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運游
摘 要:問題情境,是一種信息載體,也是一種信息來源。數學課堂上,對于問題情境的創設,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等內容為指導,以數學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為依據,進而保證問題情境的設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下面,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展開詳細闡述。
關鍵詞: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仍然缺少趣味性、層次性、開放性。同時,存在有效問題情境認知模糊情況,甚至表現出了形式主義惰性問題,不具備問題情境創設責任意識。面對問題情境創設把握不明情況,要積極反思問題情境創設中的現實問題,尋找可行性的問題解決策略,發揮好問題情境教育功能。
一、故事型問題情境,強調趣味性
每一位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聽趣味故事,因而,在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設之時,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引入趣味故事,更利于喚醒學生對故事中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慢慢喜歡上思考問題。對于趣味故事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把握好每一個故事情境引入時機。基于故事情境下,學生們將被新穎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興致勃勃探求課堂新知,集中精力思考課堂上教學問題,解決問題。為更好的實現對故事型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注意在平時生活中積累一些故事素材,以適時的引入故事型問題情境,讓學生始終處于樂學狀態。
以《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一課教學為例,為了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培養學生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能力,可給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故事性問題情境:“有一天,四只小兔子走進了森林里采蘑菇,不知不覺中走到了森林深處,它們太累了打算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剛剛坐下,其中一只小兔子就大喊道:‘看,那個東西是什么?于是,四個人把目光集中到了一個神秘箱子上,開始探索如何打開寶箱。過了好久,它們還是沒能找到開寶箱的鑰匙。”故事講到這里,對學生說:“小兔子們知道這個寶箱的密碼是5564,但是不知道164×31、145×54、214×26、138×34、119×42、227×21哪個才是正確的鑰匙,你能幫幫它們嗎?”在這樣一個故事情境下,學生們將積極展開運算,得到214×26=5564這個正確答案。
二、生活化問題情境,強調接受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還要注意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首先,面對生活化問題情境,學生們能夠深刻感知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價值,進而嘗試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圍繞課堂重難點知識設計生活化問題情境,更易于學生接受課堂所學內容,促使學生真正理解面積、體積等數學概念,不再在數學知識學習中表現出認識模糊情況。再次,在生活化問題情境下,學生們將深入鞏固課堂所學內容,真正理解課堂所學數學知識。除此之外,生活化問題情境,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更利于學生在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下形成內在學習動力。
以《萬以上數的認識》一課教學為例,為了能夠讓學生熟悉萬以上數位順序表,認識萬以上的數和讀法,知道大數意義。可先借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一幅“中國國家圖書館”圖片,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個圖書館的面積、參數量、年均接待讀者人數是多少嗎?”問題提出以后,給學生預留一定時間,鼓勵學生查閱有關資料。通過查閱資料,學生們將了解到中國國家圖書館面積是250000m2,其藏書量是26970000冊,年均接待讀者4886000人次。在這樣一個生活化問題情境下,順勢引出課堂新知。接著,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數位順序表,討論250000、26970000和4886000這些大數的正確讀法。然后,請學生們說一說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大數,正確讀出這些大數。有的學生會想到世界上最大海洋面積是179968000平方公里,還有的學生會想到中國人口是139000.0萬人……學生們將輕松完成對本節課知識點的學習。
三、梯度式問題情境,強調層次性
在數學課堂上,對于問題情境的設計要講究層次性,確保問題設計要有梯度,以激勵班上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循序漸進的對課堂問題展開探究。但是,在梯度式問題情境具體創設時,要注意考慮學生知識背景現狀,圍繞課堂教學重難點,為不同層次學生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基于梯度式問題情境下,學生們將形成內驅動力,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求知方向。
以《小數乘法》一課教學為例,可先以PPT形式為學生呈現“買風箏”情境,直觀展示買3個價格是3.5元風箏的過程。待情境觀看完畢之后,提出下面幾個問題:
1、你能從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根據情境列出算式嗎?
3、可以怎樣計算上述情境中的算式?
其中,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可請基礎組學生回答,學生們將正確提取出每個風箏是3.5元的數學信息。第二個問題,稍有變化,可請中層學生回答,準確列出3.5×3這個算式。第三個問題,難度較大,可請發展組學生回答。計算過程中,給足學生時間。接著,請學生們討論用加法計算、用復名數計算、化元為角計算哪種方法比較簡單。討論結束以后,為學生直觀呈現化元為角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圖1
在這樣一個梯度式問題情境下,每位學生都將獲得成功體驗。
四、開放式問題情境,強調探究性
在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設時,要強調問題的開放性。面對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們將產生探究熱情,形成良好探索精神。在開放式問題情境具體創設時,可通過結果開放、方法開放、思路開放不同方式來實現情境的設計,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表達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開放式問題情境的創設,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育有著重要意義,要把握好這一種問題情境教學策略。
以《小數混合運算》一課教學為例,為了鍛煉學生計算能力,讓學生有問題探究興趣,可給學生布置下面幾道計算題:
(1)1.83×15+1.17×15=;
(2)0.65×9.3-0.65×8.3=;
(3)0.4×99+0.4=。
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對于第一道題目的計算,有的學生會選擇直接進行運算,有的學生會采取簡便算法,將原式轉化為:(1.83+1.17)×15=45進行計算。當學生計算完畢之后,可引導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拓展學生小數混合運算思路。在這樣一個開放式問題情境下,學生們的思維也將變得更為活躍,能夠主動參與問題的探究。
結論:綜上可知,數學課堂知識點比較抽象,注意創設數學課問題情境,更利于喚醒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思考,促使學生通過問題思考習得更多知識和技能。一個好的問題情境,還能夠對學生探索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在問題情境具體創設時,要嘗試設計故事型、生活化、梯度式、開放式不同類型情境。
參考文獻:
[1]梁會娟.芻議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7(10):89.
[2]劉紀.探索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課堂應注意的問題[J].學周刊,2018(15):67-68.
[3]錢莉.小學數學主題情景教學的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2017(3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