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長娟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打好學習基礎有利于減少學生在今后學習中的困難,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的樂趣。小學階段是學生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習是重要的,扎實的基礎能夠幫助學生順利的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進入到更高一級的學校繼續深入的學習,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關鍵詞:小學階段? ?語文課程? ?閱讀? ?培養興趣
小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輕松的,學習應該是發自學生內心的想法,并不是因為家長或者老師的強迫而學習。真正快樂的學習才能夠讓學生愛上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收獲屬于學生自己的成果。在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中,更加強調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是小學階段主要的學科之一,所以要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一、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并沒有仔細閱讀文章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并沒有仔細的閱讀文章,對于文章有的教師可能是大致的讀了一遍,但是沒有仔細的進行閱讀,有的教師甚至都沒有對于文章進行閱讀[1]。因為在現在階段的教育中,教師手中不只有教師用書,還有各種形式的教師教學的參考資料,這就導致教師根本不需要自身對于文章進行研究就可以得出許多結論,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對于教學來說是主導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通常將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并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思維,學生對于文章沒有思考,所學習到的東西都是教師的理解與結論。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得學生與文章沒有進行對話,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發言的權利。
(三)閱讀形式的偏差
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文教學都是朗讀,忽視了其他的閱讀形式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朗讀訓練,其中包括個人自由讀,班級整體齊讀等等五花八門的朗讀,尤其是在公開課中體現的更加明顯[2]。教師認為安靜的課堂會出現冷場的現象,所以更加注重學生的朗讀,但是在語文的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的朗讀和默讀同時得到重視,通過默讀的形式加強與文章的心靈對話。各種形式的閱讀偏差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四)活動太過于形式化
在新課程改革中是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把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3]。但是,這樣的結合并不是要忽略語文知識的學習,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育活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課堂成為學生開展活動的地方,學生在活動中唱唱跳跳,并沒有真正的學習到知識,對于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沒有產生積極作用,對于語文素養的提高也沒有幫助。
二、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教師要充分調動身邊資源,為學生的閱讀活動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興趣。小學生在學校是集體學習,學生之間容易互相影響,教師在學校要鼓勵學生多閱讀,這樣在閱讀的氛圍中,學生就會逐漸的融入到讀書的氛圍中。閱讀氛圍對于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近朱者赤就是這個道理,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能夠帶領不喜歡閱讀的學生進行閱讀,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教師在平時中注重對于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進行收集,讓學生能夠有書可讀,才能夠讓學生進入到讀書的環境中,沒有書使用再多的方法也不能夠讓學生對于讀書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目,讓學生對于書籍有更多的了解,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會喜歡看書[4]。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推薦書籍的時候可以和學生一起閱讀,在讀書完成后與學生一起進行交流,互相發表自己的讀書心得,這樣不但可以為學生的閱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他人進行分享,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給予學生發揮的空間
在新課改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閱讀這個過程中,體現的更加明顯,讀書是學生來讀的。充分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去發揮。教師并不能夠代替學生來讀書[5],所以對于讀書教師就要給予學生能夠自由發揮的空間,對于學生讀書的形式和過程不必要太過于統一形式。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正確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學生能夠愉快的進行讀書,在書中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所思所感,能夠讓學生與文章進行心靈的交流,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同時培養學生寫閱讀筆記的習慣,筆記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讀后感、好詞好句、中心思想概括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寫自己的閱讀筆記。讀書的過程也是一種創作的過程,讓學生進行自由的發揮,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通過積累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對于學生今后的寫作也有幫助。例如,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讀到作者描寫的優美景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讀書感受,進行畫畫,小花小草或者鳥獸蟲魚都可以是學生描繪的對象,這樣能夠給學生的閱讀增加興趣,有助于鍛煉學生實踐和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引發學生對于文章的好奇進行閱讀
小學生對于世界的很多事物都是好奇的,有很強的探索世界的欲望,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時候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小學生對于文中的故事情節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讀”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于許多事物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強,所以讀就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反復的閱讀有助于學生與文字進行多次的交流,逐漸的體會出文章的感染力[6]。所以在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上,“讀”是學生的基礎起點,教師要善于找出文章中的吸引點,讓學生對于文章產生興趣,然后進行反復的閱讀,最終通過閱讀感受文章的魅力。
例如,在《人有兩個寶》一文中的教學中,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自由的閱讀,然后教師通過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字詞等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人的兩個寶是什么?寶又是什么?人的雙手與大腦對于人來說有什么樣的作用?通過提問首先讓學生進行探討,再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解答教師剛剛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對于文章產生好奇心,閱讀文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聯系生活實際閱讀
小學生對于世界的認識主要來源于他們的所見所聞,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較弱,脫離實際的教學并不利于學生去感受文章。生活是與每一個人密切相關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也是如此。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要以生活實際為基礎,將閱讀和實際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結合實際的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減少對于未知事物的恐懼,有研究表明,學生對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學習熱情更高,相反的對于陌生的事物是不愿意接觸學習的[7]。所以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感受小學生的生活見聞,通過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文章進行教學,增加小學生在閱讀中的興趣,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進而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小學生的語文課本中經常會出現對于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柳樹醒了》、《美麗的秋天》等,小學生如果對于景物的形態并不是足夠的了解,那么在理解的過程中也就是比較困難的,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對于校園中或者身邊的自然景物進行觀察,讓學生對于景物的基本特征和形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進行對于自然景物描寫的課文的學習,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在學習中的阻礙,增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三、結語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對于學生的知識水平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8]。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的能力和水平,逐漸的培養起閱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穆桂蓮.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探討[J].成功:中下,2017,(05):00149-00149.
[2]丁麗霞.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6,(11):00232-00232.
[3]黃朝洪.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9):00062-00062.
[4]許霖.論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興趣的培養[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05):00147-00147.
[5]章其關.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7,(12):135-135.
[6]劉能.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興趣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2018,(01):00182-00182.
[7]努爾扎提·托合塔爾別克.論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興趣的培養[J].讀寫算:教師版,2017,(35):276-276.
[8]程芳芳.小學語文閱讀興趣培養策略的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08):0165-0165.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第五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