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紹富
摘 要: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文言文是他們必須要經歷的一道難關。七年級是中學生剛步入文言文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做到有效的引導和教育。結合七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現狀對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學習興趣;知識體系;閱讀
七年級是初中的開始,是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期。對于處于萌芽期的七年級學生來說,膽小、怯懦的情緒多存在于他們的心中,怎樣才能學好文言文呢?怎樣才能夠了解文言文呢?這都需要教師在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本文從培養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出發點進行分析探索并給予了相關建議,希望能為初中教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什么呢?作為知識渴求的具體表現,興趣是心理學的一個小分支。
幾千年的時光,讓文言文變成一種極有規格的書面語言。這時間太長,行云流水般,在這期間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言文對人類的作用越來越小,可是其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有義務將其發揚和傳承下去。可是現如今的學生大多對文言文沒什么興趣,加上對文言文的陌生感,讓他們學習起來更加沒什么動力,大多數學生硬著頭皮去學習文言文都是為了應試考試,這樣一來不僅沒辦法學好文言文還會使其失去原本的意義。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剛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什么都不明白,久了自然會產生退縮的念頭,對此,教師應做好引導,讓其了解文言文的由來,教會學生欣賞文言文、了解其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時,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一旦對其感興趣自然會化被動為主動去學習文言文,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養。同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閱讀,培養文言文語感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夠獨立地按照書上的注釋和教輔資料去理解文章的情感,要注重知識的積累,知識的感悟并且能夠合理運用所學知識,能夠獨立閱讀文言文,提升對文章的鑒賞能力。
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在誦讀、體味作品的內容及情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能夠主動查找注釋及工具書,強調讓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我們在學習一門新生語言時一定要多讀才能培養出語感,就像學習外語的人大多都是通過讀才悟出來的。其實,文言文的學習也是這個樣子的,同樣要注重朗讀文言文課文,并且還要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七年級學生在開始讀課文時,必須要咬字清楚,發音準確。學生在剛開始讀文言文的時候需要養成一種邊讀邊看注釋的好習慣,因為課文中出現的一些重點詞匯在注釋處都會有翻譯,有時候還會標注讀音。同時學生還應注重對文言文進行范讀,對其做到深刻的理解。范讀能夠讓讀者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意義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為教師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六步教學法中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并且要通過分析、探討,采用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文言文課堂,不能輕視學生的閱讀實踐而重教師的分析,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培養學生獨立作業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夠對學生做到有效的引導。
三、學會翻譯,掌握翻譯文言文的要領
根據調查數據,多數的文言文教學仍然是教師掌控課堂,學生自己主要去聽。文言文的學習方式并不多,互動性低,學生積極性不高的現象亟須改善。
文言文需要進行逐句翻譯才能夠明白它整體的意思,想要對文章做到通篇理解就要明白文章中每個詞匯的意思。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先教導學生對全文進行大致誦讀一遍,明白文章想要表達的大致意思,之后再對文章進行逐句翻譯。對初中生來說,文言文翻譯分為直譯和意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也就是對文章一詞一句地進行翻譯,翻譯出來的文章也不能太過于大白話,應保留著原有的句式和語氣。可是有些詞句在進行直譯之后會出現語句不通順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意譯來進行輔助翻譯了。意譯對學生來說,靈活性較大,學生可以在對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對文章進行翻譯,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讓生硬的語句變得通俗易懂。
綜上所述,我們都知道在現今教學中文言文對中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在此階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在課堂上,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青春活力的孩子,要學會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能死板地按照古板教學方案來教學,必須要開展有生命的課堂,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活躍的思維得到發散,培養其自學的能力。只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才能立足于文言文自身,從文本中去挖掘興趣點,以此來吸引學生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讓文言文在當代散發光彩。
參考文獻:
[1]趙研.論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2]孟金英.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八卷)[C],201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