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師富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整本書閱讀”成為當前社會的先進教學模式。“整本書閱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而且學生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寫作能力,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解決對策
高中學生面臨高考壓力,難以靜下心來閱讀書籍,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中存在很多弊端,難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經典課文也未發揮教學價值。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筆者基于教學經驗,提出了閱讀教學策略,希望能提供給相關教師借鑒意義。
一、利用節選文的優勢,把握整本書閱讀的起點
在語文教材選文中,單片課文展示的是故事情節的某個局部特征,正本書籍是一條信息鏈,屬于點與點間的緊密鏈接。教師通過以“單篇課文”作為突破口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點與點之間的聯系中探索故事發展脈絡。譬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課中,教師若基于教材內容講述,整本經典著作將缺乏內涵。作為《紅樓夢》的故事片段,教師應將二者相聯系,通過該文章來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當教學注重分析“賈寶玉”、“林黛玉”的語言、人物的性格特征時,選文的教育價值收獲非常少。“林黛玉進賈府”在《紅樓夢》中屬于經典故事,借助林黛玉的角色讓大家了解了賈府的人物關系,屬于整部小說的重要線索。教師可以將“林黛玉進賈府”與“劉姥姥進榮國府”、“劉姥姥進大觀園”等故事相比較聯系,使學生了解賈府的人情世故、建筑特征,在不同的章回中閱讀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見,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處理兩者的關系,用“整本書的閱讀起點”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營造活潑的課堂環境,生成整本書閱讀的方式
提升閱讀效率,在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譬如在《魯濱孫漂流記》書中,教師應先提出問題“哪些因素能使一個人在島上生活28年”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個問題應在課堂中貫穿始終,推動學生依據教師的問題探索。課文能使學生充分沉浸在故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還應發揮“讀寫結合”的優勢,使學生閱讀后能熱愛寫作。當教師細致分析股市情節后,可以抓住寫作契機的優勢來引導學生仿寫部分股市情節。通過經典名著小說來仿寫,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
三、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延伸整本書閱讀
課堂的閱讀時間有限,大量的閱讀時間難以在課堂上實現。由此可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下積極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課外閱讀屬于課堂閱讀的延伸。為了使“整本書閱讀”具有良好的環境氛圍,語文教師應與學生溝通閱讀,確保了解整本書的情節脈絡,在課文教學中更具邏輯性。教師應提示閱讀效率,在親歷中整合優化教學資源,達到理想化的教學目標。教師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為學生講解閱讀優質文學的優勢,譬如當“林黛玉進賈府”課文講解結束后,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閱讀熱情,與學生共同完成整本書的閱讀。教師的閱讀質量能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教師應給予學生豐富的自習時間,引導學生根據本文來發表個人對“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四大家族衰敗”等內容的簡介,為學生呈現個人的讀書筆記,給予學生參考借鑒價值,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難點時可以與教師積極溝通交流。為了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繪制《紅樓夢》中人物關系的思維導圖、賈府的建筑圖等,幫學生整理疏導文中的人物關系,使學生在深度閱讀中獲得啟迪。《林黛玉之仙境之謎》是劉心武老師的作品,能幫助學生認識林黛玉的另一面,開拓學生的視野,獲得更多的學習收獲。又如在《朝花夕拾》一課中,教師鼓勵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撰寫個人感悟,同時認真點評學生的閱讀感悟,該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基礎、學習環境不同,其閱讀體驗也具有差異性。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將人文關懷滲透于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完成閱讀,用包容的心態鼓勵學生不同的閱讀選擇,防止較多的閱讀限制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某些學生喜歡冒險,熱愛神秘的書籍,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推薦經典、積極向上的閱讀作品,典例為國外的閱讀名著與小說,學生通過選擇熱愛的書籍,能夠根據個性化理解來完成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模式,有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教師應為學生推薦積極向上的文學作品,使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建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以《紅樓夢》閱讀活動課型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8(7).
[2]覃正科.在薄弱高中推動整本書閱讀芻議——以番禺區石北中學為例[J].少男少女,2017,1(18):42-44.
[3]佚名.高中外國名著整本書閱讀研究[D].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