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縣農村大量優質中小學教師向縣城流動,不合理的教師流動使原本尖銳的城鄉教育公平問題更加突出。要實現我縣義務教育教師合理有序的流動,需要從教師、學校和政府三個層面共同努力,建立合理的流動機制,引導并促進城鄉之間教師的雙向流動,激發學校師資隊伍的活力,從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義務教育;教師流動;現狀;對策
當前,我縣教師流動存在著單向流失比較嚴重,它們已影響到本縣內中小學教師的合理流動及義務教育均衡水平。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問題,積極尋求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策。
一、農村義務教育教師流動的現狀及原因
(一)我縣當前義務教育教師流動的現狀
目前,我縣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流動的問題非常嚴重。近幾年,農村小學和農村初中的專任教師流出相對突出,主要是優質師資個體由條件差的農村學校流向條件好的學校,甚至大部分由薄弱學校向發達的縣城學校自發流動的一種順向流動形式。造成了我縣范圍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際間的師資配置,嚴重制約了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造成我縣義務教育教師流動的原因
1.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薪酬待遇較低
隨著現代經濟高速發展,城鄉經濟發展狀況不均衡,我國教育經費在城鄉之間投入存在差別。農村教師經濟地位不斷下降,而外出農民工收入大大超過了教師,導致農村教師地位在市場經濟面前開始衰退。甚至一些地方出現欠發教師工資現象,農村教師待遇很難改善。農村許多優秀教師不滿意這種狀況而大量流向縣城或發達地區,正是由于待遇和地位的差異使一些優秀教師紛紛向外流動。
2.校際之間的工作環境差距未縮
我縣部分鄉村學?;境凡⒌洁l鎮,個別村也很難保留一所完全小學。但是,就是這樣的情況,鄉村教師也是相對緊缺。許多優秀教師不愿意去支教,也不愿意到農村學校任教??h城學校硬件豐厚、軟件設備齊全。農村學校信息閉塞,設施落后。這種城鄉差距導致了許多優秀教師不愿去條件差的農村學校。即使參加支教的青年教師,也是為了晉升職稱,形式主義大于實際意義,起不到真正的支教作用。目前在我縣,選拔教師也傾向于縣城,一些青年教師經過幾年的鍛煉,剛成為骨干就被選拔調走,農村優秀教師流失嚴重,但另一方面,縣城教師很難向農村流動,造成了農村優秀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師資隊伍不穩定,很難滿足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需要。
3.鄉村許多教師工作量大,心理負擔重
鄉村教育的對象雖然是農村學生,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兒童,鄉村教師除每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外,還要從生活上去關心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不僅需要知識,更多地需要關愛和關心。這就造成了農村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付出。但是,很多時候,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另外,農村教師的工作重復多、周期長,因此,他們工作繁重,心理負擔重。相比較而言,縣城教師較多,每個教師上一門學科,但是在鄉村學校,教師多跨級、跨科教學,甚至還有復式教學。城鄉教師水平差異大,名師、骨干教師比例不合理。農村教師嚴重薄弱已成為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矛盾之一。同時,由于農村大多數家長長期在外打工,他們對孩子缺少關愛和教育,同教師互動少,對教育教學和孩子缺乏了解,農村教師很多時候孤掌難鳴。
二、鄉村教師流動支教應對策略
(一)當地政府應加大投資,提高教師待遇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政府重視面子工程,寧可把錢花在領導接待和一些場所的修飾上,而不愿花在發展教育,提高教學水平上。因此,我們應該為鄉村支教流動教師實行補助政策,大力宣傳和積極鼓勵縣城教師到鄉村支教。在政策編制上向農村教師傾斜,鼓勵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發揮專業引領作用。
(二)制定相關政策,促使教師合理流動支教
教育主管部門在管理教師方面制定合理政策,明確我縣城鄉教師流動支教的權利和義務、流動支教的補助和時間,從而確??h域內教師流動支教的穩定和有效。根據我縣教育現狀,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在教師支教上應該優先保障解決教師職稱、住房、子女入學等問題,從而使支教教師能夠上下流動順暢,能夠既來之則安之,愿意安心留在鄉村任教。
綜上所述,我縣鄉村義務教育教師流動支教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觀念的滯后,問題還是很多。為了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把更多的優質教育帶到農村,需要經營管理部門和當地政府通力合作,在廣泛調研和征求一線教師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適合我縣教師流動支教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宣傳,認真實施,從而解決問題,為我縣教育均衡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黃樹生.日本教師“定期流動制”對我國義務教育教師均衡配置的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1(7).
[2]曾建能.論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路徑[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
注:此論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義務教育教師流動狀況的調查及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GS[2018]GHB0576。
作者簡介:伏庭俊,男,甘肅省白銀市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教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