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杰
摘 要:多元化教學法與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機融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使學生以高昂、興奮的精神狀態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還能使高中音樂教學奏響華美樂章。鑒于此,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當積極主動地使多元化教學法與高中音樂教學有機融合,從而實現以“音”娛人,以“樂”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音樂;多元化教學法;融合
一、構建生活化音樂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之所以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與吸引力,是因為音樂來源于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它們無不具有生活的烙印,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一旦離開了生活,音樂就如同無根的浮萍、無病之呻吟。有鑒于此,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當加強音樂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構建生活化音樂課堂,從而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之火。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高一第一單元第一節《音樂與人生》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請你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音樂與人生有什么關系呢?”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點燃學生探究思維的火花。于是,學生一邊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一邊思考音樂與生活、與人生的關系。有的學生說:“那是在我上初三的時候,我的學習壓力很大,我就通過傾聽《陽光總在風雨后》歌曲的方式,緩解自己的壓力。”還有的學生說:“在我爸爸過生日的時候,我給爸爸唱了一首《父親》,以此來表達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其次,在引導學生學習有關音樂格言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分析孔子所說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使他們明白:完美人生是從音樂開始的。再次,教師讓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說一說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能懂音樂的人。最后,教師讓學生初步學習音樂要素以及音樂語言,并讓學生對《草原牧歌》進行鑒賞。總之,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音樂與人生之關系進行思考,這不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情趣,還可以讓音樂教學多姿多彩。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不僅繼承與發展了團結合作的傳統美德,還如同炎炎烈日中的一股清泉,為教學活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它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動性。為此,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積極地創新教學模式,主動地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與高中音樂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激活學生自身的生命體驗,進而促進音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獨特的民族風》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掌握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色,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教師以“快樂學習、積極合作”為依據,以“共享音樂之美、共建音樂課堂”為理念,把學生分成三個合作小組,分別代表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其次,教師讓各個小組對本組成員搜集的本組所代表民族的地理特征、風俗人情、文化特色等內容進行交流,對民族音樂的來源、發展史做深入探析。再次,一組圍繞蒙古族的地理、風土人情以及音樂特點等有關內容進行探究。有的學生說:“每當舉辦那達慕大會的時候,精彩紛呈的歌舞表演以及各種各樣的比賽相繼上演。”還有的學生說:“蒙古民歌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長調與短調。長調往往以抒情見長,表達草原兒女對生活的歌頌與贊美,而短調則在半農半牧區較為盛行,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質樸、熱情的品質。”二組學生圍繞藏族音樂有關內容進行思考,有的學生說:“藏族歌曲以高亢為主要特點,他們常用的樂器有鐵琴、神鼓等。”還有的學生說……同樣的,第三小組圍繞維吾爾族有關內容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探究與積極的交流。最后,教師讓三個小組分別進行唱民歌、獻哈達、打節奏等相關表演比賽。通過此舉,充分使學生“動”了起來。
三、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
情境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構建,不僅可以創造一種新穎精致、繪聲繪色的教學環境,還可以掀起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波瀾。基于此,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當積極主動地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
例如,教師在開展《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的講授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命運交響曲》,從而渲染一種與所學內容相關的音樂情境。其次,教師在歌曲播放結束后,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這首歌曲的作者是誰?”于是,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道:“貝多芬。”再次,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貝多芬的圖片,使學生從中了解貝多芬曲折而又傳奇的一生。最后,教師向學生介紹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有關內容。總之,通過此舉,不僅創設了一種活靈活現的教學情境,還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從貝多芬的經歷與創作中獲得啟發。
綜上所述,“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無論是大弦之嘈嘈,還是小弦之切切,它們都表現了別樣的滋味,而這便是音樂的魅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還能滋潤我們的靈魂。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積極主動地創新教學方法,使多元化教學法與高中音樂教學有機融合,從而突破教學瓶頸,使音樂教學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使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之魅力,享受音樂之美妙。
參考文獻:
[1]鄒建明.高中音樂有效性教學策略初探[J].大眾文藝,2018(3):199-200.
[2]賴正興.高中音樂鑒賞有效性教學探究[J].黃河之聲,2017(4):4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