5.多媒體演示藝術。多媒體藝術的運用十分符合思想政治課的要求,使課堂煥然一新。一是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視頻等展示,能將靜態(tài)的教材“動”起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思想政治課堂生趣盎然。二是多媒體技術將時政、時事引入課堂,能很好地解決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與教材的滯后性之間的矛盾,從而實現(xiàn)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三是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夠更好地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擴大政治課的信息容量,啟發(fā)學生思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綜上,教學藝術有其強大的實際作用和藝術魅力,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思想政治課的認同,增強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對教學藝術不斷應用和探索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教學樂趣,讓教師生涯更加豐富多彩,更有利于教師形成職業(yè)認同感。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藝術的內(nèi)涵及四個“一點”要求[J].上海教育科研,2011(7).
[2]Gilbert Highet. The Art of Teaching[M]. Methuen & Co. Ltd, 1951.
[3]梁杏.教師課堂教學的十大技能[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19.
[4]方元山.課堂教學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9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立項研究課題《廣西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立項編號:2017SZ0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