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紅
摘 要:新課程標準多次強調學生的重要課堂地位,全新的思想教育理念儼然被廣大師生接受。然而從學校的實際教學效果來看,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局面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嚴重阻礙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如何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將生澀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形象化,成為每名地理教師亟待改善的現實性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生主體;地理教學
以往教學模式是教師按部就班制定課程目標,占用課堂大部分時間來傳授理論性知識,學生只顧埋頭做好筆記,對學習效率的提升起不到任何實質性效果。倘若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更談不上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最終使地理課堂呈現填鴨式的教學局面。本應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反而變成機械式的流程,地理教學實踐活動變得毫無趣味可言。為了有效發揮出學生在地理課堂的主體地位,本文從發揮課程的趣味特點、挖掘教材的潛在知識,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和靈活轉變師生的角色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發揮課程的趣味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當學生正式邁進高中的門檻后,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量越來越多,要想讓學生對地理課程充滿探索研究的動力,最重要的是將生澀難懂的知識變得趣味性,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和體會地理知識的無限魅力。其實學習熱情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條件,直接影響到學生自主能力的發揮情況。總的來說,學習熱情也有直接和間接的顯著區別,課程內容和課堂實踐活動歸納為直接動力,例如:在學習《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這部分內容時,課程內容十分貼近實際的生活情況,學生更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探索鉆研;相反課堂活動效果就是間接動力,盡管學生對課程內容缺乏學習興致,然而這些內容恰巧是升學考試的重點,學生自然會產生繼續學習的興趣。相對來說,趣味性和新鮮性是地理課程的主要特點,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知識素材,無形之中完善間接興趣存在的不足。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知識的趣味特點,適時適當放大課本中的潛在的趣味知識,將核心知識點巧妙融合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只有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才能更好地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二、挖掘教材的潛在知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與其他的基礎性學習明顯不同,高中地理知識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圖像,除了常見的景觀圖示、分布圖示等,還有帶有思考和啟示意義的漫畫圖示。教師要明確意識到地理圖像的實際應用價值,充分利用圖像直觀呈現的優勢特點,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事物的空間、地域分布規律,才能全面掌握各個知識點的潛在的聯系。由此可見,在地理課堂教師要利用圖像將學生的注意力凝聚起來,使他們能夠愿意參與到整個實踐教學活動,才能切實發揮出自身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學習《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這部分內容時,簡要分析山西煤炭和能源基地的優勢特點,再引導學生思考國內外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同,文字的敘述和表達顯然是枯燥乏味的,教師就可以穿插各種不同的圖形以及多媒體視頻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找到能源結構產生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有感性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多元化的討論形式賦予地理課堂生命力,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獨立找尋答案的綜合能力。
三、開展多元化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課外實踐活動是高中地理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主要是有些知識概念并不能夠完全在課堂中認識,這就需要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將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化,打破學生只能在課堂掌握知識的局面。新課程標準多次強調學生課堂主體的重要性,然而高中階段課業負擔壓得學生喘不過氣,幾乎沒有多余時間可以用來探討研究,課外活動使學生的身心不再過度緊繃,在放松的狀態下更能真實全面理解知識點,在實踐中也培養學生從發現、分析到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避免出現以往傳統課堂教師講、學生記的尷尬窘境。除此之外,地理學科有許多需要學生進行實際調查的課題,以往教師都將這部分內容作為選修活動,簡單布置并不做出過多的要求,學生便不會多花時間和精力用來真正的實踐操作,動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實質性的落實,這對學生收集、分析資料起不到任何指導和幫助。值得注意在開展的實踐活動環節,教師不要過度干預學生的課外活動流程,要放開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知和解決,他們的為人處事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四、靈活轉變師生的角色,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近幾年來,社會更需要的是全方位復合型人才。為了盡快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各大院校陸續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然而長期以來受固化思想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依舊會占用課堂大部分時間傳授知識,整體教學質量并未得到顯著性的提高。由此可見,教師務必要重新定位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明確意識到教師并不是課堂的主宰者,作為地理課堂的組織者要適當放手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主討論得到想法一致的答案,再通過驗證得出探討的答案正確與否,教師千萬不要直接告知所謂的正確結論,這會嚴重打消學生探索求知的動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適當給與學生輔助,也不完成讓學生過于放縱自己。只有靈活轉變師生間的扮演角色,才能使彼此間的互動變得充滿意義。在教師闡釋具體觀點和結論時,依舊是占據地理課堂的主導地位,在學生進行討論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就從傾聽者轉變為主導者,教師和學生彼此間要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切勿將自己固定為單調的主導者或組織者,給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帶來重重地阻礙。只有建立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愿意投入到快樂學習生涯中。
五、結束語
在高中地理課堂要想更好地發揮學生重要作用,需要徹底改變以往死氣沉沉的填鴨式課堂局面。新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有效改變尷尬的現狀,使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最大程度釋放出學生的思維天性和探索欲望,進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創新實踐的綜合實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彼此間要建立友好平等的關系,只有效發揮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培養創新人才的戰略目標,進而促進地理教育事業的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賈金輝.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研究[J].中國培訓,2016(22):212.
[2]袁沖.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激發[J].內蒙古教育,2016(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