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仁
關鍵詞:質疑;構建知識體系;生活化;數學閱讀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何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當代的教學標準,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和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最優化,要優化教學的學習過程,主體與客體之間必須進行有效的轉換,構建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使抽象的數學課堂更加有趣和精彩,讓學生能夠快樂輕松地學習,高效掌握數學知識。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通過在教學中不斷地嘗試、探究、反思,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營造出學生敢于提出質疑的課堂氣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堅決摒棄“一言堂”式的數學教學課堂模式,積極營造出平等、輕松愉快的民主課堂,讓學生自主發言。因此,教師要放下權威的架子,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這種輕松的課堂氣氛能夠給予學生一種安全感,消除學生的發言恐懼和緊張壓抑感,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思維活躍將導致無數新鮮的問題產生,對于學生而言正是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途徑。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及時、客觀、合理的正確評價,激發小學生的提問意識,讓小學生敢問敢說,在課堂上充滿自信。學生只有充滿自信,腦海中充滿了問題,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專心致志,數學知識才能吸引他們走向問題解決的彼岸,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
二、讓師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構建知識體系,化解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就是教師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進行溝通、碰撞的過程。互動式教學的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加強了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活動,著重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在學生和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在思想上交流溝通的平等橋梁,以便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互動合作;注重數學方法傳授,致力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用自由平等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設計互動教學方式時,應吃透大綱、教材,針對重點、難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或一些熟悉的事物、場景出發,恰當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參與中化解教學難點與重點,并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實際,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三、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數學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生活中的經驗融入數學教學中,方便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利用數學思維有條不紊地解決問題,將實際生活與理論知識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開闊小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在日復一日的成功體驗中,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知識,學生也能為了解決自己切身生活問題而興趣倍增,于不知不覺間理解、掌握、應用數學知識,使得學生樂于學習,不由自主地愛上數學。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四、培養數學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愉快地學習,調動內在潛能,主動克服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從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趣味閱讀資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活力。語言文字是思維的外殼,而數學這門學科所表現出的抽象性、邏輯性,更需要用文字符號恰當地表示,并且文字符號作為數學中的閱讀內容,對于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仔細閱讀例題,并從中提煉出與解決問題相關的信息。在提煉關鍵信過程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數學閱讀和提煉信息的相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一針見血”地提煉出關鍵內容。其次,教師要充分挖掘可供學生學習的部分,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從不同的角度對閱讀材料進行思考、質疑,養成愛問、好學、會問的學習習慣。第三,教師也要為學生大量搜集可以激發閱讀興趣的數學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辨析分化,從而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式,實現學習過程中的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
五、巧用電教手段,使電教充當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好幫手”
小學生對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很弱,而數學課又偏向于抽象化,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將電教設施和書本結合授課。而且利用電教設施收集大量的教學資源來將數學中的概念和抽象問題具體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還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小學生數學學得如何,關鍵是要看他們對于數學的興趣大不大。只有激發了小學生的興趣,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才能提高,但是單純的口述加黑板上的手寫,想要提起小孩的興趣的可能性不大。這時候教師要巧用電教手段使小學數學中的難點通俗易懂,讓學生在看到和聽到的前提下,把數學知識理解透的同時擴展自己的思維方式,使小學生思維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合理并正確地運用電教手段,不過度地使用電教設施,幫助學生從直觀的理解慢慢地向抽象思維轉變。另外電教手段添加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能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們記憶和理解數學的那些偏向抽象性的概念和知識點。
總而言之,當前小學數學課堂質量以及數學思想培養都有待提高,新課程改革強調課堂教學要高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正處在一個發展的初始階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巧用電教手段,優化教學的學習過程,使教師的教和對學生數學學習達到最優化。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