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琳 岳玲真 田睿軒
摘 要:《怦然心動》是美國著名兒童作家文德林·范·德拉安南創作的一部長篇青少年小說。小說中講述了女主角朱莉和男主角布萊斯的初戀與成長的故事。作者在《怦然心動》中塑造了多個性格鮮明、獨立自主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將簡要介紹作家背景,小說內容,主要人物并對作品中的幾個主要女性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并發掘人物形象所體現出的女性意識。
關鍵詞:怦然心動;轉變;獨立;女性意識
作者簡介:趙若琳,女,1998年10月15日出生,河北省保定市人,學生,就讀于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岳玲真,女,1997年2月22日出生,河北省衡水市人,學生,就讀于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田睿軒,男,2000年5月18日出生,河北省唐山市人,學生,就讀于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6--03
一、作家背景
文德琳·范·德拉安南(Wendelin Van Draanen)兒童文學,青少年文學作家,編劇,1965年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一個普通家庭,創作早期受美國著名幻想文學大師雷·布拉德伯里《蒲公英醇夏》的影響。她創造了一系列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其中《薩米凱斯》系列小說于1999年榮獲埃德加·愛倫·坡獎。2001年小說《怦然心動》出版,并于2010年改編為由羅伯·萊納執導的同名電影,電影受到了廣泛好評的同時也讓小說《怦然心動》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二、內容簡介
小說的英文名稱Flipped十分巧妙,具有雙關含義。中文譯名“怦然心動”表明了小說是關于男女主人公都為對方感到怦然心動的初戀故事,而flipped一詞還具有反轉的意思,暗示了文中男女主人公對于彼此情感和態度的反轉,同時也是兩人在情感天平上局勢的反轉。小說采用雙重敘事手法,男女主人公以獨白的方式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展開對同一事件的敘述。故事的主線圍繞著女主人公朱莉和男主人公布萊斯展開,一切始于女主人公朱莉·貝克即將升入二年級的假期。朱莉在開學前終于迎來了她盼望已久的新鄰居洛士奇一家,而她剛一見到與她同齡的鄰居家小男孩布萊斯·洛士奇就被他的外表所吸引,怦然心動且深深地迷戀上了他。而朱莉的過分熱情卻只是讓布萊斯感到難堪,只想要盡快擺脫她。然而不巧的是,他與朱莉成為了同班同學,朱莉的糾纏讓他十分厭惡但他又無法擺脫。這種狀態持續到了初中,直至一次雞蛋事件讓情況發生了逆轉。朱莉一次偶然地發現布萊斯兩年來一直將她送給他們家的雞蛋扔掉,而原因居然是洛士奇一家因為她家的院子臟亂懷疑她的雞蛋有沙門氏菌,可布萊斯這兩年卻一直沒有直接拒絕她的雞蛋而是偷偷丟掉。朱莉開始發覺布萊斯并不像他外表所呈現的那樣完美,他的自私怯懦令她感到失望。而與此同時,布萊斯卻深陷對于朱莉的愧疚之中,相對于朱莉對他的糾纏而言,他更加無法忍受朱莉對他的冷漠忽視。而在外公的引導下,他也開始發現朱莉與眾不同的魅力。
三、主要人物
除了對男女主人公形象的生動塑造外,小說中其他主要人物對于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朱莉的父親羅伯特·貝克是一個充滿細膩心思,有責任感的畫家,他為了給有智力障礙的弟弟提供最好的療養環境犧牲了自己家更優越的物質條件。在朱莉迷戀布萊斯的時候,他沒有強硬的指責朱莉,而是溫和地提醒她“總體大于部分之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小說結尾,布萊斯轉變了他的認識,徹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朱莉并沒有意識到布萊斯的轉變,仍舊因為她傷害到自己的自尊無法原諒他。這時也是朱莉的父親給了布萊斯一個機會,讓朱莉原諒了他。
而同樣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人物還有布萊斯的外公切特·鄧肯,切特不僅是指引布萊斯走出迷霧的引導者,也是最后推動朱莉和布萊斯都愿意向對方敞開心扉的關鍵人物,同時也是推動布萊斯母親認清她丈夫真正面目的推動者,切特可謂是這部小說的線索人物和靈魂人物,直接引導著故事的導向。切特看到報紙上報導朱莉在梧桐樹上不肯下來的新聞后找布萊斯詢問朱莉的情況,布萊斯坦誠地表示朱莉總纏著他,令他厭惡。而切特卻說他非常欣賞朱莉,認為朱莉是難得的“有骨氣”的人,他提醒布萊斯要注意到朱莉與眾不同的閃光點,珍惜朱莉對他的感情。之后在布萊斯不敢承認自己這兩年來一直將朱莉給的雞蛋扔掉的錯誤時,切特告誡他現在的選擇會影響一生,要做正確的選擇。他一步步引導著布萊斯重塑正確的價值觀,讓他發現朱莉的與眾不同之處,也讓他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直面自己的情感。四、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小說對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是一大亮點,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飽滿,性格多樣,但都具有獨立的人格魅力和很強的女性意識。下面本文將分析幾個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剖析人物形象所體現的女性意識。
(一)朱莉——彩虹般絢爛的女孩
“我們當中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但是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像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后,會覺得其他人只是浮云而已。”[1]這是書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話,而其中“像彩虹般絢麗”無疑是對女主角朱莉最合適的評價。她是聰明靈動的,從小她就展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過人的機智,科科高分且總被老師當作范例在課堂上表揚。她可以從容地與父親和布萊斯的外公討論永動機,而布萊斯只能在一旁傻站著對永動機毫無概念;她是愛憎分明的,見到布萊斯的第一眼就怦然心動,“只看了他一眼就失去了理智”[2];而對于討厭的“情敵”雪莉,朱莉則稱她為“陰險毒辣的長舌婦”,并在她糾纏布萊斯時毫不手軟的將她拉扯開;她是善解人意的,在了解了家里因為要負擔有智力障礙的叔叔的療養費而窘迫后,她沒有任何不滿與抱怨,反而對于擁有有擔當的父母而感到幸運。
但最令這個人物突出的則是她的“骨氣”——源于內心的獨立自主意識和反抗精神。對于朱莉來說,最寶貴的就是那棵梧桐樹,爬到樹的頂端她看到了最美的風景,也終于理解到了父親所說的整體大于部分總和的意義。當梧桐樹要被砍掉的時候,她執著地坐在樹上跟下面一群成年人對抗。為了她心中的美好,她所珍視的東西,義無反顧地去反抗,去爭取;朱莉出于好心將自己養的雞產下的雞蛋送給布萊斯一家,布萊斯一家卻因為朱莉家院子臟亂,雞蛋可能有病菌為由讓布萊斯回絕朱莉。可布萊斯因為不知如何開口而選擇偷偷扔掉朱莉送的雞蛋,直到兩年后的一天被朱莉發現。這深深地傷害到了朱莉的自尊,而自尊是朱莉的底線,當布萊斯觸碰到了她的底線,她立刻扭轉了她對布萊斯的態度,她開始反省自己對于布萊斯的迷戀是不是正確的,她也很快發現了布萊斯其實是自私而懦弱的,完全不值得自己對他的迷戀。[3]相對于很多女性在感情中依附于對方,完全喪失自己的立場和底線而言,朱莉作為一個在思想上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初中女孩展現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和思考能力。在感情中,即使朱莉迷戀布萊斯,她始終也是獨立自主的,她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和立場,沒有因為對布萊斯的迷戀喪失了自己的判斷和思考;當她了解到了家里因為不得已的窘況無法修繕院子時,她絲毫沒有埋怨,而是自己承擔了修整院子的工作,這對于一個小女孩來說是一項艱難的工程,但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家庭的體面,她從未想過要放棄。朱莉身上閃爍著女性意識的光輝:她敢于反抗,獨立自強,不依附于人,有原則有底線,不會在感情中一味地妥協,無論何種情況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也正是朱莉展現的獨立人格與堅毅品質才塑造出了這個人物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
(二)琳內塔——叛逆的女兒
洛士奇一家與貝克一家是鄰居,但洛士奇一家的家庭氛圍總是緊張壓抑,充滿矛盾的,與貝克家開明的家庭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琳內塔的爸爸里克總是喜歡用輕蔑的語氣指責貝克家:臟亂的院子,破舊的房子,不務正業的一家人。而媽媽帕特斯也總是會附和他,弟弟布萊斯則只是會順從。在這樣一種家庭氛圍中,琳內塔成為了這個家里最不和諧的因素。在對待很多新鮮事物和貝克一家上,她有著與父母截然不同的態度。母親在看到貝克兄妹在樹上玩耍時告誡她這樣做太危險,不要像貝克兄妹一樣爬樹,琳內塔則會非常不耐煩地回復“再說吧”;她將貝克兄弟叛逆的樂隊名分享給母親,母親完全無法接受并指責貝克兄弟沒家教,她則十分喜歡這個名字并無奈地試圖解釋名字的內涵;父母一再地指責貝克一家不體面的時候,她辯駁,她反對。她看似“叛逆”,但更多的是她厭惡父母只重視表面,對孩子充滿控制欲。她喜歡貝克一家,與貝克家年齡相仿的兩兄弟是好友,她欣賞他們的音樂,欣賞他們的音樂態度。當十分重視表面的父母指責貝克家種種不體面時,她與父母爭吵,但一次又一次的不對等的對抗讓她更多的是失望,對父母虛榮自大,古板保守的失望。
而日益尖銳的矛盾也最終在一次對抗中爆發。媽媽帕特斯扭轉態度邀請貝克一家來家中做客,琳內塔在晚餐時播放了貝克兄弟自己錄音制作的音樂,除了父親里克尖酸刻薄地暗諷他們不學無術外,貝克兄弟贏得了眾人的贊賞。而晚餐結束貝克一家走后,爸爸里克再一次詆毀他們是“毒販”,是靠不正當的手段掙來的錢買的錄音設備。琳內塔對父親的失望情緒累積到了極點,她當著全家人的面指出了父親的傲慢與狹隘,而里克無法忍受女兒的不敬動手打了她。而這一次激烈的矛盾爆發也更加凸顯出來琳內塔與家庭的矛盾不是青春期子女與父母的短期文化碰撞,而是兩種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熱愛新鮮事物,享受自由,獨立且富有反抗精神的琳內塔的“逆反”性格也就成為必然。
(三)帕特斯——失望的妻子
在小說《怦然心動》中,人物的認知轉變是一大看點。朱莉從一開始盲目的迷戀布萊斯到發現布萊斯的內在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樣光鮮亮麗;布萊斯從一開始對朱莉排斥厭惡到發現朱莉擁有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這些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認知轉變都是在思維方式不斷成熟,價值觀逐步形成,得到正確價值引導的結果。而作為擁有二十年穩定婚姻和兩個孩子的母親帕特斯對于丈夫和婚姻的認知轉變則更為艱難和不易。這種轉變則是基于帕特斯在婚姻中的不依附于丈夫的獨立人格和平等的地位。
在小說的開篇,帕特斯有著與丈夫一致的價值認同:他們都十分厭惡鄰居貝克一家臟亂破舊的房屋院子,對貝克先生畫家的職業充滿不屑。但在布萊斯外公切特向他們解釋清貝克一家是為了給貝克先生有智力缺陷的弟弟提供最好的療養環境而生活窘迫時,帕特斯對貝克一家的態度扭轉,而她的丈夫里克卻依然對他們一家抱有偏見,但她并沒有順從于丈夫的想法,而是決定邀請貝克一家來家中共進晚餐。丈夫敷衍不屑的態度讓她不滿,但她這時還沒有完全地否定這段婚姻。晚餐過程中大家提到了貝克兄弟的音樂,帕特斯提起了年輕時的里克也對音樂感興趣,也曾是樂隊的一員,我們能夠從這段描述中看到帕特斯心目中丈夫樂觀積極的形象。可在與貝克一家的晚餐結束后,里克對貝克兄弟進行詆毀,對女兒的言語反擊施以暴力,這讓她徹底地在對于她丈夫的認知上發生了轉變:她的丈夫里克已經從當年那個對音樂感興趣,充滿活力的青年人變成了現在偏激消極,自私狹隘的中年人。小說結尾處貝克夫人對朱莉說,帕特斯好像二十年來第一次認清了她丈夫是一個怎樣的人,從這不難預見洛士奇夫婦的婚姻走到了盡頭。這是洛士奇夫婦婚姻的失敗,但也是帕特斯的勝利:作為一個獨立女性,在婚姻中與丈夫享有平等地位,不依附于丈夫,在與丈夫價值觀發生沖突時不選擇一味遷就,而是堅定的直面沖突,勇敢的結束錯誤的婚姻。帕特斯的婚姻是失敗的,但她作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女性體現的對于自身價值的追求卻是值得探討與學習的。
四、結語
小說《怦然心動》中塑造的朱莉、琳內塔、帕特斯等女性形象都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及反抗精神,體現了她們作為獨立個體對于自身價值的追求。她們敢于發聲對抗權威,捍衛自己的利益;她們追求平等,自尊自強,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從不依附于別人;她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念,追求自己的幸福。這種基于獨立人格的女性意識使得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更富魅力且具有社會意義,值得我們探索、學習與借鑒。
參考文獻:
[1]胡晶.從美國影片《怦然心動》看成長中的人性美[J].電影文學,2013(21):113-114.
[2]周天.從電影敘事學角度分析《怦然心動》[J].大眾文藝,2013(07):213-214.
[3]樊曉燕.美國電影《怦然心動》中的女性意識解讀[J].電影文學,2014(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