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麗艷
摘 要: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實施有效的教學十分重要,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閱讀。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引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情感,提升初中語文教育的境界,使得學生和老師共同發展,實現教與學的結合。
關鍵詞:初中閱讀;閱讀教學;有效教學
閱讀使人獲得知識,閱讀使我們增長見識,豐富我們的想象力,還可以優化思維方式,提升創造能力。閱讀,可以使學生對文章更了解,并豐富學生的知識,對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也大有裨益,閱讀啟發了學生的智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還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品位。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斷培養學生這一基本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只有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會真正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把其當作教學內容的重點,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教師要以學生所學為重點,把握文章的重點,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教師也可在文章中間巧妙地設置問題,讓學生抓住思路,跟緊教師的步伐。教師也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使用各種方法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增加學生的閱讀力。
二、發揮引導作用,引領學生閱讀
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初中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在讓學生品味文章時,也要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情感色彩的理解,使學生和作者發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增加學生閱讀機會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僅僅看中學生的文字能力,教師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度。例如,教師可以在晨讀時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在朗讀中學生可以體會作者的意圖,體會文章的情感,以此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帶動學生的閱讀情感,利用各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體會到不同人物的特點,讓學生更能接受文章,增加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
三、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包括傳授知識、培訓技能、培養情感等內容,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能夠體會文章中的情景,加快學習的進程。在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模擬教學情景,利用虛擬的技術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閱讀興趣。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模擬文中所示情景,不僅可以完善學生在閱讀教材時的審美觀念,還可以營造一種可以感知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與作者相融,學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四、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
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可以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應營造一種和諧、輕松、安靜的閱讀氛圍。同時在學生的家庭中也應將閱讀作為一種家庭活動,父母和學生之間共同閱讀、分享閱讀感想、交流心得。這種集體閱讀的氛圍下,學生自然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也應鼓勵學生多讀書,注重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和家長可以共同選擇一些積極的書籍供學生閱讀。調查研究表明,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孩子,其父母在很早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五、組織開展課外閱讀
如今社會迅速發展,課本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九牛一毛。除了重視學生的課堂閱讀之外,還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內容遠遠比課內閱讀豐富,其故事性和趣味性也遠超課內讀物,更容易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在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有效的課外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并且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應有計劃地安排課外閱讀任務,推薦一些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書籍。例如,國學、散文等體裁的書籍,一些外文書籍也同樣可以推薦給學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一些暢銷的通俗小說流行作品,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賞讀,提高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
要想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健康發展,并解決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出現的一些問題,教師可通過有效的理論指導,研究構建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在進行有效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閱讀興趣進行激發。開展朗讀教學,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達到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承蓮.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關于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魅力中國,2017(11):78.
[2]曾志小.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154-155.
[3]白東霞.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精彩[J].學周刊,2017,4(4):135-13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