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聰
摘 要:德育作為初中階段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初中班主任應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從尊重熱愛學生、豐富教育手段、設置多樣活動三方面來對初中德育工作展開探討。
關鍵詞:德育工作;初中階段;以生為本
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者,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身心的快速發展,其獨立心理、批評心理、逆反心理以及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力求擺脫對于教師的依賴和管束,這為班主任的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所以,如何實現初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初中班主任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接下來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以生為本,尊重熱愛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德育效果也沒有有效達到。而新課改后倡導“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在當前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和熱愛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受教育的主體,進而促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例如,在當前的初中教學中,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心智尚未成熟,經常會出現一些打架、斗毆、違反紀律等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批評,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了解事情的經過,做出正確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看到每個同學身上的發光點,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要以朋友的方式與學生相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推動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以情動人,豐富教育手段
情感活動是進行德育的基礎,沒有豐富的情緒體驗,就不能高效地激活意識領域的道德信息儲備,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德育過程中沒有道德情感的溝通,就沒有德育,輕視情感教育的作用,道德教育必然是枯燥無味的。所以,在初中階段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用真情實感來豐富和打動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在各種不同情感的熏陶下,挖掘情感價值,有效形成自身的道德標準。
例如,在情感活動中開展德育的方式和手段多種多樣,首先,班主任可以通過教學,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來展開德育工作。以語文為例,在語文課上,班主任通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帶領學生走進不同故事,體驗和感受不同人物的內心情感,或是通過文章中人、事、物的描寫來獲得相應的道德啟示,使德育活動貫穿于學習的方方面面。又如,班主任可以在班會課上,為學生搜集具有德育功能的視頻資料,給學生觀看,比如“感動中國人物”或者相關視頻(《初心》《焦裕祿》《開國大典》等)。如此,通過多樣化的手段,使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情感中進行德育活動。
三、實踐參與,設置多樣活動
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大多是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生活來制訂德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比如爭當“環保衛士”“掃墓”等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做好德育活動的總結,提升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道德體驗以及對德育意義的認識程度,進而有效實現德育滲透。
例如,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學校可以開展一些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比如社區服務活動、植樹活動、校外清潔活動、掃墓等,從而讓學生從親身體驗來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以社區服務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聽一聽老人們從前的故事,陪老人說話,以此增強學生敬老、愛老、尊老的品德。又如班主任可以在每星期抽取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班會活動,班會的主題不定,以“德育”系列班會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網上、書籍或生活中尋找素材,挖掘一些關于德育方面的案例,可以是保護環境的,也可以是道德素養方面的,大家將找到的資料進行交流,最終確定班會主題,接著再讓學生找相關資料,做充分的準備,讓學生在班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如此,通過這些德育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德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社會各方面對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初中班主任應正確發揮引導作用,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開展德育工作,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樂芳,徐西偉.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44,60.
[2]楊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2):63-6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