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怡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觀念深入人心。素質觀念要求教師應當以人為本,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因材施教是以人為本教育觀念的基礎。本文闡述了因材施教教學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教學的實踐方法,并且根據實際例子探究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因材施教;教學策略;差異性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這句話正好可以反映出學生的特點。學生由于成長環境不同,會造成性格、學習能力、自制能力等的千差萬別。教師若采用統一且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利于能力高的學生突破自我,更不利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小學語文是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應當注意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信心,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
一、學生的階段性差異
(一)低年級兒童的特點
低年級兒童剛進入有組織的學習階段,他們性格活潑、生性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方式處于初級階段。他們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直接的。針對于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教師應當更多地采取游戲和互動的方式進行授課,利用視覺、嗅覺、觸覺等的直觀刺激,引導學生學習語文。
例如《影子》這一篇短詩,意在讓學生了解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關系。雖然這篇短詩的語言活潑生動,但是單純的依靠朗讀和背誦無法讓低年級學生理解詩中的含義。所以,教師可以帶領同學,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共同到操場上做“踩影子”的游戲,這樣學生才會興趣十足,而且通過實際的感受,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二)中年級兒童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前期學習的積累,中年級兒童學習的注意力和自制力已經有所提高。在這一時期,隨著學生生理和心理素質的發展,學習能力也逐漸提高。與此同時,在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綜合影響下,中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出現了過渡性的轉變。首先,學生的記憶方法由原本的死記硬背,即機械性記憶向意義性記憶轉變;其次,學生的思維由原來的表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在這一過渡階段,學生更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三)高年級兒童的特點
高年級的兒童,其注意力、記憶力和邏輯思維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他們已具有事物本質和事物內在聯系的初步感知。同時,通過學習和練習,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在為高年級學生授課時,要注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觀念和意見。
《大瀑布的葬禮》是以保護環境為主旨的文章。其語言和描繪手法以議論為主,與初中年級的文章有較大的區別。教師在教授這篇文章的時候,針對于高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應當先將學生分成小組,在正式授課之前,先讓學生收集有關此文章的資料,并且提前熟悉課文,意在幫助學生拓寬知識,也可以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二,在授課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幾個問題,例如:文章題目中“葬禮”的含義、瀑布原來是怎樣的、為什么瀑布會逐漸消失、從文章中得到什么啟示、從實際生活出發,探討如何保護環境等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過程,學生們都可以各抒己見,讓學生獨立思考。
二、學生的興趣差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學習中,興趣可以說是最大的驅動力,而學生的興趣又大有不同,表現在各個方面。例如有些同學討厭枯燥乏味的文字,卻喜歡有趣的圖片和畫面,針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課本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另外,有些學生不喜歡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在學習時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針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游戲,帶動其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學習知識。
以《夸父追日》這一課文為例。《夸父追日》是一則流傳千百年的神話故事,其中具有深刻的內涵,而這則課文的教學難點就是讓學生們理解其含義,并能激勵自己學習夸父的精神。針對學生的興趣不同這一特點,教師只依靠課本講課,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帶領學生觀看《夸父追日》的動畫,并且在觀看過后,請同學們分段朗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升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從表象揭示內涵,深刻理解文章。
三、學生的能力差異
學生在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他們對于同一篇課文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為了使學生都達到標準水平,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把文章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成多個層次,提出不同的問題,并且提問相關的同學,在評價學生時,也要根據這一差異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認可學生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鼓勵學生。這樣既可以照顧到所有程度的學生,也可以提高差生水平。
四、結束語
階段性差異是小學生的主要差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能力是學生培養的主要目的。教師能夠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并且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因材施教,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關鍵。“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語文水平都能達到標準,為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芳.小學語文教學的因材施教策略探尋[J].教育界,2018,(13):71-72.
[2]桂志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意義及策略[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5):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