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會大環境背景下,對音樂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具有時代性特征。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是地方高校教學轉變觀念的根本,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上進行一系列改革。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專業;應用型;模式
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社會,信息流通發展迅猛,文化更新速度極快,新的文化層出不窮,各領域發展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和機遇。同時,在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對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人才如何更好的服務于基礎教育、服務于文化產業發展,適應社會需求,對高校音樂專業育人過程提出高標準的、更全面的要求,文章音樂專業特指普通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育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相關高校要推動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指導意見中將高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導向到應用上來,強調高校培養人才必須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為地方建設服務,將高校育人目標直接導向社會應用。“學以致用”是育人的宗旨,對于高校音樂專業來講,如何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更好的為地方經濟文化服務,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的發展,是音樂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
一、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地方高校音樂人才培養往往承擔著為地方基礎教育輸送專業教師的任務,因此,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不僅要在專業知識、技能上進行培養,同時更應結合地方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再認識
筆者研究了部分普通地方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本上為培養音樂素養良好、基礎扎實、技能較強,能夠使用所掌握的音樂技能與知識適應社會需求、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具有創新實踐的音樂專門人才等。對于音樂專業而言,固然專業水平越高越好,專業技能越強越好。但是,往往我們會忽略一個問題,就是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會到中小學從事基礎教育,承擔對中小學生普及音樂知識、陶冶音樂文化等任務,這更是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學習之本。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高校把人才培養目標轉向基礎教育所需,畢業生如何勝任基礎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根本。
(二)高校音樂專業教師應用型教學理念的轉變
深化教師對應用型教學的認識,轉變高校音樂專業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高校音樂專業教師往往畢業于專業性較強的藝術院校,很多教師教學的重心還單純的放在能演唱演奏多高水平的作品上,忽略了學生從教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存在著不了解中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什么樣畢業生的現象,不能結合課堂轉變教學思想。應用型人才培養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轉變教學理念,將“我要教學生什么”轉變為“我教的內容如何使學生會用”上來。另外,應用型人才培養也對高校教師提出了“雙師型教師”的新要求,要求高校教師要具有職業選擇意識和教育實踐意識,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需要教師改進對傳統教育教學的培訓與實踐,加強與中小學和社會有關用人單位的體驗,積累相關的實踐教學經驗,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在課堂、舞臺、科研等實踐中完善高校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無法滿足音樂專業應用型辦學的需求,啟發式和研討式教學方法相結合成為應用型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打牢專業基礎的前提下,提升文化素養,積極探索音樂與相關學科及專業的融合教學,形成新的教學特點。同時,把實踐課程放在重要位置,拓展學生就業能力與發展空間,強化學校和社會用人單位加強合作,通過見習、實習、實踐活動等方式提升學生實踐水平及應用能力。
二、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改革實踐
(一)服務地方,合縱連橫
高等教育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現實選擇,“產學研”合作辦學已經成為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校內與校外教學資源構筑整合,建構新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的重要途徑。校內學習與演練與校外綜合實踐相結合,與基礎教育學校、藝術機構、音樂公司、文化公司等用人單位進行調研,把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加以總結,不斷改進校內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不斷完善培養方案的實施。通過實踐與學習,引導學生對本專業及有緊密關聯的其他領域技能訓練,以市場化的需求為教學原則組織音樂技能學習訓練,打造高校音樂專業的文化品牌。
(二)以應用型為目標,不斷完善課程模塊建設
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的辦學轉型“模塊化”是為了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而形成的。除了通識模塊教育學、心理學、語文、英語、計算機等課程外,還應充實專業基礎模塊,將視唱練耳、樂理、音樂史類等課程內容,結合基礎教育進行內容改革,使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在實踐實訓模塊中,強化鋼琴、聲樂、舞蹈等課程內容改革,加大與教育教學相關內容訓練。同時,通過獨唱、獨奏音樂會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充實教師教育模塊,加大對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與訓練,通過雙師型教師及講座、實踐等方式,強化學生教育教學能力。通過選修模塊,提高學生的強項,突出學生的專業能力。通過不同模塊的相互支撐及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
(三)形成新的評價標準
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科學的評價標準來保障施行,改進原有的課程考評方式,增大實踐考評比例,例如實習的考評,把實習成績和專業課程成績相結合得到最終評價成績。對學生的成績評價,從重結果調整為重過程、重能力、重展演和答辯,按照學習能力、考試評價確定指標。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強調理論指導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擬定評價指標,制定量化標準,按照教學內容、應用及實踐確定評價標準。
(四)模塊延伸教學相長
應用型培養方式的改革與實施,使教學效果得以提高,學生從單純的學習思維轉向應用綜合能力思維,通過過程性考核、能力性考核強調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形成,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帶領學生到中小學去聽課、見習與實習參與音樂教學。通過音樂專業基本功比賽、排練演出等途徑提高學生課堂教學能力、音樂活動組織能力和素質提高,進而推進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三、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意義
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方法主要是發揮高校的教學優勢,與地方音樂市場化建設接軌,構建音樂教學實踐體系,促進“產學研”共同提高與發展,將科研、教學與音樂文化研究相結合,從而更好地推進教育教學的發展,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是高校教學改革中的同行軍,是高校推進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教育“以人為本”的踐行。此外,高校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廣泛,除了地方基礎教育需求外,在社區文化建設方面有著巨大的市場,合唱隊、民樂團、社區音樂培訓等急需大量的音樂人才,為音樂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也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如何能更全面的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高校音樂辦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音樂實踐特點和音樂實踐功能,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大力提升應用型音樂人才改革和實踐是大勢所趨,高校音樂專業將在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改革的路上,越做越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職成[2015]6號文件.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S].2015.
[2]唐海燕.地方本科院校音樂人才培養與服務地方經濟相結合的模式研究[J].藝術教育,2011(08):77.
[3]潘懋元,石慧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探源[J].江蘇高教,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