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石板灘位于成都平原與龍泉山之間的丘陵地帶,是當初“五大場鎮之首”,現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大都是當初來自廣東梅縣、五華縣、興寧縣、長樂縣的移民,使用的也是客家話。本文對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話做了一個比較,運用了統計、分析、比較、考證的方法加以分析對比,理清了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話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也發現了這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
本文全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石板灘及石板灘方言概況;2、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話的比較研究;3、石板灘客家話的現狀及原因。
關鍵詞:石板灘;客家話;成都話;對比
作者簡介:官玉(1998-),女,四川省成都市人,西華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石板灘客家方言。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6--03
一、石板灘及石板灘方言概況
(一)石板灘地理環境及人文歷史概況
石板灘鎮的地理位置是在成都平原與龍泉山系之丘陵地帶,低山、淺丘、平壩兼有。輿地東徑104°16′,北緯30°43′,海拔470~506米之間。鎮境區位處于成都東北面、新都區東南角;境域東與青白江區福洪鄉毗鄰;南與龍泉驛區西河鎮、黃土鎮接壤;西與成華區龍潭街道、新都區木蘭鎮相倚;北與新都區泰興鎮、青白江區龍王鎮傍連。其中98%系廣東籍客家人。
(二)石板灘客家話來源
1.石板灘客家人來源
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五次入川,十幾年間,成都不斷發生大西軍抗清,與殘留明軍對抗,殘留明軍抗清等多場戰爭,造成成都周邊人戶靡有孑遺。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頒發《招民實川》的詔書,以免賦稅的優惠政策吸引外省農民落戶四川,很多來自廣東梅縣、五華縣、興寧縣、長樂縣的移民落戶石板灘。
2.石板灘客家話
石板灘客家人來源于廣東梅縣、五華縣、興寧縣、長樂縣,其客家話來源于此,如今我們知道的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石板灘客家話成都話有了一定的融合,本文主要對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話的詞匯方面的區別做一個對比,從而反映出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話詞匯方面的區別。
二、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話詞匯比較研究
(一)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話詞匯對比
鑒于《漢語方言詞語調條目字表》中的某些普通話詞語和方言詞語以及各方言詞語之間要做到意義上的完全對應比較困難,因此本文在表中所列的某些方言詞語之間,以及它們和普通話詞語之間可能會存在細微的差別。
由于石板灘地處于成都之內,在成都話的包圍之中,詞匯又是很容易受影響的一個要素,所有此二者有很多方面的相同詞,如上表。此二者的最大不同在于,石板灘客家話的詞尾多使用“子”比如:豆瓣子、豬肝子、螞蟻子、魚子、麻雀子、剌恰子、賴子、妹子等,成都話詞尾則多使用“兒”比如:豆瓣兒、貓兒、兔兒、螞蟻兒、曲蟮兒、蒼蠅兒、翅膀兒等。其中,不同的占比為百分之八十九,主要在稱謂等。如下表:
三、石板灘客家話詞匯現狀及原因
(一)現狀
經過調查發現,現在有少部分的老年人只會說流利的客家話,能說簡單的成都官話;多數的青年人既會說流利的客家話,也會說流利的成都官話;一部分客家青少年只能說流利的成都官話,不能說流利的客家話。于是,我們可以發現,石板灘客家話在逐漸的被官話影響,在一個普通的客家家庭中,老年人堅持說客家話,青少年說著流利的成都官話,青年人則對內說客家話,對外說成都(新都)官話。
(二)原因
1、經濟快速發展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都附近的經濟繁榮發展帶動了周邊的鄉鎮,公路、鐵路、鄉鎮企業、經濟開發區等建設使得非客家人的數量急劇增多,石板灘客家人為了發展經濟,為了與外界交流,只能拋棄外人(非新都附近人)聽不懂的客家話,轉而使用成都官話或者新都官話。
2、通婚
由于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眾多的非客家人,客家人在婚姻方面沒有特殊的限制要求,于是這種情況下的通婚,客家女子嫁到外地,非客家女子嫁入客家家庭中,一個家庭中的交流最多的便是使用成都方言或普通話,客家話的使用則減少了很多。
3、教育的普及
由于國家大力推行普通話,在學校的教育中,客家人使用官話來讀書,日常說話則使用客家話,教學內容的增加使得客家人獲得了很多的新的詞匯,比如在物理、科學、化學等方面,客家人就沒有關于這方面的詞匯,大量的新詞進入了石板灘客家語言詞匯系統,有時甚至直接用官話代替。
4、人們心理
通常,石板灘青少年很少講客家話的原因還有一個是他們認為客家話不好聽,在外使用時會感到與城市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會感到自卑,于是平常盡量使用成都官話,以至于達到只能聽懂老年客家人的客家話,但自己卻說不出口的情況。
四、結束語
本文選取了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官話共450條詞語,通過共時比較,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石板灘客家話與成都官話有較大的差異性,但同時又有一些一致性,總體看來,差異性大于一致性。
(二)石板灘客家話受官話影響較大,開始吸收官話中的詞匯,包括官話中的一些特征詞,因此,石板灘客家話方言特征開始萎縮。
(三)石板灘客家人對待方言的態度就如同此時石板灘客家話的萎縮一般,一些人開始輕視甚至放棄客家話。
參考文獻:
[1]蘭玉英.四川客家方言的語音特點及其分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陳世松.四川通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3.
[3]黃伯榮.現代漢語[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黃雪貞.成都市郊龍潭寺的客家話方言[J].方言.1986(2):116.
[5]蘭玉英、閩衛東.涼水井客家話與成都方言的通用詞及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民社科版).2004(3):434.
[6]曾為志.新都客家話與梅縣客家話及成都官話詞匯比較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