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軒
摘要: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我們早已經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而是“心懷家國與天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因此,在日常學習中,我們應該關心時事熱點,留意社會民情,使自己的思想與時代發展保持同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自己了解到的時事熱點信息,輔助我們的學習。在此,筆者以思想政治學習為例,針對如何利用時事熱點,提高學習效率這一話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時事熱點? ?思想政治? ?學習
本文立足于筆者思政學習實際情況,從發現思政樂趣、理解思政知識、開展思政實踐三個方面,與大家分享筆者利用時事熱點學習思想政治的心得與經驗。
一、巧用時事熱點 發現思政樂趣
很多高中生都認為,學習思想政治是一件枯燥而沉悶的事情,背不完的理論,讀不完的概念,給人帶來很多的痛苦和壓力,容易讓人產生懈怠情緒或抵觸心理。但是,筆者發現,如果在思想政治學習中融入時政熱點,就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增加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趣味性,使思想政治課學習有了感性的“溫度”。
例如,在學習《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的時候,如果機械的背誦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及基本內容的知識,一定會讓學習者感到單調乏味。此時,學習者可以嘗試搜索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事新聞,當學習者在看到科技板塊題目為:“‘玉兔二號全身照來了!‘嫦娥四號給拍的”這則充滿趣味性的新聞,不僅為中華兒女刻苦鉆研、努力創新的民族精神所感動,也緩解了思想政治學習帶給學習者的壓力,精神得到了調節,情緒得到了釋放。在查閱完新聞之后,抱著更加輕松的態度和自豪的情感再次投入到思想政治學習中,使學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習者看到民生板塊題目為:“總書記的深情牽掛——來自貧困鄉村的精準脫貧故事”的時候,又被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注貧困群體、關愛普通民眾的深情所打動,感受到了來自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同時,也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所激勵,體會到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攜手前進、互幫互助的團結精神,從而認識到,“中華民族精神”并不是個抽象的概念或者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將每個中華兒女密切聯系到一起的情感紐帶。如此一來,筆者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做到“負重前行”,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頑強意志和宏偉目標,繼續投入到學習當中。
可見,我們在學習思政的時候,不能抱著“死讀書”和“讀死書”的態度,一頭扎進書本里進行死記硬背,而是應該將思政學習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從時事熱點中發現思政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思政的熱情,以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面對思政學習,使思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時事熱點理解思政知識
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經常會遇到比較抽象的概念或者比較晦澀的理論,給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此時,學習者可以嘗試從時事熱點中尋找學習靈感,以時事熱點新聞為載體,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直觀的真實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習者對于理論知識的消化和理解能力,提高思想政治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這一章節中,教材通過分析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形式,推導出“決定國際關系的根本性因素是國家利益”這一結論。然而,對于缺少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遠離政治舞臺和國際交往的高中生來說,想要單純接受這些知識并不困難,但是想要深層次的理解和接受這些內容,卻并不簡單。此時,學習者可以本著“實踐出真知”的原則,嘗試搜索有關國家之間糾紛的案例,從真實案例中觀察各個國家在面臨國家利益的沖突的時候的態度和舉措,來對于教材中的結論加以驗證。比如,筆者通過關注“釣魚島爭端”事件的始末,發現我國雖然一貫崇尚和平,但是當面對他國對我國利益和尊嚴的無端挑釁與無理侵害的時候,我們的態度是強硬的,我們的決心是堅定的。這讓筆者深深的認識到,在國家與國家的交往過程中,捍衛國家利益,是每個國家的底線和準則,從而深刻領會了課文中所闡述的“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這一觀點。通過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單純的閱讀思政課本、學習思政理論知識,是難以真正做到對于思政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的,只有將思政理論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理解思政理論的內涵與本質。時事熱點作為生活中真實事件的典型代表,在思政學習中的應用,在我們理解和學習思政知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巧用時事熱點,解答思政習題
從最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和模擬試題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單純的思政考試還是文綜或理綜測試,考試題目都越來越重視與生活實踐和時事熱點的結合。這就要求我們時刻關注時事熱點,為解題做準備。同時,每節思政課上,老師為了幫助我們鞏固剛剛學過的知識,也為了考查我們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往往也會給我們布置若干道習題,讓我們當堂完成,并當堂進行講解。在解題的時候筆者發現,如果單純用課堂所學到的思政理論知識來解答,會讓自己的解題思路變得狹窄而且固化,不利于解題思路的拓展和解題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能夠將習題的內容與真實的生活經歷或者時事熱點結合起來,則能夠使自己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和解答習題,提高解題效率。可見,無論是為了順應高考改革形勢,還是為了拓寬解題思路,我們都應該巧妙利用時事熱點,提高自己對于思政題目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例如,在學習《生活處處有哲學》的時候,教師給我們布置了如下習題:請大家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神威·太湖之光”這一時事新聞中蘊含的哲學道理。要想利用思政理論解釋新聞現象,就需要我們了解新聞的始末。于是,筆者迅速在頭腦中搜索有關這條新聞的時事熱點:首先,“神威·太湖之光”是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一開始,“神威·太湖之光”的創作團隊的科研條件非常艱苦,甚至在工作室內都沒有空調。但是他們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這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其次,他們經歷了多年的拼搏與努力,研制出了完全國產化的超級計算機,這體現了“事物發展的總方向是前進的,但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哲學觀點;最后,“神威·太湖之光”這一項目是基于我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科研小組成員受到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的感染與激勵,受到了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的輔助與支持才獲得成功,體現了“客觀環境的影響作用”以及“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的哲學觀點。
通過將時事熱點與思政習題相互聯系,筆者以最全面的視角對于整個新聞現象進行了分析與解讀,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表揚與認可。可見,巧用時事熱點來解析和思考思政習題,能夠使解題思路更加清晰和開闊,不僅提高了思政習題的解題效率,也提高了思政學習的效率。
四、巧用時事熱點開展思政實踐
對于現代高中生來說,我們學習思想政治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為了向老師交功課或者向考試要分數,我們學習思想政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利用思想政治課堂中所學的內容,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然而,很多同學認為思想政治課堂中所學的內容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并不能時時刻刻與我們的生活產生聯系,那么同學們不妨以時事熱點為“跳板”,從時事熱點的解讀與思考出發,運用思想政治學習中的理論和觀點,學會觀察社會現象、討論社會問題。在此基礎上,將思想政治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理論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實踐當中,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隨著社會養老保險的普及和延遲退休政策的出臺,人們對于養老保險的相關內容都十分重視和關注。而養老保險的繳納、管理、發放等問題也關系到千家萬戶,對于高中生的家庭也會產生影響。許多老人在看到《基本養老保險基數投資管理辦法》這條新聞的時候,都十分擔心自己辛辛苦苦繳納的養老金最終的去向。此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課堂上所學到的“股票、債券和保險”的相關知識幫助家里的老人解釋這則新聞的含義,使他們領會這一政策的惠民本質,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學習中的理論聯系實際,將思想政治學習落到實處。通過這一思政實踐的實例我們可以發現,將思政學習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利用思政知識觀察生活現象、指導生活實踐,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生活難題,還能夠拓寬思政學習的途徑、提高思政學習的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教學改革的實行和高考改革的深入,“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法已經無法跟上教育改革和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我們應該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靈活的學習技巧,培養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筆者思政學習實際情況,從發現思政樂趣、理解思政知識、解答思政習題、開展思政實踐幾個方面,針對利用時事熱點輔助思政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展開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跟大家分享經驗、交流心得,幫助廣大同學提高思政學習效率、發現思政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張幫改,黃明.以時事政治為依托創設高中思政課堂教學情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7).
[2]曹士波.高校思政教育中時事熱點新聞的應用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04).
[3]王林.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研究——以人教版《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為例[D].黃岡師范學院,2016年.
[4]曹士波.高校思政教育中時事熱點新聞的應用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04).
(作者單位:平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