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烈山區的農業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該文將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規?;?、管理水平、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率、農產品質量安全、品牌效應、經營收入、帶動就業能力及與休閑農業的關聯性等9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為廣大農業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傳統農業;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5-0007-02
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歷史悠久,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農業及其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也正逐步發生變革?,F代農業是傳統農業的升級版,是將現代化的管理方式、科學技術、農業裝備和標準化生產規程等元素對規?;恋剡M行集約化、工廠化管理的模式。
1 烈山區農業狀況
1.1 傳統農業狀況 烈山區地處淮北平原,轄3個鎮4個辦事處,耕地面積1.47萬hm2,農業人口30萬人,人均耕地少,種植業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種植技術路線為小麥-玉米(大豆)-小麥,播種和收割機械一般以小型農用機械為主,農戶自行播種和收割為輔。近年來因環保工作和農用機械更新換代發展,中大型機械逐步替代小型農用機械,但一家一戶購買這種中大型農用播種、收割機械極少,一般以社會化服務組織購買較多。因傳統種植農業產出率不高,規模小,無法滿足農民就業需求,所以農村青壯勞動力在播種后至收割前均到外地打工就業,只留老人和婦幼在家負責生產管理或租用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管理。養殖業方面主要是以三元雜交商品豬養殖為主,因環境問題養殖企業數量逐年減少,現有規模一般在500頭以內,生產過程以育肥為主,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大,帶動就業能力不強。
1.2 現代農業狀況 烈山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早在2008—2012年就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獎補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大戶、農村能人、合作社等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開展規?;r業生產。并在流轉面積、規模養殖、設施種植、果樹栽培和新品種引進等方面給予獎補和引導。同時整合農業開發項目,對符合規模要求的農業企業給予資金和項目支持,并在生產道路、溝渠排灌等方面進行扶持。截至目前,烈山區有近0.67萬hm2山場的榴園塔山石榴省級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1個,和666.67hm2蘋果種植基地1個,333.33hm2黃營靈棗種植基地1個,13.33hm2以上桃樹種植基地6家,20~66.67hm2蔬菜生產企業4家,肉牛存欄量6500頭,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木蘭牧業1家,新引進的大北農和正邦萬頭種豬和商品豬養殖基地正在建設中。這些現代化的種植和養殖企業(園區)不僅規模化程度高,其生產過程嚴格按照行業或地方標準要求,管理上已引進部分企業化管理模式。產品質量方面,烈山區農業企業有10個產品獲得綠色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品牌建設上,“塔仙牌”塔山石榴、“和興綠豐牌”和村蘋果、“郁翠林”牌黃營靈棗、“龍峪盛景”牌鮮桃等一批品牌化農產品得到本地和省內外居民的認可。創造就業方面,現代農業企業(園區)吸引了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勞力和本地貧困戶,就近就業不僅可以獲取勞動報酬,還可以照顧家庭。
1.3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現代農業具有規?;潭雀?、管理水平高效、基礎設施相對完備、基本實現了100%的機械化生產、對農產品質量有嚴格要求和管理體系、具有強烈的農產品品牌意識、經營收入高、帶動就業能力強以及產業發展潛力大等優勢,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特點,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2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1 政府對現代農業扶持發展的持續力不足 地方政府對現代農業發展一般存在前期投入大、后期持續力不足的現象,因為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一般多為引導或者獎補性質的,對政府的扶持資金和項目投入可以依靠但不能依賴。這需要投入現代農業生產工作中的社會工商資本、種養殖大戶、合作社、公司企業有規劃地發展現代農業,尤其在產品生產定位和銷售方面要有計劃,擴大市場農產品銷售信息,避免投入過大、產出過低,導致資金緊張。
2.2 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素質普遍較低 發展現代農業,首先企業負責人或者生產負責人要具備相應的生產技術知識,要了解本地氣候特點、種植或者養殖環境變化幅度,對整個生產周期要有詳細計劃,對新加入的工作人員要有計劃地進行業務培訓,增加生產工作的熟練程度,減少不必要的生產損失。通過建立生產管理制度和獎勵辦法,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是長期從事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2.3 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農產品質量監管制度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園區)要逐步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規范企業員工生產流程,進行統一管理和科學管理,并嚴格按照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程進行生產。在使用農業投入品過程中,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和安全間隔期(休藥期),做好生產記錄臺賬的管理工作。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體系,通過健全管理制度,規范生產行為,保障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2.4 發展知名品牌和知名產品力度不夠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重復性和同質性問題嚴重,銷售中有品牌的農產品和無品牌的農產品價格相差很大。新時代的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青睞有自我品牌的農產品和知名的農產品。因此努力打造品牌農業產品,提升企業影響力,保障農產品質量,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
3 小結
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趨勢,代表著更高的發展理念和技術水平,能為人類提供滿足生存保障這一基礎之上的更好、更多農產品的需求?,F代農業須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將更多的現代化元素和科技創新引入農業發展當中,才能真正促進現代農業的大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農產品。
參考文獻
[1]李真.生豬規?;B殖與散戶養殖的對比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2):15-16.
[2]李真.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及措施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7):146-147.
[3]李真.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實施畜牧業標準化建設的問題與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7-8):84-85.
[4]李真.淺析烈山區畜牧養殖業的問題與發展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23).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