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雪
摘 要:據筆者統計,我國高等教育院校開設會計專業者多達千家。而財會人員的用人需求相對較小,半數以上城市呈現出財會類崗位供大于求,崗位需求呈現重經驗、重職稱的特點,這對于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基于OBE理念,筆者繪制了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流程圖,最終得出結論:學識精通的專職教師是保證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進而提出“知行合一”給平臺、“工匠精神”鑄大師的觀點,即培養、留住一支學識精通的專職教師隊伍無疑將增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現狀分析;OBE理念;人才培養流程圖;學識精通;核心競爭力
一 會計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曾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結果顯示:
(一)財會人員供大于求。報告顯示,全國十大城市中,推銷展銷人員、簡單體力勞動人員、治安保衛人員等職業的用人需求較大,財會人員、行政辦公人員、秘書、打字員等職業的用人需求相對較小。全國十大城市中,半數以上城市的崗位空缺小于求職人數,缺口最大的前三個職業,財會人員赫然在目。例如上海、沈陽、鄭州、西安、成都就是如此[1]。
(二)市場需求傾向于有職稱的求職者,尤其是高級職稱求職者。數據顯示,市場對具有技術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勞動者的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給。其中,高級技能人員、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較大,分別為2.18、1.97、1.93。而從專業技術職稱看,市場對高級職稱勞動者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長,同期增長11.5%;對初級、中級職稱勞動者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
二 OBE理念導向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基于OBE理念繪制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流程圖之后不難看出:學生被招收進校以后,人才培養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以成果為導向主要體現為崗位導向,通過對目標崗位的分析,得出相應的能力要求、知識要求和素質要求,在這些崗位要求的導向下,教學單位確定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而組織教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活動。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隊伍的素質至關重要。
學識精通的專職教師,足以形成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學識精通”是一種專業人才應該具備的素養要求。“學識”包括:知識、倫理、技能和經驗等,“精通”則不僅要求知識淵博,能夠運用、整合和發展知識,而且需要貫通于實踐,具有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2]學識精通的專職教師,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以及難以模仿性,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目前,許多高校會計專業引進兼職教師,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并提升專業實戰能力。但在排課、課堂監督等方面也存在管理難度,而且兼職教師忠誠度和穩定性相對較弱。
三 “知行合一”+“工匠精神”,培養一支學識精通的專職教師隊伍
教師易得,大師難求。因此高校教師的培養十分重要。
1“知行合一”給平臺
高等院校是一個極具談判能力的主體,對于會計專業專職教師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平臺。會計學院大多與許多企業有實習、就業等協議關系,而這一工作網絡不僅可以方便學生,也可以給教師提供發展的平臺,使教師在教學之余,參與企業的實務工作,可以保證教師知行合一,理論水平和實務水平同步提升。這里最大的難點就是學校管理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但毋容置疑,從教師發展的角度,“知行合一”給平臺是相當有效的。
2“工匠精神”鑄大師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后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后來,清代《兒女英雄傳》中提及“通稱本是教書匠,到處都能雇得來”,隨后教書匠成了教師的一種貶稱。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里的“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3]。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等教育院校開設會計專業者眾多,而會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并不是非常樂觀。高校要保證學科核心競爭力,人才培養質量尤為關鍵。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會計專業專職教師的水平。而培養一支“學識精通”的專職教師隊伍,需要學校給平臺,教師知行合一;同時需要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鑄就大師。培養、留住一支學識精通的專職教師隊伍無疑會提升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 2010-2020 年)[J].交通財會,2010(11).
[2]孫錚,李增泉.會計高等教育的改革趨勢與路徑[J].會計研究,2014(11).
[3]論“工匠精神”[J/OL].人民網,2017-5-25: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525/c143843-2929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