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一位好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中是能幫助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以點帶面、觸類旁通,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能力。孩子們的時間和精力是寶貴的,我們不僅是憑借于做著做著就會了,錯著錯著就對了的做法,更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深入鉆研、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廣度;虛心學習、提升思維,結合學情找到問題的突破點,讓學生保持一種持久學習的活力與動力。數學家波利亞曾經主張:與其做大量的難題,不如把一道題的各個側面研究理解通透,這樣會積累更多的經驗,提高解決其他問題的能力。
一、讓錯誤成為資源
檢測、糾錯要基于兒童本位和數學教育。
二、低年級各類內容的典型題型
(一)在數的認識方面
1.在一年級下冊要充分利用好“百數表”(去填、去數、去找規律)認識奇偶數、會數整十數、會5個5個地數、會找出數的規律等。數源于數,只有在數中,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數感
2.典型題型:
15前面的一個數是( ),后面的一個數是( )。
突破:把1~15從小到大數一遍,先數的為“前面”,后數的為“后面”。
3.二年級下冊“認識萬以內的數”。
易錯題型:3□26<3416,□里最大填( )
策略:(1)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位數相同,先比較最高位上的數,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2)確定□里的數的范圍;
(3)明確題意,找到范圍里“最大”或“最小”的數。
(二)在數的運算方面
1.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其中“進位加”和“退位減”是我們特別要加強的。
(1)口算教學的任務是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簡捷、有條理的思考,在體現算法多樣化的前提下,我們要突出“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2)在進位加和退位減的口算中,要強調“滿十進一”和“退一作十”的思路,為后面學習筆算的進位加和退位減的方法做好準備。
2.典型題型: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45-( )=20
45-( )>20( )里最大填幾
45-( )<20( )里最小填幾
突破:
(1)先確定在等式中( )里的數是多少。
(2)根據等式中( )里的數,確定不等式中( )里的數的范圍。
(3)在范圍里選擇“最大”或“最小”數。
(4)避免學生理解為( )里的數與得數的比較。
(5)初步感知在加減法中( )里的數的變化引起得數的變化規律。
3.估算
得數是600多的算式是( )
A.297+298 B.899-300 C.406+200
突破:(1)把兩位數或三位數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數去算。
(2)再看實際的算式,某數是往大估了,還是往小估了,實際結果會怎樣。
(3)初步了解加減法中各部分數的變化規律。
(三)常見的量
在低年級里對于量的認識主要是“一年級下冊的元、角、分”;二年級下冊的“時、分、秒”。
(1)刷一次牙大約需用4( )
存在問題:對“時、分、秒”的生活感知不足。
策略:日常加強對時間點和時間段的體驗。
(2)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的時間是幾時幾分?
7時55分:易說成8時55分
策略:結合鐘面,如果是8時55分一定會超過8時,時針在8和9之間,并接近9。
8時零5分:易說成8時5分
策略:強調10分鐘以內,分要加0,讀作寫漢字“零”,寫作數字“0”。
(四)解決實際問題
1.在低年級教學中要分析和抓住題中的關鍵詞,如:至少,最多,可能,夠不夠,不少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2.教學中要注重體現數量關系的逐漸滲透,尤其是逆向思維的數量關系,即使在我們教學目標中沒有要求,但對于學生理解一些客觀世界中的關系是由淺入深,很有必要的。
例如:①原有的-還剩的=賣出的
②還剩的+借走的=原來的
③付出的-花了的=找回的
3.學生不喜歡的題型:“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突破:初步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通常教學中我們會告訴)
①不改變條件 ②不增加條件
③不重復問題 ④模仿題中問題去提問
(五)關于“圖形與幾何”的問題
易錯題型:
錯因:學生對七巧板中七種圖形的直觀特征認識不明確。
策略: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明白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明白有幾組完全相同的圖形、掌握規則圖形七巧板的簡單拼法。例如: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六)圖形與位置“認識方向”
易錯題型:
1.放學回家,小紅的前面是西,她的右面,后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
2.當你面向北時,怎樣很快確定其他三個方向呢?
存在問題:
對方向的判定“不確定”,判定的方法含糊不清。
策略:
(1)以生活中的方向為基點,進行向右轉的訓練,感受并認識面朝的方向。
(2)通過向右轉的體驗,了解“東、南、西、北”這樣習慣的說法。
(3)根據給出的方向,先確定右面的方向,再確定其他啊方向。
(4)記住“北”向右是“東”。
當代科學家、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說過:“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現和創造因素?!蔽覀円冒l展的眼光認真審視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錯誤資源,全然接納,順學而導,深度構建,化差錯為神奇,變事故為故事,讓課堂因生成而精彩。我們應正確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從生活中尋找恰當的例子,讓學生在疑趣中享受數學學習。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