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艷 張小凡 王小莉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廣博的思想智慧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精神家園,更是大學人文精神的基礎和不竭源泉。高校可以通過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從而實現其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回歸與融合。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討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討。特別是在當前全球化、多元化、網絡化背景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堅持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傳承、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義。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個方面入手,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了梳理,取其精華,一些符合新時代的思想觀點被賦予現代性闡釋。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工作。
(一)核心理念。《意見》指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而核心理念中修齊治平、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等思想理念在新時期大學生提升自我修養、錘煉意志品質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中華傳統美德。《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中華傳統美德已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發揮了凝聚共識、成風化人的重要作用。
(三)人文精神。“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最醒目的標識之一,“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
核心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彼此支撐,共同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整體。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當著眼于這三個層面,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精華滋養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智慧振奮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力量,增強當代大學生的骨氣、志氣和底氣。
二、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分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根基與借鑒來源。當前,部分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內容理解不深,價值認識不足,由此表現出缺乏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缺乏理想信念、誠信精神等。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出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的理念提煉出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與新途徑。
(一)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大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樹立“四個正確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教育過程中,樹立學生強大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之一。不斷增強青年學生的“四個正確認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吸收創新的能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決抵御不良社會思潮的消極影響,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影響力,最終達成高校培養人、教育人的任務和目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結合離不開“四個自信”、“四個正確認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注重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肩負傳承使命,將“四個自信”、“四個正確認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二)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指出:“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文化心理結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良好道德品行的養成,為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提供不竭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正確處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一方面要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落細、落小、落實,使之成為大學生的內化價值取向和外化行為準則,在做到思想情感層面認知認同的同時,還要做到在學習生活中積極遵循踐行。
(三)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大學生的精神引領和價值導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兩者相互包含、相互貫通、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大學生既肩負著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歷史重任,又承擔實踐新時代道德規范的現實責任。對大學生進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關系到他們走什么路、做什么人、成什么才的關鍵問題。
在引導大學生不斷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基礎作用和重要地位,有利于大學生正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利于大學生主動擔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有利于大學生在感性層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認同和覺醒,在理性層面實現對傳統文化的自我認知,從而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由自發走向自覺,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歸屬感。
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要明確工作方向,突出價值引領,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引導,以文化人,不斷豐富人才培養的文化特質,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二要深刻挖掘內涵,找準要點切入。要深刻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分析其精神實質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相關性。例如,傳統文化理念中的“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可以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可以和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厚德載物”“貴和持中”“比德于玉”等可以和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相結合。
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
高校立德樹人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幫助學生梳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資源,積極發揮好課堂教學、平臺基地、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不斷創新教育路徑,推動學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體系。要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課堂教育,結合學校專業特色,打造中華傳統文化類核心課程,建設一批特色課程、精品課程和網絡公開課程,完善相關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在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歷史學、新聞學、文學等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選擇途徑。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拓展,還可以舉辦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傳統文化主題報告會、講座論壇,讓更多學生與傳統文化親近,與大師對話。
(二)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基地。不斷加強“大學生國家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基地建設;持續開展以“文化·傳統·經典”為定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體系建設,融入傳統文獻閱覽、展示和研討、實踐活動,增強師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知和踐行;建設網絡文化傳播融合平臺,運用新媒體技術展現、演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
(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積極開展藝術節、高雅藝術進校園、非遺項目進校園等文化活動,增加中華戲曲和民族音樂的演出場次,積極開展書法、傳統體育等活動,提升師生的民族藝術素養;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時間節點、歷史事件,如傳統文化節日、五四青年節、烈士紀念日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加強對校內傳統文化類社團的培育和支持,鼓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活動,使更多師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吸引;利用“讀書節”“我愛閱讀”等活動,開展中華經典閱讀活動,倡導師生熟讀經典,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斷提升師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追求。
(四)積極開展基于中華優秀文化的社會實踐。支持和鼓勵師生開展中華優秀文化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夏令營以及素質拓展項目,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藝術的豐富表現形式和特點,熟悉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接觸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風尚,感受不同時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支持和鼓勵師生進鄉村、進社區、進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文化教育宣傳活動,弘揚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鄭秋月.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及促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9):90-91/96.
[2]徐微.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J].教育時空,2018(20):159-161.
[3]陳冬仿.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18(06):106-109.
[4]田訓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認同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8(11):39-41.
[5]許靜波,王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語境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8(03):106-109.
[6]劉琦.文化自覺視域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8(02):189-192.
[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8]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2014-03-26.
[9]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1120082577.htm,2016-12-08.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第2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
[1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l12340.
[1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第2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
[1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4/c-l11682555-8.htm,20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