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奎
師本理念下的班級管理,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許多煩瑣事情都得班主任親力親為,過程辛苦、勞累,甚至出力不討好。隨著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入班級管理工作中來,可以說是教學的一場革命,是對班主任工作的解放,是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解放,讓學生在自主的班級管理中成為班級的主人。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用他人的眼光發(fā)現問題,學會與同伴密切的交往,熱心互助,真誠相待,社會意識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發(fā)展。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形式,也體現了“以生為本”,高度尊重與信任學生的思想。
本學期在班主任工作中,筆者把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引入班級管理中來,科學有序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組建科學合理的管理小組是實施小組管理的前提
1.合理搭配,科學分組
分組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2)“指定組長,雙向選擇”原則;(3)“小組互助學習”原則。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學業(yè)成績、心理特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組成學習能力相當的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具有互補性和個性化,同時促進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在教師指定好各組的組長之后,讓組長和組員之間進行雙向選擇,縮短學習小組內學生間的“磨合期”,便于小組管理,同時,融洽的情感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2.小組長的選拔和培養(yǎng)是關鍵
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其最大的特點是發(fā)揮各小組長的管理能力。組長的人選需得到所在小組成員的認可。人選確定后,重點培養(yǎng)他們的工作能力。采用集中培訓的方式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解決具有共性的問題,指導組長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工作分工、注意事項;利用課間、課上的時間,針對具有小組個性的問題,比如如何鼓勵小組中某個上課不愛發(fā)言的成員大膽發(fā)言,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成員戰(zhàn)勝疑難,監(jiān)督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的成員趕緊完成作業(yè),解決小組中發(fā)生的小矛盾等。集中與分散結合的培訓方式,既使得各組長能夠處理好大方向性的問題,又能夠有所針對地處理好本小組內出現的個性問題。
二、形成配套督查和綜合評價機制是班級小組合作的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可靠保證
為了促進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教師應采取適當的評價手段,發(fā)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通過評價真正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評價是為了促使學生熱愛學習,對學習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對美好的品質有一種向往與學習的心理需求。學校在評價的方法上給了我們班主任一定的指導性方案,但因為每個班的具體情況不同,作為班主任應該結合該班學生的特點,確立自己的評價方式。評價不能過細,以免增加組長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高明的領導者在對下屬的管理上有時是模糊的”,也許講得就是這個道理吧。
采取粗線條的做法,讓學生在合作的管理中體會,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學生會在學習生活中真正把事情做好,凸顯評價的導向與激勵作用,讓學生逐漸淡忘為了所謂的小組加分而去拼搏。如果我們引導學生能夠逐漸走到這一步,那我們還用愁學生不愛學習、難以管理嗎?我想當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到這步時,我們作為老師對待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種享受了。
“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讓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樂,更可喜的是學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在合作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覺,學習壓力和畏懼情緒消除了,學生嘗試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參與合作的快樂。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了極大的增強,培養(yǎng)了團隊的協作互助精神。學生在合作中逐漸學會了尊重,學會了傾聽,也逐漸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做人等。這些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為他們適應未來社會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關注后進生,調動他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是推動班級整體發(fā)展的關鍵
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形式能夠很好地解決對后進生的幫扶工作,而且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在組建小組的時候,班主任首先要考慮如何將后進生分配到適合其性格與個性的小組中去,要考慮到后進生所在小組的學生是否能夠真誠接納他,是否有信心去幫教好后進生。讓后進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組,給他們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從心理上感受到師生對他的重視。接下來把對后進生的輔導工作鄭重地托付給其所在的小組,動員整個小組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去幫教后進生,而且讓小組的其他成員也有使命感與責任感,盡心盡力去幫助后進生,促使其逐漸向好的方面發(fā)展。
利用小組的積極作用去幫教后進生,發(fā)揮學生集體智慧的作用,勝過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單薄力量。后進生在這種氛圍中會逐漸產生歸屬感和榮辱感。對小組中的其他成員而言,學會了彼此尊重,學會了互相幫助,學會了發(fā)現自我,學會了認識自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
四、班級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各種活動,激發(fā)每一個小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這是班級健康管理的持續(xù)動力
班級以小組值周工作為抓手,把紀律管理、學習管理、衛(wèi)生管理、宿舍管理、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管理等活動都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包括主題班會的召開,第二課堂活動、黑板報的主辦、體育運動會的組織、家長會的召開,都充分發(fā)揮各小組長和組員的聰明才智,群策群力,獻計獻策,策劃、設計、組織都有序進行,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膽識,學生的自信日益增強,開展工作得心應手,加之班級的考核獎勵,更會激發(fā)各小組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積極參與和大膽管理。
五、班主任適時跟進,及時調控,保證班級小組管理健康有序進行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抓大放小,不斷激發(fā)小組管理的潛能,創(chuàng)新形式,拓展渠道,增強小組管理的內驅力,多觀察、多調研、多談話,及時發(fā)現小組管理中的問題,針對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和措施,適時點撥,保證小組管理的實效性。
“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要發(fā)揮其有效性,還有許多的問題有待我們去思考與摸索,我們應做個有心人,多一分思考,多一分探索,多一分收獲。